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新  任强  罗胤达  代涛  文博杰  王敏晰 《资源科学》2018,40(12):2329-2340
科学分析金属资源代谢过程和计算金属制品报废量是新时代下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使用了动态物质流与静态物质流相结合的方法、生命周期方法、Weibull分布模型和Minitab软件,计算了1949—2016年中国机械行业铁资源的理论报废量,并对13类机械产品在不同消费结构下的报废量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发现:① 1949—2016年中国含铁产品理论报废量为21.20亿t,其中机械行业理论报废量为4.10亿t,实际回收量分别为17.60亿t和2.80亿t;② 机械行业报废回收效率为68.3%,其中农业机械类、石油化工机械类、电工电器机械类和汽车(非交通运输类)等产品的报废量增长显著;③ 2016年铁资源生产阶段中国共投入铁矿石11亿t,经加工阶段后得到7.31亿t粗钢,进入社会终端消费量为6.73亿t,代谢过程资源损失率达38.8%;④ 2016年中国铁产品社会存量为83亿t,预计2025年将进入存量铁制品的快速报废期。未来中国钢铁产业的战略重点应侧重生产阶段的技术创新,以减少资源损失和环境影响,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钢铁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来解决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白色污染"触目惊心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方便袋、塑料桶、塑料桌凳……家里是在大面积地使用塑料制品。同时,我们每天也大面积地扔弃塑料废物。虽说塑料废物都应该回收再利用,但事实上,大部分塑料废品最终都被扔弃成了垃圾。据废塑料回收指标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塑料回收率仅为20%,80%的塑料都被填埋和焚烧。塑料废物被扔弃后,不能跟树叶一样  相似文献   

3.
孔子科  刘晶茹  孙锌 《资源科学》2019,41(4):681-688
近20年来,中国私人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其引起的物质存量的代谢格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代谢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的材料存量进行了动态分析,量化了家庭乘用车消费引起的材料代谢结构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乘用车消费的物质存量快速增加,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户均物质存量已达466.62 kg,比1997年的2.29 kg增长了200多倍。乘用车物质代谢仍处于存量净增加阶段,2016年户均输入量是输出量的9倍以上。同时,存量的材料组成也在不断变化,普通钢材和铁的比例分别由1997年的46.72%和11.79%下降到2016年的37.96%和6.80%,逐渐被高强钢和铝金属替代。虽然目前材料输出还是以普通钢铁为主,但是随着存量的逐渐报废,高强钢和铝等材料会成为报废资源的重要组成,其资源的回收管理值得关注。由于汽车报废的滞后性,高强钢和铝材料等资源大量输出不可避免,这为汽车报废拆解行业资源管理和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新  康欣宇  林靖  陈璐  王敏晰 《资源科学》2021,43(3):535-545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和消费国,铅资源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而铅在全生命周期的损失带来的环境影响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生命健康。本文定量分析了中国铅元素的流量、社会存量、理论报废量、回收量和循环效率等指标,得到中国铅资源在其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量、损失量和循环效率等情况,从而为中国铅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影响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1949—2017年中国铅的社会存量已达2553.2万t,其中82%的社会存量集中在2000—2017年期间;②1949—2017年,铅制品理论报废量已达3822万t,而实际再生铅的产量仅为1977万t,理论循环效率为52%,远低于欧美的98%;③2017年中国铅在生产、制造、消费和回收等4个阶段损失量的占比分别为6%、7%、14%和73%,表明政府在铅生产、制造和消费领域的一系列强制性管理政策效果明显,铅废物回收是铅损失控制的关键点;④未来中国铅的消费仍保持较高水平,铅制品的报废量将持续增加。因此,全面控制铅在各阶段的损失仍需政府进一步强化生产、制造和消费阶段的管理政策执行力度,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出台系列强制性废料管理和报废回收的政策,大幅提高铅在全生命周期的利用效率和循环效率,有效解决中国铅资源短缺和环境危害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Science     
正评估实现零塑料污染的方案Science封面:伊朗北部一处垃圾填埋场的塑料垃圾。Science杂志第651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对塑料污染的关注。通过对2016年至2040年五种情形下全球塑料系统中的城市固体废物和四种微塑料的存量和流动建模,实施所有可行的干预措施,塑料污染能比2016年减少40%,比2040年"一切照旧"减少了78%。但是,仍会有7.1亿吨塑料垃圾累积进入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国内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占比最高。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大,为了客观评价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本文采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的评价方法,对混凝土造成的环境污染分为混凝土组成成分、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2个模块,并由此建立相应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体系。对混凝土成分、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对环境污染研究中,采用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泥对环境污染主要是其生产及制造阶段,主要影响方面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即温室效应和能源消耗,混凝土对环境的主要污染也来源于水泥,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可以降低这些方面的影响。最后对混凝土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影响方面进行系统化、指标化分析,得到比较准确的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不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置方法,还可将之作为一种资源存储留待日后开发.世界上95%的固体垃圾进行了填埋处理,同时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研究,概括了填埋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从填埋场对水环境、大气、土壤和植被这三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了有机物、重金属及其他成分的存在形式和污染特点,并提出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韩中奎  文博杰  代涛  李强峰  王欢  冯旭光 《资源科学》2018,40(12):2351-2359
建筑业是中国最大的钢铁消费领域,动态分析建筑中的钢铁存量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把握其二次资源回收潜力,为铁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相关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以动态物质流分析结合生命周期分布函数,测算了1949—2016年中国房屋建筑中的钢铁存量。结果显示:经过缓慢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三个阶段后,中国房屋建筑中钢铁存量从1949年的10.0万t增长到2016年的28.1亿t,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也从0.2kg/人增加到2029kg/人;受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影响,中国四大经济区域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差别明显,2016年东部地区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最大为2526kg/人,其次是东北地区2128kg/人、中部地区1732kg/人和西部地区1605kg/人;受城镇和农村的生活环境、经济水平差异影响,中国城乡房屋建筑中人均钢铁存量差异显著,2016年中国房屋建筑中城镇人均钢铁存量达3145kg/人,农村为530kg/人。  相似文献   

