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要。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便会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避免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它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压力和教师的人格特征.根据Maslach和Lciter提出的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模型,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应把个人干预和组织干预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本文从职业学校教师的角度阐述了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从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等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而人格特质则是影响个体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对江苏省六城市56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越明显.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可从教师个体、教师教育和社会评价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中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认可度因素、中职学生因素等,导致职业倦怠表现得更为明显。要通过提升社会地位、提高心理承受力等对策,有效地解决中职教师职业心理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6.
刍议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自身的特点、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关注教师职业倦怠,探寻原因与对策,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缓解、远离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的支持,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还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的超负荷运转,使教师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也对教师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教师的身心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因此,学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最终受害者。偏远山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使这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更为严重,然而山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又最容易被忽视。因此,分析和研究偏远山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具有特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新升格幼高专学校处于转型期,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教师职业倦怠势必影响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从社会、学校、个人三因素探析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希望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合力干预作用下,帮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伤害,其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本文着重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对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高职教师由于其职业角色的特殊性,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文章通过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成因分析,提出了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小宏  曾玉君 《文教资料》2007,(25):145-146
职业倦怠对个人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可以对职业倦怠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从而降低其不利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干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把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种自我调节策略归纳为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调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界定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进而分析了职业倦怠给教师个人及其家庭、学生和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找到缓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来自社会意识、学校管理及自身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预防教师职业倦怠,需要从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引入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机制、教师的自我调试等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借鉴国外职业倦怠理论和测量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量量表)的方法,调查目前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并提出一些缓解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被调查的英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程度并不十分严重。调查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实际状况,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等提供有益的信息,使他们能够针对外语教师职业倦怠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从而促进外语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琳  来斓 《教育与职业》2006,(29):69-70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因此了解教师倦怠的成因,有效克服和预防教师的倦怠心理和倦怠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受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和学生品德与管理等因素影响。我们应积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摆脱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3,(A2):15-17
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尤其有更广泛的影响。本文探讨导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和主要表现,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缓解乃至消除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刚刚开始教师生涯的中小学新教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面临产生职业倦怠的危险。本着"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从中小学新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入手,对中小学新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提出相关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教育变革中,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了新的特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抵制与消极心理、教学水平下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变革的不确定性、学校的绩效主义、社会的高期望以及教师的角色冲突等因素,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我们所要采取的对策是:教师参与教育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坦然面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