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3--2007年的经济系统中物质的输入输出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利用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高投入、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物质投入来自本地化石燃料的开采,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物质投入,才是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王亚杰  李新 《资源科学》2021,43(3):577-587
中国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对资源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耦合机理,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绿色发展指标构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2007—2017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①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先降低后增长,2015年受国内外政策、市场环境影响达到峰值,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政策作用效果显著,环境治理成效明显;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优化趋势不明显,分为2007—2010年的耦合改善阶段、2011—2014年的耦合降低和2015—2017年的耦合改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循环利用中资源的高投入、废弃物的高排放以及低水平的资源循环。应从控制资源投入和废物排放量的层面完善资源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规范资源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中的流动,进一步采取协调两系统的措施强化两者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沈镭  刘晓洁   《资源科学》2006,28(3):9-16
资源流研究是资源科学在新形势下需要重视的新的学术视角,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比较零散,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资源流的内涵体现在复杂性、动态性和时空性3个方面。资源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系统、物质、能量、价值、劳动力等。资源流主要研究资源在进入社会经济系统后的变化规律,阐明资源流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揭示资源在社会经济运动中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资源流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分析、物质流分析、工业代谢、生命周期评价等。这些方法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资源流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未来资源流研究的重点主要有:按部门进行资源流研究、按地域进行资源流研究、战略性资源的流动研究、相关社会价值问题研究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物质流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建  王仰麟  吴健生 《资源科学》2006,28(6):189-195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物质流分析通过度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定量评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简述物质流分析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物质流分析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对比于国外的蓬勃发展,该方法在我国尚未获得普遍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国内已有的研究也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探讨相对薄弱;实证研究又以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为主,但多侧重国家尺度,少区域物质流分析;而产业部门物质流分析则相对较少,且偏重能源矿产采掘业,对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关注较少。研究同时指出,可持续性阈值、物质使用环境影响的度量、不同物质重量的可加和性、隐流系数的计算、系统内部物质流分析、数据获取与应用范围限制等理论与技术问题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物质流分析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城市矿产"中的运用,探讨适合"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经济特征的分析方法。对物质流分析(MFA)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城市矿产"与传统区域经济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FA运用于"城市矿产"再生资源物质代谢分析具有明显的不适用性;进而针对"城市矿产"的物质流动特征提出对MFA方法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案,最后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改进的MFA方法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能够为评价"城市矿产"的再生资源代谢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核算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明  贾小平  石磊  张天柱 《资源科学》2006,28(5):127-133
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看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该系统物质代谢的数量和质量,是目前产业生态学前沿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辽宁省自1990年至2003年间的物质代谢情况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研究,从区域物质流情景的角度入手,推进了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及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并与国内国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辽宁省社会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变化过程与全国过程有一定的类似,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绝对数量较大,相对数量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数量上的优势并没有能够高效率的转化为经济上的贡献,其自然物质生产效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2003年单位自然物质投入所产生的GDP为例,该值仅相当于2000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的30%,1996年日本平均水平的10%。辽宁省高数量的自然资源消耗并没有换来高质量的回报。最后对物质流核算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栟  李汉平 《资源科学》2008,30(9):1327-1335
目前物质流分析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证方法.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中各段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下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研究,在物质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到以下结论:①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是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动可持续的基础;②为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可持续,必须通过减少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稀缺性资源的消耗速率并同时降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速率有可能实现;③以往过分依赖于经济系统末端的残余物处理达到改善特定区域范围某一环境要素的局部环境质量的做法,只会加剧或导致经济系统的稀缺性资源输入及废弃物输出这两种物质流的不可持续;④实现环境经济系统之间可持续的物质流动,既取决于生产过程也取决于消费过程,二者缺一不可;⑤循环经济核心原则至少应增加Raise原则(即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累积在其整个物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以及增加消费过程总物质输入在消费过程中的物质累积比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核算及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物质循环是人类获取资源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磷这种地球生物生存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资源,理解其循环过程对资源可持续利用乃至人类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物质循环的研究多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以物质流动过程质量守恒为基础、以系统分析为手段的定量核算方法,需要将系统物质流动路径与核算模型融为一体。