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泰州学派是明中期继承发展心学思想的最大流派,其代表人的政治理想近似"大同"理想。王艮、王襞等人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颜钧和何心隐在家乡小规模地实践了"天下为公"的社会模型。泰州学派"百姓日常即道"的思想在无形中反驳了"选贤与能"的局限性。泰州学派思想发展至晚明已经变异,"大同"的理想实践终归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2.
苏洁 《柳州师专学报》2003,18(4):108-110
明中叶,心学繁盛发展,心学注重个体精神的特点被其后学泰州学派深入发展成心学异端。其突出特征之一是标举自然人性论旗帜,抨击内圣之学的伦理绝对主义,将理由道德伦理义改释为自然生理义,形成反天理论自然的思潮。  相似文献   

3.
泰州学派是明代心学流变中特殊的一脉,其思想游离于传统价值观之外,饱受争议却又颇具魅力。分析泰州学派种种“出位”言行的产生原因,备受其推崇的侠精神之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正是尚侠的理念引领他们在心学“异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深刻地影响了其思想言行以及后来的文风。同时,侠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经由泰州学派之手,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先前的特征,不仅与心学紧密联系,更与儒家、佛家思想交相辉映,在实践层面、思想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推动了晚明儒学平民化时代通俗文艺思潮的形成与流行.具体到泰州学派产生、流行的核心地区——泰州而言,明清以来泰州戏曲"倍盛于前",成为"江南文脉"视域下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成为"江南文化"渡江北上的现实体现.泰州戏曲文化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平民儒学思想和"言情"文化思潮.从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可见泰州学派的文艺思想深刻影响了晚明以降诸多艺文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社会教化和文艺发展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明儒学的发展除了自身的思想逻辑之外,特别受当时的"大礼议"、"东林党议"等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事件所引发的思想与社会后果,促使晚明儒学呈现出新的社会性意向。在所谓早期启蒙思潮中,由"东林派"和江右王学所代表的注重社会理性的思想路线与泰州学派和李贽所代表的浪漫化的思想路线共同构成了晚明思想史的复调格局。  相似文献   

6.
明中叶崛起的王学打破了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其自身包含了否定性因素,那就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和“心”(良知)之感性化。泰州学派极端地发展了这一点,以唯意志论形式造成了对社会秩序的冲击。李贽以泰州学派为起点,在理论上又向前跨越了关键性的一步。其“童心说”标志着他要彻底摆脱儒学封建义理的束缚,而他对“假道学”的公然宣战使他以异端的面目完全站到了传统儒学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7.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关于“学习”的思想非常丰富,在学习理念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泰州学派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传统,永嘉学派同样主张思考,反对盲从。在学习问题上,泰州学派主张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永嘉学派同样认为学习必须勤苦。泰州学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倡乐学精神,永嘉学派不讲乐,但讲志。对待实践,永嘉学派的实学精神与泰州学派的实践中学刁都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说.泰州学派注重的是如何获取知识,怎样获取知识的问题,而永嘉学派所理为关注的则是怎样通过实践性学习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的问题。两者各有侧重,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8.
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王心斋以其“百姓日用之学”和“淮南格物说”的独特风旨,构筑了一己学说体系,为创立泰州学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斋殁后,其子王东崖继承了心斋的讲学事业,积极从事讲学活动。他早年师事王阳明高弟王龙溪,并继承了龙溪“现成良知”思想,提出了“率性修道”论。以后又进一步继承并推衍了其父乐学思想,对于发展泰州学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王东崖的著作大部分收入《王东崖先生遗集》内。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叶,泰州学派兴起并在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泰州学派的兴起对中国儒家“道统”思想是一次强有力冲击,对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它支持和促进了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至此,历来作为主流的抒情文学开始衰退,被文人士大夫备受冷落的通俗文学则成了明代文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泰州学派哲学思想的分析,指出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是通俗文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艮是泰州学派创始人,明代后期著名的平民思想家。王艮的思想不仅在明代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甚至到了“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还能看到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随着对王艮思想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王艮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共和谐思想非常深刻。王民和谐思想的基点是公平公正;他主张社会平等;王艮和谐思想的核心是以身为本,这种“身本”思想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王艮和谐思想的选择路径是宣传教育和改革改良,通过宣传教育和改革改良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此外还有如王艮追求王道社会、强调自然、张扬个性、力致中和等等一系列观念都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堂乐歌这一盛行于清季末叶,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救亡意义的音乐运动。在那个启蒙开化的世纪之交,随着新思潮的涌动,女性问题也油然获得关注,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得以重视。学堂乐歌首先从音乐的角度对这些新思想进行了阐释及传播,我们不难从音符的背后窥探出这其中所显现或隐含的女性形象。自女性意识、女权主义萌发之时,学堂乐歌的先辈们在倡导不缠足、提倡婚姻自由、要求男女平等、女性受教育及妇女从军等现实问题上,用学校集体唱歌这一新鲜的血液,浇灌出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也获取了历时、共时的历史脉络中之共鸣及回响。  相似文献   

