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心理服务是一项在社会治理情境中由政府推动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制度实践,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预警-应急”“技术-整合”“协商-服务”“修复-重建”的功能,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其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认知错位带来的治理异化,角色冲突带来的治理悬浮,嵌入缺失带来的治理内卷化,衔接不畅带来的治理碎片化等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心理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功能的发挥。为此,必须转变认知,加强心理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提高主体他律与自律,增进二维空间的有机衔接;提升主体专业服务能力,超越治理的内卷化;加强主体间联动,推动基层社会的整体性治理,确保社会心理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问题,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困扰基层政府的一大难题.本文在阐述历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变革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当前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模式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治理的现状和主要障碍为基础,论述了"三社联动"的概念,运作流程,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三社联动"的作用价值取向与对策和建议,在我们认为,"三社"能有效的衔接和有效的互补进行联动,"三社联动"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下能有效的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水平和加快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三社联动"对促进我国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够实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的迭代更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审视,发现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由于物理空间的重塑而引发了社会关系重塑和共同体价值认同问题,进而导致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失衡,制约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依托于具体的治理空间,不同空间尺度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存在不同的层次和路径。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在空间维度应形成以城乡街镇为中心的基层治理单元,在治理维度应以政治嵌入和行政吸纳的方式实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结构化,在价值维度应以空间正义的目标引领空间生产过程。基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发现社会共同体建设中治理与空间的互塑关系。  相似文献   

5.
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它体现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意志,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便是这一意志的重要体现。共同性关系联结是共同体的本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问题是公共性治理关系的建构。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结构性要素,通过宣传、动员、培育、整合、吸纳、服务等机制对共同治理的价值、主体、组织、资源、制度等治理要素进行集成,生成了把多元主体联结起来的治理关系,促进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以治理要素的聚合重塑社会关系、生成治理关系,进而构建社会治理有机体的过程。集成式联结为我们从关系角度认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为要素的城乡社会协同治理,是我国语境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评价,是判断和确认多元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协同状况及其效果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对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评价,不断优化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协同治理社会的能力和绩效。文章以协同治理能力和协同治理绩效为基本维度,以湖南长沙、邵阳两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力求构建一个能反映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社会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优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过去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单边治理模式已造成诸多弊端,需要推行新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基础是市民社会发展,考察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市民社会发展背景是必须的。在深入探讨市民社会组织参与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三方面的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创造条件。具体路径是:加强政府主导,积极营造大学组织自主治理的外部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联动,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部门性质的教育中介组织;加强大学自治,推进大学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8.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建构与完善是基层社会的治理有序性、有效性的制度保障。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基层,中央各项政策落实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避免体制机制冲突,保障体制机制有机衔接,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地方治理理论强调地方政府、社会与市场组织和公民自组织的良好合作,具有十分明显的西方社会话语特征,但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务件和体制环境中,地方治理更倾向于强势一方的地方政府的治理,形成了强政府治理的苏南模式和市场先行、社会参与的浙江模式两种典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反映了西方话语特征的地方治理理论在中国有其自身的适应和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地方政府主导色彩,社会的参与治理也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推进。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主导与推进。使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正朝向构建多中心治理结构、深化服务理念和由“善政”走向“善治”的趋势变革。  相似文献   

10.
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对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治理创新为学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和谐环境和有力保障。本文认为,从引入服务学习模式准确定位、工作格局注重社会治理需求、运作模式探索公益创业、多样化社会实践道路四个方面联动展开,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背景下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