9.
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度评估和路径选择,依赖于相关指标的定量评价及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系统耦合关系的刻画。物质流和社会经济代谢分析方法基于质量守恒和生命周期思想,可以深刻地描述物质存量动态变化及其与流量的关系,分析资源和产品贸易及其对区域物质循环的影响,理解不同资源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耦合与冲突关系。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代谢的分析和调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有助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文章介绍了物质流和社会经济代谢分析方法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如何用于分析全球、国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中长期资源、能源和气候挑战及相应的对策,从而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物质流和社会经济代谢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再生致尚     
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近年来,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巨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铜矿石超过60%,铁矿石接近70%。
  与此同时,城市中每年产生大量报废或废弃产品,环境污染压力日趋增大,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废弃资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缓解资源短缺、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渐渐得到了业界的共识。钱学森曾说过:“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从石油供需缺口论我国石油安全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资源科学》2004,26(6):111-117
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今后产量只能保持稳中略有上升的势头。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幅度较大,今后石油供需缺口占国内石油需求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38.6%、46.0%和53.4%。为此,本文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等特点,对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策略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立足国内,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资源科学》2008,30(9):1320-1326
以2005年为时间截面,以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为空间边界,定量地刻画了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静态图景.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国内消费的原生铝为726.2×104t,再生铝(仅考虑来自旧废铝的量)为166.3×104t,再生铝占国内铝消费总量的18.6%;中国已经成为铝的净进口大国,2005年从各个环节净进口纯铝438.3×104t,铝的总对外依存度为43.7%,在各种舍铝物质中,属于净进口的有铝土矿、氧化铝和废杂铝等原材料,而属于净出口的有未锻轧铝、铝加工材和铝金属制品等初级产品;排除含铝产品的制造环节以及使用阶段,各个环节损耗纯铝348.2×104t,其中来自铝土矿开采环节的占54.0%.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进出口结构、减少铝损耗量、增加铝循环利用量的政策建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从多年演化、空间分布等角度进一步定量地刻画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图景.  相似文献   

14.
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具有区域性和长期性双重特征,区域层面电子废弃物远景资源化潜力分析可为国家循环产业布局及企业产能调整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构建了区域层面电子废弃物远景资源化潜力预测模型(LRP模型),并引入Weibull分布模型对调研获得的产品寿命分布数据进行修正,引入Logistic分布模型对LRP模型的时间维度进行拓展。以北京市五大家电为例,整合家庭及办公场所两个电子废弃物重要产生源,依托500户居民的网络调研数据,预测了至2050年北京市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潜力,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①北京市电子产品报废量在2020年之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超10%,而之后年份变动幅度较小,总量均维持在1000万台以上。②电子废弃物资源潜力自2018年基本趋于稳定,年产生量超过26.5万t,其中金属含量较多,占资源总量的54%以上。③分析了人口增长趋势、寿命分布、逆向物流、边界设定4类情景对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潜力的影响效果,其中人口增长速度提升以及产品寿命缩短情景对电子废弃物总体的资源化潜力具有较大影响,分别会使2020—2050年间的蓄积资源化潜力提升41.87万t及133.11万t,边界设定情景则会大幅增加废旧电脑的资源化潜力,而逆向物流情景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建议加快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电子废弃物的溯源能力,加强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统筹管理水平,促进高更新换代产品逆向物流及商业模式的配套衔接。  相似文献   

15.
废物回收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于循环经济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今社会物质、能源资源有限,通过循环的机理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使能源危机得以缓解,使环境污染得以改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浪费严重,废物回收对于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废物回收循环经济将使我国的能源短缺得到很大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残渣中重金属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本试验针对残渣中高含量的Cu,考察残渣中Cu的浸出特性,为其减量化和资源化提供基础。试验样品经过消解后测其中各重金属含量,发现其中Cu含量高达(21016±4)mg/kg,浸出毒性高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标准的20±2倍,故本试验拟用浸提法对其进行减量化,以达到安全填埋的标准。采用盐酸、硫酸、EDTA和柠檬酸铵对Cu进行浸提回收,结果发现硫酸的浸提效果最好,最佳浸提条件为浓度0.25 mol/L、固液比1∶10、浸提时间为1.5h,浸提效率可达87%;研究还显示加入氢氟酸后,Cu浸提效率可高达96%。因此,通过化学浸提剂的浸提,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残渣中Cu的含量,降低环境二次污染的风险,同时有利于金属Cu进行资源回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爱兰 《资源科学》2006,28(5):108-1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许多新思想,特别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德国等欧洲国家首先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并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进而再生资源产业被许多国家作为战略性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较快。据统计,2003年我国废旧物资的回收总量已经达到8400×104t,其中七大类废旧物资年回收量突破5500×104t,年回收废旧物资总值约500×108元,2004年我国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年加工处理量约为2000×104t。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在废旧物资回收率、回收量、回收总值、回收结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再生产品产量以及产业发展规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研究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产业管理体制改革、营造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环境、构建社会化产业发展体系、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和组织结构以及建立产业市场体系和技术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对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