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也成为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部门。论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对象,分析了该城市资源产业的构成特征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结构流图,并对该系统的不同实施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认为:①矿业城市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构成,具有明显的沿资源产业链不断演进和提升、形成以资源产业链为主体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特征;②资源产业集群内部在物质流、能量流等方面较强的关联性和依赖性,为矿业城市工业循环经济的规划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唐山市资源产业集群的现有发展模式、"十一五"规划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均有一定的成效,但循环经济模式运行效果最佳;④唐山市应紧密结合资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特征,全面规划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城市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循环经济的梯度推进战略与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背景下,探索性地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梯度推进战略,进一步论证了实施的内在原因与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针对我国区域发展问题的差异性,提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矿产资源产业及相关产业为具体研究对象,以循环经济和矿产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技术路线图分析方法为途径,在全面评判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构建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体系总体框架,规划研究开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再恢复技术路线图,并对技术体系的实现提出具体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囤民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面对循环经济的兴起,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于会录  董锁成  李宇  李泽红  李飞 《资源科学》2016,38(12):2348-2360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循环经济评价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在工业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允许环境负荷有一定幅度地增加。基于上述理念,本研究将评价过程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部分:首先,以宁夏石嘴山市作为案例区,将其放在一个由中国东部山东枣庄市、中部河南焦作市、西部内蒙古乌海市、全国等几个层次的区域组成的参照系内,以生态效率为评价指标,分析2005-2013年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其次,在C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度量模型,依据环境负荷与经济规模增长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纵向比较的方法,评价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①石嘴山工业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脱钩现象,但与全国、东中部煤炭资源型城市相比,石嘴山环境效率与资源效率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②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的环境效率好于资源效率,以C模式作为评价标准,目前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优于高效C模式;③研究显示用C模式作为标准来衡量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④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个维度评价工业循环经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读<论循环经济>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7.
从循环经济透析生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循环经济下的一种新的资源观,可以减少对稀缺物质资源的依赖。本文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生态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国家开始反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发展循环经济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并逐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取得了很多经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要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推行循环经济运作模式是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而在目前生态环境资源的约束和"压缩型"工业化的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就需要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循环经济评价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在工业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允许环境负荷有一定幅度地增加。基于上述理念,本研究将评价过程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部分:首先,以宁夏石嘴山市作为案例区,将其放在一个由中国东部山东枣庄市、中部河南焦作市、西部内蒙古乌海市、全国等几个层次的区域组成的参照系内,以生态效率为评价指标,分析2005-2013年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其次,在C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度量模型,依据环境负荷与经济规模增长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纵向比较的方法,评价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石嘴山工业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脱钩现象,但与全国、东中部煤炭资源型城市相比,石嘴山环境效率与资源效率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2)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的环境效率好于资源效率,以C模式作为评价标准,目前石嘴山工业循环经济优于高效C模式;(3)研究显示用C模式作为标准来衡量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4)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个维度评价工业循环经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以资源依托为特征的材料产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因历史原因和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竞争力缺乏。本文结合西部地区发展材料产业的优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的许多资源型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通过循环经济建设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以若干城市的实践为案例,从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和指导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资源约束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琦 《资源科学》2006,28(2):147-153
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阶段、剩余经济阶段进入到了资源约束经济新阶段,当前面临矛盾是:经济增长是以牺牲大量资源为代价;受世界经济波动风险影响增大;越来越多的经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未来经济持续增长构成严重阻碍,经济安全风险增大、也造成国家安全隐患。因此,本文提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必然选择,而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指导思想上用“以经济持续增长为重心”替代“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推进循环经济的产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科技创新体制和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和完善我国资源产权制度,推进循环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思想上彻底实现观念转变,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节约型习惯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黄和平  毕军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 ②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IV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③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熊伟  高婷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8):99-100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特点,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的C2R模型,计算了200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对效率值,从相对有效性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为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2,34(10):1972-1979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如何定量评价"两型城市"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脱钩分析模型探讨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和废物排放的相关关系及脱钩程度,以定量评价南昌市1991年-2010年"两型城市"的发展,结果表明:①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05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均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1996年-2000年和2006年-2010年分别为强脱钩和弱脱钩,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目前南昌市实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但未能抵消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②尽管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环境的压力不减,但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10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废物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尤其以1996年-2000年为强脱钩状态,这说明南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南昌市在"两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的同时,以半导体照明、光伏、服务外包三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资源科学》2008,30(2):192-198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下降。因此,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要立足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使用,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的循环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晓东  杨玉凤 《资源科学》2011,33(6):1126-113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还存在因其效益的不定、循环不经济、非环保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本文从循环经济的经济收益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效益问题,指出了确立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循环度问题,以及探讨了循环经济度的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及循环路径等问题。最后指出循环经济度测量应从循环强度、循环尺度、循环时间等几个方面考虑;影响因素是技术、政策、物流和经济环境等,并受各因素共同影响;循环路径的延伸,对综合效益的影响,也改变了最优循环度的确定。本文分析研究循环度与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循环度,对于避免循环经济的盲目性,提高循环经济的投入与产出效率和效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将充实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任菊香 《资源科学》2008,30(2):169-176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以典型案例为支撑,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区域或城市发展态势的识别方法,并从中选择了适用于识别资源型城市发展态势的主成分分析法,在实地调查和采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炭城市发展态势识别指标体系,对典型煤炭城市一山西省朔州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纵向分析,以实证论证为基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朔州市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近年来,在煤炭市场的拉动下,各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并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最后,基于对朔州市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就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伟山  张义丰  袁境 《资源科学》2013,35(8):1677-1684
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六维路线图,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生态制度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人居环境体系、环境支撑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六大体系;从制度保障、生态人居、环境支撑、经济运行和意识文化5个方面选择35项指标构建了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测度方法,并对沈阳市和平区、苏州市相城区、西安市浐灞区、成都市温江区和贵阳市等5个典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相城区、成都市温江区和沈阳市和平区属于生态文明建设模范城市;贵阳市和西安市浐灞区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最后针对各市、区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对其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