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日,笔者在整理自己的书稿信函时,在一叠报社、杂志社给我的来信中,有四封某杂志社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写给我的信。今天重读这些信,总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事情是这样的:1995年初,我在《贵州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某杂志即将创刊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的启事。笔者有在业余时间爬“格子”的爱好,于是便在3月中旬,写了一篇题为《在经营活动中要倡导真诚守信》的约1300字的小文章寄去。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5,(9)
.《成都商报》正成都刊于1994年1日,一直秉承新、务实、理开朗”的办报总编辑陈舒平湖北总编辑蔡华东四川.《华西都市报》1995年诞生在成都,办报宗旨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党和人民都喜欢”。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16.《深圳晚1994年元旦,特区唯一大型综以“服务社会、面注民生”为办报总编辑王田良总编总编辑刘为民广州2.《南方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其办报宗旨为“及时生动地还原新闻,客观准确地再现事件,具体周到地服务生活”。9.1957年创刊的《羊城晚报》,创办之初按照“…  相似文献   

3.
1993年8月,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次年1月,《三秦都市报》在西安问世。时隔一年后的1995年,《华西都市报》、《大河报》、《南方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相继创刊。1997年,《楚天都市报》、《海峡都市报》诞生。之后,全国省报除少数省市区外基本上创办了省级晚报都市报。都市报群体在全国兴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都市报群体不断壮大。时至今日,都市报业发展中出现了某些转折,其突出表现是都市报群体分化特征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1995年的电视剧议论纷 纷,微词颇多,有人甚至尖锐地提出“1995年是平庸、尴尬的荧屏”。那么1996年怎么样呢? 随着《苍天在上》的一声惊雷,揭开了1996年荧屏的好兆头。《宰相刘罗锅》作为历史剧,拍得如此好看,如此有现实意义,使人们看得兴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党报如何办好晚报,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作为《曲靖日报》一份子报性质的晚刊《珠江源晚刊》通过7年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做大社会新闻,增强舆论监督,服务普通市民”是《珠江源晚刊》成功的三大“秘诀”。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十届(2005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笔者采写的消息《平头百姓可免费查阅“红头文件”》有幸获得一等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这是笔者走上记者岗位第五个年头“碰到”的一条好新闻,回想起来,心里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在《广播热线电话节目的定位》 (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广播热线电话节目“是一种广播中的电话交谈”。那么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呢?本文拟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8年岁末,省级卫视为了抢夺收视率而展开激烈交锋,不约而同地瞄上了平民卡拉OK这块蛋糕,各种版本的“K歌”节目不断在电视荧屏上涌现,如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爱唱才会赢》、湖南卫视的《挑战麦克风》、湖北卫视的《大家来唱歌》、贵州卫视的《我为麦克疯》、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等等,“K歌”类节目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情形。“K歌”节目的流行与国内的文化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笔者以富有代表性的《我爱记歌词》和《挑战麦克风》为例,分析其秘密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1995年第3期《中国记者》登载了《人民铁道 报“珍闻窗”受欢迎》一文,同时,附上“珍闻窗” 的几篇小文:《罚舅舅》、《我怕贤妻》、《看球》、 《智取眼镜蛇》。“珍闻窗”不愧是“袖珍型的新 闻”,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全集》1982年版,卷9,344页)看了多年电视,做了多年媒体,又教了多年新闻之后,就语言而言,笔者比较欣赏的电视栏目终究还是NBA的“五佳球”和《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报--都市报的产生及其实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玮 《新闻大学》2003,(4):7-13
一 都市报对于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无论名称或内涵都是新鲜的。1993年在中国大陆一个非常普通的城市贵州,出现了一份以“贵州都市报”冠名的报纸。1995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发了都市报风潮。随后三五年间,中国大陆许多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一份甚至多份都市报,尽管它们的报名中并不都冠有“都市”二字。都市报的兴起成为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都市报在中国大陆的繁荣,被人们视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新闻从业者出身,后又任政府负责新闻出  相似文献   

12.
杨军 《新闻窗》2006,(6):38-40
1993.年创刊的《今日都市报》(内刊),于1995的8月1日正式更名为《贵州都市报》,向全国公开发行。正如它的发刊词“都市报三愿”——愿有格调、愿涵盖广、愿出特色一样,这张面向市场、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新闻报从那一刻起,与广大市民同呼吸、共发展,经过不断的改版、扩版,现已成为日出4开24—48版、日发行20多万份、覆盖全省的主流强势媒体。恰如老报人邵华泽所题,贵州都市报“十年阳光雨露。一纸风行黔中”。  相似文献   