12.
经世致用思想既是桐城派的文风,也是一种教育传统。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晚期桐城派发扬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他们引进西学,译书办报;设立方言学校,派遣学生留美学习,创下中国留学教育史先河,也为早期外语教育储备了师资。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传统书院中设立了格物、算术等西学课程,又开设西文、东文学堂,延请外文名师授课,亲自出国游学考察等等,推动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启蒙与发展铺设了道路,也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的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王阳明弟子王艮(1483——1541)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晚明时期有着一定影响的学派。其教化思想在理论上承接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实践上是对阳明思想的运用,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其自我教化思想的方式,可总括为"循其良知"和"体验良知",既体现了当时士人要求个性解放的现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依据《宋史》、胡瑗、《蔡襄集》等历史资料,从胡瑗的学术思想、苏湖教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到胡瑗所开创的泰州学派的化基因对宋元明清的深远影响,着重论述泰州学派的宋代开山宜师胡瑗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台州负山枕海,于明前经历了一个千年之久的发展历程。自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问世而使天台山名扬天下起,台州山水便以特有的硬气与灵气进入中国文学的审美视野。从汉魏六朝到南北两宋,历代诗辞歌赋、野史笔记,一方面立足于台州的历史真实,勾勒出台州府名山、名僧、名道士的宗教面貌.另一方面则充分展现其作为海角边境、贬谪之地的文化特质,同时也留下了台州市井街头盐酒发达、满城内外求仕成风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16.
《齐民要术》与汉语词汇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汉语发展由文言系统向白话系统转向,并且产生了一些新兴的语法现象和大量的新词新义,产生于这个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是当时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含有大量的中古汉语材料,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许多的用例,和《汉语大词典》进行比较,可为该书提供上百条更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丛报》是近代中国介绍和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化的重要刊物,它在把握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推进近代化向前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新民丛报》虽然在启蒙宣传上还存在着不足,但它毕竟给当时封闭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新理论和新化,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做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没有做或做得不够的事情,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而在中国近代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胡瑗、孙复和石介,学界史称宋初"三先生",他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思想家。"三先生"以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为捍卫儒家道统,对宋初泛滥的佛、道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倡儒学的真精神,展示了复兴儒学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开启了以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700年之久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19.
太谷学派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学术流派之一 ,由周太谷创立 ,绵延近两百年 ,扬州、泰州是学派活动的中心地区。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承继于宋明理学并对儒学道学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重视下层民众的作用 ,注意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当时有着很大的进步性。在我国学术史上 ,太谷学派也理应有其相应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本文拟从太谷学派的主导思想和太谷学派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泰州是中国文化尤其是思想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泰州儒学在中国文化、思想、教育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对泰州儒学文化的价值应该有较高的价值认知。泰州儒学代表的是泰州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成了泰州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并代代传承下来。泰州儒学中的主体精神、启蒙思想、民本思想应得到进一步弘扬与光大,为此要加强泰州儒学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为泰州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源与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