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宾职"是殷墟卜辞中的常用语。王指商王,宾指祭祀。职,应读为值,是指依礼制规定而应当举行的祭祀。在此类祭祀活动中,"大戊"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戊"日在商代的宗教观念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殷墟甲骨中有关于"蔑"的若干卜辞,对该字的考释历来颇多争论。早期其字形的某些部分或从"人"、从"戈"、从"女"、从"■",相配使用。第一期之后其字数量不多,可见形体似渐趋稳定,在商周之际及西周的金文中有不同的用法与含义。该字在商代卜辞作先臣名、微茫小雨、攻灭击杀使用,商周金文中则与"历"字相配,表懋勉嘉美之义,为铭文常用语。  相似文献   

3.
殷墟卜辞中有"方服"与"方执",是礼制规定的常服与常执。各地方国的职贡多用于祭祀。甲骨文有"辞"字,写法有三种形体。"辞"指拒绝与责让。殷墟卜辞中有"工",读为功。功、成义通。中国古代流行天人感应思想,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天象变化的记录,反映了商人思想中阴阳灾异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战国楚简与殷墟卜辞对读可以互相发明。1.殷墟卜辞的“■”,楚简中写作“册告”“册祝告”,传世文献中则写作“册祝”“策告”,书写形式和表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以简册报告”“称册祝告”的意思仍然沿用。而且,从清华简《金滕》(《尚书·金滕》亦然)可见古人的册告仪式和背景信息,而卜筮简则可见册告的较完整句型。2.楚简中的“习贞”,对应殷墟卜辞中的“习卜”,二者均有重复占卜的意思,均位于前辞的位置。3.殷墟甲骨无名组“习卜”的最高次数为“四”,表明重复占卜四次,共占卜五次,与目前所见成套甲骨为“五”的情形相合,但有一版“六卜”午组卜辞和一版含序数“七”的师组卜辞可能是特例。4.与“习卜”相关的“三卜制”耐人寻味,“三卜”现象的确存在于殷墟卜辞,但承担三卜的人物是否分属于王(元卜)、右卜和左卜还值得进一步讨论。5.论文还对殷墟卜辞的“习卜”辞进行了辨析,去除了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指出,殷墟祭祀卜辞里常见的"遘"字,指的是一种祭仪,意思是迎遇鬼神。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对"遘"字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句子的主语是"王",但经常不出现;其主要动词即是"遘",其用法是为动,同"王宾"卜辞中的"宾"是一样的;"遘"的为动宾语一般是动词语:或者是祭祖动词,或者是祭祖动词词组;"遘"的状语和补语都是表示时间的:或者由时间名词充当,或者由祭祀动词语充当。本文还指出,作"遘"的为动宾语的祭名,常常是用牲法;而作其时间修饰语的祭名,其举行的时间多是固定的,不是用牲法。  相似文献   

6.
殷墟甲骨文中有"逆"字,罗振玉较早释出此字.从词汇学角度,在现有释字水平的基础上,对其用义及相关语词进行系统整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殷墟卜辞是研究早期汉语的重要资料。卜辞中有"丧众",其本义是失去民心。"市日"是市场集市之日。"立事",义同"举事"。"丕人"即鄙人,指居住于农村的人。"困",相遇之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史上,"莫"具有名词、代词、副词三种词性。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在上古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在中古汉语中"莫"用作副词的用例明显增多,而且根据其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表揣测性疑问的语气副词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商代旱情时有发生,殷墟卜辞中有诸多求雨的记载。商代祈雨方式有燎祭祈雨、焚巫祈雨、向神灵祈雨、巫舞求雨等。商代祈雨舞深受蚩尤文化的影响,商代祈雨舞的起源与蚩尤部落的巫术祈雨活动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殷商甲骨文史料记载丰富,其涉及军事用语也较多.历来各学者就殷商甲骨文军事字词的考释及其语义考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文章从甲骨军事语言的个案考证、词语分类与综合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随着殷墟卜辞新材料的不断问世,甲骨军事用语的考释、字词语义的考究更明晰化.  相似文献   

