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机结合、构建全课程育人的综合教育形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根本,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实践问题做出了回答,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影响的教学实践。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探究力学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层次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开展课程思政以及如何做到课程思政这三个问题,从而构建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大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教学理论方针的指导下,重点针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理论力学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进行阐述,从课程的特点、整体设计、教书育人的关系及具体的思政实施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为达到有温度、有爱的理论力学教育提供一个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材料力学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为工程设计及后续课程建立了必要的力学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问题。如何建立构件力学模型的基本“形”与家国、人文、科学等“精神内核”的内在联系,让知识育人与思政育人协同开展,是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围绕材料力学教学大纲的知识模块体系,本文搭建了一条课程知识体系与“思政”元素的映射关系网,提出了材料力学“形神兼备”的教学新思路,使材料力学课程的授课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丰富,为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理论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在讲授原有理论力学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深挖理论力学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让理论力学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隐性融合。文章结合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家故事等内容,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普适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让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土木类力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痛点进行了分析,对土木类专业全阶段力学课程进行了多层次和多维度的顶层育人体系设计,并以材料力学为例说明了力学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实践经验,介绍了常用的四种主要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类力学课程全过程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中职学校教育贯穿始终,党中央提出了“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所以,建立健全“大思政”格局是中职思政课教育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大思政”格局的提出,展现了教育系统内从事理论和实际的工作者们,不断深化认识学生成长因素的结果,只有中职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才能不断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能够表现出“课程思政”的魅力,也就是德行的魅力、人文素养的魅力以及价值引领的魅力得到体现,为了积极推进“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优化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落细进行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位移法是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是《结构力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针对位移法知识点繁杂、概念多、记忆参数多、理解难度大的现状,作者根据教学实践,基于能量平衡视角阐述位移法基本思想,厘清位移法解题思路,展示了在荷载及非荷载条件下位移法解题的步骤。针对力学课程思政存在“两张皮”和思政素材受局限的问题,作者建议将力学方法与哲学思想相联系,提出“力学知识点→哲学思想→思政素材→思想引导”的课程思政模式,扩大了思政素材选取外沿,实现了力学课程思政的“软融入”,并以位移法为例展示了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的路径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需要走向理论和实践自觉,“中层理论”为课程思政走向理论自觉提供了机遇和潜力。其以对“有限领域”的关注,从微观的探讨到宏观的阐述,形成其独特的问题视距,对应着课程思政“问题群”“问题层”“问题域”的问题向度,涉及了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主要问题、基础问题和延展问题。这种“问题视距”既是中层理论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衔接与契机,也是课程思政运用中层理论构建范式研究的重要抓手。以跨界形式引入中层理论,打开了课程思政问题研究理路与进路,提升了聚焦问题的精准性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磁场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导向性不足、思政内容融入不深、思政教学考核缺乏指标等问题,设计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与专业双闭环动态教学模式,建立了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多维度考核与评价方式,构建了“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教学实施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教学达成度等评价指标实现了一定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具体落实中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如缺乏上下联动的引导机制、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机制不足、缺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的有效评价体系等。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应从顶层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解决课程教学改革现实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指发挥每一门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作出的直接回应。分析“境外旅游导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师团队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学生考核评价优化等方面对“境外旅游导览”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课程思政长效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信息量小、传统传授的误教误导、教育者自身不足、受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不良行为和风气进入高校校园并扩散泛化、教育内容传播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逆序现象等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在精神底蕴上相通相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把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在“泛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上,可以采取将马克思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寓通识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等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为了发挥“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整理,将思政案例与课程章节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让课程思政如盐化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品德教育、人格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浑然天成。通过这种尝试,让学生具备创新的内在动力,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探究科学真谛,具有家国情怀,热爱“三农”,实现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构建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机制,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培养适应和谐社会进程的和谐人。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完成价值引导的,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立足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难点,并给出了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研究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其次,以边界层分离为例,说明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做到了将课程思政“如盐在肴”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达成“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并使其有机地融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学校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思政教育是提升各类医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作为根本目标及出发点,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并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及组织形式,力图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教学中,切实发挥立德树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校开设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总结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即社会发展、国家需要、大工程蕴含的内涵式发展、文明发展、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与回馈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小故事。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围绕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植物学”课程是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在教学中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深入挖掘“植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探索“植物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