13.
笔者的一位朋友珍藏的孤本古籍《资兴东乐成传书》(以下简称“《传书》”)刊印于民国十年(1921年),因为年代久远,封面变成深褐色,里面的纸张也全部变成黄色了.《传书》长30厘米,宽18.6厘米,厚3厘米,共计382页,60 000余字,详实地记载了晚清、民国时期资兴县(今资兴市)东乡乐成学校的发展历程、县官办学理念、经费来源与管理等情况.该书反映了晚清与民国初年,一批圣贤先哲在国事日非的困境下,力图通过教育改革来实现国家富强的认识与做法,是不可多得的教育珍本.  相似文献   

14.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 宝,素有中国“国剧”之誉。我国京剧艺术的“国家队”——中国京剧院。1995年度过了它的建院40周年。中国京剧院举办了研讨会、院史展览和丰富多彩的演出,热烈隆重地庆祝院庆。 从1995年11月6日至16日,中国京剧院连续演出了《红灯记》、《杨门女将》、《响马传》、《锁麟囊》、《春草闯堂》等10台大戏和折子戏,显示出中国京剧院将继承光荣传统,再创辉煌未来。  相似文献   

15.
李卫红 《新闻窗》2006,(3):56-57
前不久,2005年度贵州新闻奖揭晓,本人参与策划和采写的《贵州“两基”攻坚》系列报道、《抗战老兵回家》系列报道、《我省人才流动喜现“入超”》等分获一、二、三等奖。很多同事在恭贺之余,总不忘问:你一次囊括如此多的奖项。有何诀窍?其实,诀窍谈不上,感悟倒有一些。联系此次获奖作品及近些年来的新闻编采实践,笔者最大的体会是,在新闻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1998年8月31日晚10时30分,襄樊火车站的站台上。一群群在亲友陪伴下.等候乘车往武昌方向去的各大学九八级新生,兴高采烈地说笑着、议论着。唯独一个剪着短发、戴着近视眼镜、衣着朴素的女孩,动情地哭出声来。她一遍又一遍地对身边的几位青年男子说:“唐叔叔,杜叔叔.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姑娘,就是《中国青年报n995年6月5日、《中国记者》杂志1995年第11期报道过的湖北保康县过渡湾镇刺滩沟村贫困学生张玉琴。她所称呼的唐叔叔、杜叔叔,一个是《襄樊日报》青年记者唐中平,一个是襄樊市小白象电器商行个体业主杜诗…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31日,“余心声”在贵州日报上又一次发表了重要政论:《论风气要正、工作要实、干部要干》.这是“余心声”2010年发表的第四篇重要文章。前3篇重要文章分别是:3月31日发表的《论增强干部执行力》;5月5日发表的《论大旱中屹立的贵州精神》;9月27日发表的《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8年8月31日晚10时30分许,襄樊火车站的站台上,一群群往武昌方向去的各大学九八级新生在亲友的陪伴下,好一番欢歌笑语。唯独其中一个剪着学生头、戴着近视镜、衣着朴素的女孩,动情地哭出声来,一遍又一遍地对身边的几位青年男子说:“唐叔叔,杜叔叔,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位小姑娘,就是中国青年报1995年6月5日、《中国记者》杂志1995年第11期报道过的湖北保康县过渡湾镇刺滩沟贫困学生张玉琴,她所说的唐叔叔、杜叔叔,一个是襄樊日报青年记者唐中平,一个是襄樊市小白象电器商行个体业主杜诗武。 三年前,一句“你什么时候有困难,就什么时候来找我”的豪言,使唐中平和张玉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5月11日上午,在贫困山区县保康采访  相似文献   

19.
成都既是中国市民报发韧之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的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市民报模式后,市场定位和办报思路一直“暧昧”的《成都商报》猛然醒悟:市场就在眼前。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立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一、所谓“宋代的晚报” 中国的晚报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有人竟把它追溯到宋代。兹将原文摘录于下: 据王士祯《池北偶谈》的记载,《邸报》到了 宋代分为《朝报》和《晚帖》。我们如果把《朝报》 比作今天的日报,那么《晚帖》就像现在的晚报。……《晚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晚报了。 —一陈华新《中国晚报史话》刊于1962年 10月1日《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