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在开展环境保护工程的过程中,面对的最主要的难题就是废弃塑料的相关处理。废弃塑料对于环境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严重的阻碍和不良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废弃塑料进行合理处理,以避免其给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污染。只有做好废弃塑料的处理工作,环境保护工程才能真正得到合理开展。简要分析废弃塑料的处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二十年,漂浮育苗已经成为了焙烧炉烤烟工艺生产中最主要的育苗手段,这也就导致了使用后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漂盘的大量废弃与积压,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何妥善处置与再利用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漂盘成为烟草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废弃聚苯乙烯废弃物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和处理工艺要求,对其潜在的具有生产价值的回收处理方式进行系统综述:主要包括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塑料生产建筑材料、生产木塑复合材料、催化热裂解废弃EPS生产高附加值产物、制造吸附材料、制造活性炭材料和制造胶黏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塑料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塑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塑料资源代谢过程的研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塑料物质流分析动态模型,研究了1949—2018年中国的塑料从生产、使用到最终废弃的生命周期代谢过程。结果显示:①1949—2018年,塑料累计消费2205.6 Mt,共产生废塑料1404.8 Mt,其中30.0%被回收再利用,14.0%被焚烧,36.0%进入填埋场,20.0%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②塑料的使用存量为630.0 Mt,损失存量为870.2 Mt,其中66.7%堆积在填埋场中,33.3%被随意丢弃在环境里;③2018年,消费量为193.1 Mt,塑料消费产生了废塑料140.5 Mt,废塑料后续处理中,回收占32.0%,焚烧占26.0%,填埋占35.4%,废弃占6.6%。研究表明:中国塑料的代谢规模庞大,一次性塑料产品对塑料代谢影响非常大;废塑料是资源损失的关键节点,应加强对其的回收利用;对于已经进入环境中废塑料的污染管控非常重。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环境中废塑料的风险和污染机理以及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效率,以减少塑料资源损失,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环保新时代不可忽视的话题,随着一些媒体的宣传,环保的概念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文章就建筑材料废弃物的环保处理问题简要的分析了建筑中废弃塑料、纸张以及废弃混凝土的包装材料的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有效利用,建筑中废本料的回收利用,处理废弃物时的注意事项.文章最后对环保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对环保将采提出展望.呼吁社会每个公民对环保给与支持并能做到从我做起,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建筑废弃混凝土的主要来源,同时针对废弃混凝土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将其再生利用的途径及其资源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英德市有一家著名的环保科技企业——煜燊新技术矿物分离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坚持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致力于废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分离矿物和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废电线无污染脱胶、废电路板无污染脱脂新技术领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经济发展道路当中,产业的生产力不断提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对废旧塑料的处置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废弃塑料环保项目经过开发以及技术管控,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作用,对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受环境和市场的制约,对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低等级公路在改、扩建工程中将大量的旧沥青面层材料废弃的做法,不仅浪费了其可利用价值,而且堆放占用空间,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寻求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新技术手段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养护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而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塑料制品在工、农、商业及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国家及全民关注的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科研部门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人瞩目。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制成的塑料和纤维的新技术,将在全球掀起一场空前绝后的资源和环境革命。  相似文献   

11.
△塑科砖德国人研制一种以热塑料为主要制造材料的塑料轻质保温砖。他们用废弃的破碎热塑性塑料掺在普通烧砖用的粘土中,烧制成建筑用砖。在烧制过程中,热性塑料化为灰烬,砖便呈现出孔状空隙,于是砖的份量变轻,保温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塑料肺最近,日本人研制成功一种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量的增长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不断扩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在为矿山开采活动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小型矿山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矿山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手段,对废弃矿山没有进行必要的恢复治理,导致了矿区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频发。文章以废弃矿山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对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体系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3.
如今,生活中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成出了各种各样的可降解塑料,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可降解塑料都不能完全降解。难道就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吗?当然不是,最近,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开发的新技术就让灰心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它可以将清洁的鸡毛粉末加工成纺织纤维布、容器、塑料膜、塑料包和其他由塑料制成的任何特殊产品。  相似文献   

14.
徐新明 《百科知识》2007,(8S):28-28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人瞩目。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制成的塑料和纤维的新技术,将在全球掀起一场空前绝后的资源和环境革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与流域管控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塑料的淡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我国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来源、环境行为和归趋,探讨了微塑料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在我国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中普遍存在。淡水水体中检测到的微塑料丰度可达107个/km2量级,比海洋环境中检测到的微塑料丰度更高。淡水环境中检出的微塑料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特征,同时具有多样的化学组成并可能携带其他污染物。这些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塑料的来源和经历,同时也影响其环境行为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还发现,微塑料在淡水水体采集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也普遍存在。微塑料暴露可对生物体的健康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类新兴污染物。文章针对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及问题,基于流域治理的思路,提出了微塑料污染管控策略;建议我国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从而保障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是目前工程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它也是人类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材料的用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由于废弃混凝土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以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为对象,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介绍了再生骨料的使用与生产工艺,论述了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最后阐述了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塑料被生产出来,塑料工艺也在不断更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生态问题,比如废旧塑料垃圾地不断产生。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塑料,塑料至今已经成为海洋污染物之一,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综合世界各地海洋塑料的分布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2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加大了油田的开发力度,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钻井液,其中含有较多污染环境的物质,因此若是在自然环境中直接排放这些物质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现阶段如何进行无害处理油田废弃钻井液已经成为有效解决钻井污染问题的关键性内容。文章主要围绕着油田废弃钻井液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内容与现存问题、有效改进油田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的主要措施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甘笙 《金秋科苑》2012,(8):14-14
在广东省英德市有一家著名的环保科技企业——煜燊新技术矿物分离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坚持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致力于废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分离矿物和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废电线无污染脱胶、  相似文献   

20.
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我国已对一些典型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及潮滩开展了微塑料污染的初步调查,积累了一些基础数据。但目前从基础理论、方法学及评估与控制技术等方面都远未达到环境监管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建立和完善微塑料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体系,厘清我国海洋微塑料的排放格局与污染分布规律,建立微塑料及其附着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参数库,形成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角度开展全面系统研究,解决现有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海岸及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