为了解决传统物质流分析方法中数据与模型无法分离从而不适应与复杂物质循环过程模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复杂物质循环过程模拟概念模型与定量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数据库、模型库、结果库、分析库4库分离的复杂物质循环过程建模方法,并基于EnVirLab环境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中国1600—2012年畜禽养殖系统磷循环过程为例开展方法验证研究,验证了基于4“库”分离的复杂物质循环过程模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对于建立标准化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开发复杂物质循环过程模拟软件,进而精确量化物质循环路径,对实现物质循环过程模拟从定量格局描述性分析向定量机理解释性分析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矿产资源的生产大国也是矿产资源的消费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可以有效的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环境进行压力分析,为矿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主要从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分析的原则出发,详细阐述了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的分析方法,并就此提出了建构账户体系及指标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钴作为最重要的汽车电池材料之一,其供需平衡和物质流对全球主要国家交通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为揭示区域钴物质流的变化趋势,刻画其供应格局,本文以典型发达国家美国为例,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的钴物质流分析框架,开展了1995—2015年美国钴物质流量、存量和供应格局分析。研究显示:①从流量分析来看,美国采矿及精炼阶段由国内供应为主导向进口为主导转变,一次资源开采量呈递减趋势,二次资源利用规模逐渐扩大;制造阶段以高温合金和其他为主导;表观消费实现了从高温合金驱动向电池驱动的转变;含钴废弃物从其他与高温合金占主导向电子产品电池占主导转变。②从存量分析来看,终端消费品在用存量实现了从高温合金和其他驱动向高温合金和电池驱动的转换。③无论从流量还是存量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表观消费及在用存量的总量占比在2011—2015年均增长了15%,需引起特别关注。④从供应格局来看,过去20年,美国净进口规模前3的含钴产品依次为材料、电子产品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材料进口80%依赖欧洲的供应格局转变为亚洲占主导(35%),美洲(27%)和欧洲(22%)为辅,供应来源日趋多元化;电池供应则进一步向亚洲集中,源自亚洲的电动汽车电池和电子产品电池进口占比分别从1995年的82%和57%提升至2015年的96%和91%。截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材料和电子产品电池供应国,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国;中国供应了美国31%的材料,74%的电子产品电池和36%的电动汽车电池。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美中”脱钩对全球、中国以及美国钴物质流的作用和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高度重视。厘清近20年来美国钴物质流变化趋势,有助于研判美国钴产业链演变态势,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管理体制机制,制定适应性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瑞英  马海群 《情报科学》2006,24(7):967-973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必须对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围绕如何提高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阐述了以下4个部分内容:基本概念的界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我国种植业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力资源情况的深入分析,研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探讨了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第二,农业经济发展序列与科技人力资源序列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当短期动态关系偏离时,将以90.18%的力度调整至均衡状态。第三,女性科技人员比重与人力资本的增加均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面影响,科技人员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不明显,甚至具有微负面效应。第四,种植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入、人力资本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员流出之间因果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据此,研究提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磊 《未来与发展》2011,(4):9-14,8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为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实践。针对实践中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再生资源的低水平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不经济"3个问题,应用减物质化理论和方法,在深刻剖析循环经济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中总量指标的设立,环境压力视角下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物质循环利用的行为选择3个方面对循环经济关键问题展开深层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方向,以期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WEF的评价体系,我国目前尚未充分满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条件。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某些区域或某些区域内的特殊经济体可以率先具备实施创新驱动的条件,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带动关联区域的跨越式发展。这就为我国在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本文在上述思想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科技资源匮乏”与“创新驱动”的本质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回答了科技资源匮乏地区能否实施创新驱动,为什么要在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实施创新驱动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创新驱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源流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决策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成升魁  甄霖 《资源科学》2007,29(3):37-44
资源流动是当前我国资源科学研究亟待关注和加强的新领域,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深入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资源流动研究进展及对中国开展有关研究的启示。分析表明,发达国家资源流动研究涉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资源类型及其横向、纵向流动,政府部门的资源流动账户是主要数据源,投入产出和指标体系方法是研究的方法基础,研究结果已在评估可持续发展态势和科学决策等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处于资源流动研究的起步阶段,建议从探寻经济发展过程消费的关键资源及追踪其来龙去脉入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与国际相关机构接轨,实现对资源流动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7.
李羽飞  郑磊 《科技广场》2011,(10):134-137
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非再生型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人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核心,矿产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聪明才智的发挥与运用。加强员工的管理对于建设矿产资源的和谐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矿产资源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探究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一步证实矿产资源企业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艳  朱雅丽 《资源科学》2012,34(1):50-57
能源开发利用的变迁过程中,常规化石能源面临资源储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可再生能源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制度变迁在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技术锁定、制度竞争、资源赋存、制度安排、主导价值目标等原理来讨论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产业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其原因是技术锁定使得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在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可再生能源与常规化石能源相比,不具有价格优势;可再生能源资源赋存与消费空间的矛盾,导致短期内还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安排短期难以建立和完善;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再生能源还不能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县 《资源科学》2007,29(6):199-205
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粗放使用能源和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西部一批新兴的资源型城市迅速兴起,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指出百色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矿产资源(主要是铝土矿),属于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百色市经济增长对有限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并以循环经济耦合链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角度对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作了设计,提出建立不同区域层次的横向一体化、链接不同产业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模式、集群式循环经济产业区模式、工农旅游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