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求知识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老师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研究、探求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6)
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法,将"三明治"教学法主要以变换学习及活动形式应用到系统解剖学实验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3.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下,克服多数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设疑,学生被动做答的现状;尽力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多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只需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才能提出问题、并能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就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发现"作为一种数学教学策略或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尤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积极营造氛围,创设契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力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老师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研究、探求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方浚 《科教文汇》2013,(6):147-147,151
四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学习方法变革的核心之一,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估量。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用物理的知识和思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四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力培养"双强双优"型高校学生干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60-261
政治强、品德优、能力强、学习优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高校学生干部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要大力培养政治强、品德优、能力强、学习优的"双强双优"型学生干部,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校公共体育排球教学特点、现状出发,研究探索了发现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目标、一般程序、教学策略。发现学习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发现素养是指进行发现活动所必备的品格及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素养,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而识字课程的最终目的,亦是培养学生的发现素养,因此,发现素养应当成为现在小学语文识字课程的起点和归宿。发现素养主要包括五大核心元素,分别是内在学习动机、直觉思维水平、深度学习能力、自主性程度、自我反思能力。基于发现素养建构现代语文识字课程需要形成以生活为中心的现代识字课程观,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为核心,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发现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现素养是指主动进行发现活动所必备的品格及能力。识字的难度、识字本身的地位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在识字课堂中培育儿童的发现素养。而当前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普遍忽略儿童发现素养的培育。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直觉思维、提倡深度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我反思能力等方法培育儿童的发现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形势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非同小可的任务,意义在于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这也是当前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如今针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如课堂组织讨论、组织集体探究等等,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样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文章中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介绍:首先在引言中阐述了现如今我国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自主学习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目标,以及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传统应试教育下小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出现的问题;最后又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案例展开探讨了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得出了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正确的方法,适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少教多学中"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本文从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总结问题五个方面谈了"少教多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极具引导性的学科,在提升我国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文化认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强调“生活化”的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化”教学出发,引导学生们在这种教学中展现最真实的自我,体现最真实的生活,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的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转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发现性学习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此文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课程的发现性学习的策略阐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导师是在研究生培养期间起着绝对重要作用的角色。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该掌握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基本知识,拥有先进的科学思想,具有给研究生创造良好科研平台的能力。同时,导师本身也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保持科学研究的先进性。重点从行为品德、科研能力、撰写论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冶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者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方面详细论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李爽爽 《科教文汇》2020,(12):150-15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只提供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实现“共赢”,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在课堂中会比较活泼好动,小学语文老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发现的能力去“发现学习”,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应将二者有效结合,让学生积极探索、乐于学习,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充分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将会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更加乐于知识的探索学习,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活跃整个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9.
曾艳 《科教文汇》2014,(5):179-180
探讨发现法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助于引导、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助学生理解知识障碍,提高学生解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探讨如何实施该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设计应贴近生活和学生感情实际,内容的选择坚持“近、小、实、亲”的原则,即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提出的问题小一点,回答问题实一点,使学生感到亲切一点。例如说,现在小区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生活形态。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书本中直接学习到他们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情感。相信能更好激发起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对培养他们道德水平、亲近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生活的确证流于虚空、形式、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