11.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基本方位词,从造字构型角度而言可看出先民已有空间概念及把握空间方位、认识世界的能力;从构词角度上可以看出方位词在当时的语法功能及其表达形式。这两者共同体现出殷商社会时期人们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及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关于殷墟有无城墙问题,考古学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学者坚持认为殷墟登该有城墙,只是被破坏或者尚未找到,但是洹北商城的发现与发掘却为殷墟本无城墙说提供了充分的反证。  相似文献   

13.
殷墟花东甲骨卜辞有一新字,为(限)形,从走从系两个偏旁.走的本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糸的字形为“(8)”,象束丝之形,本义是细丝,引申义有绳索、琴弦等义.(限)字字音为[xián],字义是急跑、狂奔之义,在花东甲骨卜辞中指驾车之右马因狂躁而急跑(狂奔)之行为.  相似文献   

14.
殷墟卜辞曾多次记载殷人祭祀滴水、洹水。我国史界有学者对滴水、洹水这样比黄河小得多的河流被神化感到大惑不解。其实,将卜辞记载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音韵学等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滴水、洹水流域曾是商族的起源地,是商文化的“老家”。殷人自然要将二水奉为神灵,世代祭祀,以示永志不忘祖先发祥之地,同时亦祈求滴洹之神灵永远福佑殷人及其后嗣。  相似文献   

15.
五行说,以金、木、水、火、土说明整个物质世界,是中国最早的原始物质观和哲学观。这五种物质如何从自然界中突显出来,又进而成为解释世界的哲学范畴?探索其起源,五行观念是由上古原始时代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来,殷墟卜辞发现的四方之神的祭祀,提供了这种发展的历史证据。从《洪范》开始,五行脱离神学形态,成为说明世界存在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6.
村中村南甲骨是殷墟新近出土的甲骨资料,该批卜辞所反映的殷礼材料较为丰富,主要有祭祀礼、田狩礼、军礼、贡纳礼等,祭祀形式多种多样,所祭祀对象呈现出重祖轻祢的现象,祭祀时间一般接近夜晚。所见田猎资料中,狩猎地点相对集中,且兼具军事巡省性质。卜辞所见告庙、谋伐、选将、献俘等诸军礼环节体现出明显的模式化特点。所见贡纳制度的材料多集中于贡纳形式,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总体来看,村中村南甲骨所反映的殷礼已经初步走向制度化和程式化,该批卜辞无疑是研究中国早期礼制起源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商代乐器中,磬是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种。殷墟遗址出土的石磬按其使用的场所及其演奏的形式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除此之外,殷墟还出土了少量体型较小的非乐器实用磬。文章以殷墟出土的“磬”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分期以及类型进行研究,以厘清“磬”之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名作《"今"》(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一文,阐发了他对"今"的观点。他指明了"今"最可宝贵的道理,"现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必要环节。李大钊对于厌"今"是持批评态度的,对于乐"今"也不赞成。李大钊要大家努力的方向不是返回过去,而是走向将来,而走向将来必须要以今日的努力创造为根本。他的"今"论有进化论的影响,就其实践性来说显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昂扬的奋进精神;是辩证的"今"论,具有高度的哲学思辨性,复古倒退,沉迷将来,都不能说是真正把握了"今"之真谛;"今"论还实现了时间观与人生观的相合。这对于今天我们青年珍惜时光、重视今日进行创造有着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中有些字与该系列不同的组类有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如历组和无名组卜辞中有的字构造不同,无一和无二类有的字书风不同,还有些字因为占卜内容或用字习惯不同而仅见于无名组。它们可作为判断卜辞组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附近的一整坑的甲骨,从卜辞的内容、字体风格等方面来看,都与殷墟王卜辞有很大的区别,占卜主体为"子",我们把这批材料列入"非王卜辞"中。之前出土的甲骨卜辞中非王卜辞数量较少,花东甲骨的出土丰富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史料。学界对这批材料所属时代、占卜主体、主要人物以及占卜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我们对殷商时期的贵族生活面貌也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