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高中"以德树人"教育现状并不理想,高中学生学习水平与道德水平仍处于尚待提高状态下,为了促使该地区高中教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几点"以德树人"实践策略,以期能够为民族地区农村高中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83-91
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让城市高中学生在自我需求及意愿基础上,通过自主支配和掌控自己的学习,实现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教育目标。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关教育部门从平台建设、课程改革、学习评价和管理机制给予支持,以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课题,对"互联网+教师教育"的平台建设与功能进行了思考。提出应该建设多样化学习平台,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建立管理系统,指出平台应该能够实施个性化精准服务,提高信息掌控能力、提升平台管理能力和重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现状、"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提出了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代语境下宏观政策的推动、教育主体的互联网化、智慧校园的技术支撑、教育资源的网络拓展使得"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可能。"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决策、教育评价、教育资源等方面正在发生积极的变革,但碎片化学习方式、人机对话学习途径、个性化学习研讨模式、虚拟实验实训模式等的固有缺陷制约了"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不能背离教育的公益性本质,需要平衡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问题教学法、泛在学习、讲授法"多元一体互动教学模式和"APP+移动互联网"多元一体互动教学系统,既能提高电路原理的教学质量,又能实现学生个性化、泛在化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83):6-7
发酵技术是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发酵技术的课程理念,培养高质量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我们基于"互联网+教育"通过将慕课、微课引入民族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发酵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以期将其作为发酵工程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形成一种兼顾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前沿课题。"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为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机遇。通过系统地考查广域网教育网、分布式资源网、教育信息化标准、交互式智慧课堂、移动端学习或教育以及在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揭示了教育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交互式智慧课堂和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等新一代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全民的整本书阅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于高中生而言,整本书阅读成为目前语文学习的“难题”.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与智能环境接轨,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种平台应用于整本书阅读中,构建阅读不同阶段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线下阅读为核心,以线上交流研讨展示为手段,将新媒体新技术与线下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激发高中学生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数字化、立体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因材施教,将互联网+、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个性化学习中,提出个性化学习空间。首先探讨个性化学习空间功能,提出学习空间架构;其次对个性化空间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并分析学习空间特点;最后通过原型系统分析可知,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因此,该学习空间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依托网络的移动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研究成为全球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构建个性化"互联网+"学习环境,形成移动美术课堂教学,满足了学习者并填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互联网+教育",学习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成了现实,教师也走进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电子商务的催生与带动等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作为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即"互联网"与教育逐渐深度融合,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加快学习方式变革、变革原有教学方式、丰富学科课程内容的同时,对传统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例如偏远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基础设置有待完善等等,针对挑战,应当采取加大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五项措施,以期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决策、教育评价以及教育资源的切实变革,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积极效应。但在"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碎片化学习方式、人机交互、个性化学习模式、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模式以及大数据分析运用等局限性较为明显。因此,在"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市场效应的同时,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的本质,保证职业教育公益性不变。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学习者模型是实现个性化网络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学习者模型研究现状的分析,在知识模型、认知模型、情感模型和行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社交特征的学习者综合模型。首先,对模型的特征选择和形式化表征进行了详细说明;然后,针对该模型在学习资源推荐、学习路径推荐、学习伙伴推荐、学习督导和预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认为该模型能够为新型互联网学习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服务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潘琼 《学周刊C版》2019,(18):143-143
"互联网+教育"可以冲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全球化、共享化;可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符合新课标要求,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对优质资源的开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学生良好道德情感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注重教学互动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作为新时代教育产物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个性化与智能化。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新兴教育模式设计与应用成为当下教育模式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追求数量扩张,更要注重质量提升,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民族特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职业院校+地方+行业"的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提出依据、内涵进行了论证。最后对"职业院校+地区+行业"的定向培养模式进行构想和总体设计,以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进而促进定向培养模式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运行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为人们带来大量、快速、准确的信息,为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因此,如何把互联网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是当今教育所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互联网+”的变革特征着手,分析“互联网+课堂导学”课堂学习系统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作为分享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为大学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本文主要将微信平台用于电工学课程辅助教学中,改变"课堂知识传授+课下知识内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优化整合资源,建立一个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增进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受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的局限,不利于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特点进行区别教学。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呈现方式、广泛的互动交流平台及统计分析功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本文构建了"情景+项目+自学+交互+评价"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风格的小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支持,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个体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