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度评估和路径选择,依赖于相关指标的定量评价及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系统耦合关系的刻画。物质流和社会经济代谢分析方法基于质量守恒和生命周期思想,可以深刻地描述物质存量动态变化及其与流量的关系,分析资源和产品贸易及其对区域物质循环的影响,理解不同资源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耦合与冲突关系。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代谢的分析和调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有助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文章介绍了物质流和社会经济代谢分析方法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如何用于分析全球、国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中长期资源、能源和气候挑战及相应的对策,从而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物质流和社会经济代谢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橡胶种植对景洪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沈镭  刘立涛  薛静静 《资源科学》2012,34(7):1200-1206
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橡胶种植已成为景洪市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景洪橡胶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橡胶种植改变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逐渐下降,橡胶、茶叶种植呈现上升的趋势。以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解释变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显示:①橡胶种植面积与农民纯收入的回归拟合程度很高,种植面积增加1万hm2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86元;占人均纯总收入增加额的75.94%。耐用消费品支出与橡胶种植面积也表现了较高的相关性,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干胶产量的相关性为0.7045;②橡胶种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交通、水利、教育事业等的发展,也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计方式,诱发了宗教行为世俗化的倾向。歌舞、民族服装、居住风格等民族文化特质正在逐渐消失;③森林变成橡胶林后减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气候正从湿热向干热方向转变,30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8℃,平均相对湿度降低了6%。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丰富度下降了60%。橡胶林生态经济价值(38107元/(hm2a))仅为热带雨林及次生植被价值量的56.74%。正确处理橡胶种植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仟策  刘立涛  刘剑  李胜功  白晧  刘刚 《资源科学》2018,40(12):2341-2350
钢铁存量的准确估算可为预测钢铁需求量、理论报废量、制定资源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重庆市全行政区面积为研究边界,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估算了1985—2014年重庆市钢铁存量及其行业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的钢铁总存量及人均存量在过去30年间分别增长了10倍和12倍,于2014年分别达到0.59亿t和1748kg/人;在钢铁存量的行业分布结构上,建筑钢铁存量的历年占比均达到50%以上,该结果与邯郸市、美国纽黑文市的钢铁存量行业分布模式相似。基于钢铁存量的估算结果,本文利用IPAT模型对重庆市钢铁存量的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是重庆市钢铁存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经济发展始终是最强劲的驱动力,而技术的负向作用表明,重庆市未来对钢铁的需求将降低。  相似文献   
4.
刘立涛  沈镭  张艳 《资源科学》2011,33(12):2386-2393
能源“四荒”、“拉闸限电”以及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证实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本文在明晰区域能源安全概念,辨识区域能源安全与国家能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广东与陕西作为能源输入与输出区代表,在借助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1995年-2008年两省能源安全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不断提升,而广东则日趋恶化,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显著优于广东;陕西能源使用安全性先升后降,而广东呈平稳发展态势,广东在能源使用安全性方面具明显优势;②煤炭对外依存度、煤炭产消比、运输风险指数是目前影响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单位GDP碳耗与能耗是影响能源使用安全的关键因子,能源消费多元化有助于能源使用安全性的提升。基于此,分别针对广东与陕西区域能源安全情况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水泥可持续发展自愿性协议(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CSI)即WBCSD/CSI 和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China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CDMA)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基础上,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辨析参数选择、不确定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在中国的适应性,为未来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③高协调度省区由点线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省份协调度增长最为明显,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省份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所占比例依次为72%、71%、86%、74%、60%、73%和39%;②从能源资源流动看,煤炭资源省际流动范围广、规模大;原油省际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北油南运,天然气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③从能源区划与定位看,煤炭资源划分为国家煤炭基地、地区煤炭基地和煤炭汇集地;原油资源划分为原油主产区、原油接替区与原油汇集区;天然气资源划分为国家天然气基地、地区天然气基地与天然气汇集地;水电资源划分为国家水电基地、地区水电基地和水电输入地;太阳能资源划分为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及不适宜开发地;风电开发划分为国家风电基地、地区风电基地与不适宜开发区;非粮生物质能划分为大规模开发区、中小规模开发区、不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地关系的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薛静静 《资源科学》2012,34(7):1192-1199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澜沧江流域56个县(区、市),借助因子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对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演进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格局上看,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由南至北等级递减;从时序演进上看,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②近10年来,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被经济发展因素所超越,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教育公平进行了研究.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大,以至于农村的教育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经过相关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投入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教育公平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笔者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方法,暂且称之为"唤醒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