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反讽误解这一写作手法被广大的文学作家所应用,反讽误解是误解现象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意思就是说对他人的反讽式的话语的误解,在奥斯汀的小说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了反讽误解的应用,理解这一写作手法对于理解整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误用展开讨论,从语用学角度深入分析了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反讽手法在这部小说中运用得也最为成熟。本文在全面介绍奥斯汀小说反讽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爱玛》这部小说。文章从三个角度来做出具体分析,分别是:人物言语行为的前后矛盾与重叠反复、故事叙述过程中设置多重陷阱、情境设置巧妙离奇,使读者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体会《爱玛》中反讽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3.
饶玲芳 《考试周刊》2014,(57):51-52
反讽是西方文论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艺术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许多反讽名篇。有效运用反讽手法,对于塑造作品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反讽的概念及其作用,探讨反讽手法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塞维勒的理发师》是世界著名喜剧之一。该剧之所以广受欢迎,其一是因为它反对封建压迫、宣扬了启蒙思想,符合资产阶级大革命发展的时代需求;其二是因为它运用了戏弄、误会、反讽等多种喜剧手法,取得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反讽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喜剧手法,本文从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三个方面探讨反讽艺术在该剧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在其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午餐》多处用到反讽手法。本文分析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反讽手法在该小说里的具体运用,旨在揭示反讽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芳 《成才之路》2010,(29):39-39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她的反讽艺术。即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反讽效果,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增强反讽魅力,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反讽力度。这三种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意味,让人遐思不已。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反讽手法的高超运用技巧。在早期的重要作品《死者》中,乔伊斯糅合了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以揭露爱尔兰人灵魂的僵化和麻痹。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服务于作品的表层文本,为主题的展示起了铺垫作用;而结构反讽产生于“死者”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故事的深层主题。表层反讽和深层反讽的交错使用赋予了文本意味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具有哥特色彩的著名恐怖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酒桶》有效地运用了反讽的叙述手法;通过文本分析,笔者在这篇小说中发现了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三种反讽类型。这三种反讽的运用产生了显著的美学效果,有效地揭示了爱伦·坡惯于描写的复仇、恐怖、死亡等哥特主题。  相似文献   

10.
李炎 《现代语文》2008,(1):80-82
自从理查德·辛卜逊于1870年提出"奥斯汀的反讽"这一命题开始, "奥斯汀的反讽"就成为奥斯汀研究的热门话题,简·奥斯汀的反讽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反讽的最突出表现在于反讽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是一种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还成为她领悟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又最明显的体现在她对作品主题--理性与情感--的反讽处理上.  相似文献   

11.
12.
约翰.柯里尔的短篇小说《追逐者》讲述了一位年轻男子为了追逐爱情,不惜去寻求爱情水,以求获得其可望而不可得的爱情的故事。该短篇小说言非所指的话语技巧令读者折服,通过从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运用文本分析法,突出反讽艺术在短篇小说中的关键性,以使读者能更好的体味小说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3.
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界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简·奥斯丁以其作品中轻松诙谐的喜剧艺术、细致入微的讽刺风格而备受世人喜爱。《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讽刺艺术使用最完美、最富有幽默性语言的经典作品,以它为代表解读作者的作品风格。简·奥斯丁的作品作为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在带给我们幽默的喜剧世界的同时,其中蕴涵的讽刺更值得我们现在乃至将来的人们深思,引人发醒、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4.
高原 《海外英语》2012,(15):18-21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使用反讽能够创造一种幽默的氛围,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学家Grice,Myers Roy,Sperber和Wilson关于反讽的研究理论,然后集中讨论了在反讽教学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讨论表明,反讽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年龄慎重选择教学素材,最终使学生有能力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下合理地运用不同类型的讽刺。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has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in Jane Austen’s novel,Pride and Prejudice,with reference to its irony and satire.  相似文献   

16.
反讽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说反话。本文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分析反讽的首要言外行为和次要言外行为,从而对反讽这一言语行为进行有理据的解释;并论证反讽与言外行为规则的关系,从而探析归纳出反讽言语行为的产生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反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显示出初步的反语理解能力,并随年龄的增长迅速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文章介绍了目前关于儿童反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儿童在反语理解中出现的困难的根源,并概述了国内关于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儿童反语识别理论,需要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
铁凝的短篇小说《小嘴不停》充满反讽意味。遍布全文的矛盾对立因素,叙述者有意为之的夸大陈述和克制陈述是破解文本反讽蕴意的关键。《小嘴不停》的反讽是一种铁凝式的温婉的反讽,它源于铁凝"对生活永远的体贴、理解和爱"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