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时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围绕通识型课程、技术型课程以及交叉型课程组成有机关联的、具有层次的"宽、专、融"课程体系,并形成对四年专业培养的持续支撑;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加强计算机通识课程和交叉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大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穿透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竞赛驱动的"四类型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群组成特性、实践案例模块化构成、金课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特性的竞赛类实践课程,使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共同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为课程灵魂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课程形式和案例内容的建设标准,提升了计算机大类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区块链课程普遍是面向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结合所在高校工程教育实践特色的区块链通识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上海电力大学高水平通识课程"区块链技术导论"为例,着眼新工科工程教育要求、聚焦学校能源电力特色、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开展区块链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创新和突破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旨在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大学物理学"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与各工科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工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学教学需要顺应新工科的发展形势,树立"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工科大学物理学教学理...  相似文献   

5.
大学通识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青岛大学目前的通识教育程序设计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需求。本文从培养计算思维的视角,提出Python语言是通识教育中最合适的计算机入门以及进阶编程语言的观点,并提出了将Python语言作为入门级课程的可行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6.
MOOC教学是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新工科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深度融合等角度对MOOC与新工科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MOOC教学与新工科建设统筹开展的路径。最后以协同推进MOOC教学与新工科建设案例,提出将二者统筹起来、协同推进,加速教育教学的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的巨大转型、升级和各专业的深度融合与交叉,传统的工科教育已不足以应对时代变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工科专业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完善、提高大学生知识结构,满足新工科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通识课程。"新工科"建设内涵对该课程提出了革新要求。文章以三峡大学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为例,详细分析了课程改革举措及改革成果,将为相关高校类似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工科专业和大类招生培养机制,对数据分析能力导向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依据新工科对人才的复合知识结构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需求,讨论了差异化的课程目标的设置和建设问题。针对不同学科类型的新工科专业,讨论了课程内容选取和设置原则与合理性。针对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工科专业,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讨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以期提高新工科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和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以赋能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路,并以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介绍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通识教育理念,在全校性、专业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并结合工程图学课程的通识教育价值分析,重构了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包括全校通识课、工科通识课和面向机械类、近机类、土建类的专业基础课,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工科学生与非工科学生的工科通识教育相互兼顾,不同工科专业分类教学。教学实践表明,改革使学生的图学素质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和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未来工程人才的新思维和新方式。新工科愿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各种现实难题。本文以台州广播大学为例,围绕新工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从机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协同改革的对策,为构建新工科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13.
朱庆芳 《考试周刊》2012,(21):149-150
地方工科院校通识课程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效果不好及督查不力等问题,对该类高校通识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地方工科院校通识课程的建设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具体性和通融性。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是实现地方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医科建设对医文结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医科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文章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POA(Prodution-Oriented Approach,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及实践依据,以山西医科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通过“驱动-促成-评价”3项核心环节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并论证其可行性,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为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贡献应有之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大学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性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分析目前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大学计算机课程现状。针对课程内容计算机化、相互独立、应用不足的问题,以应用为导向探讨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提出以应用主题贯穿课程内容模式;针对大学新生计算机操作较熟、但应用能力不足的状态,提出通过实践方式加以提高;基于Python语言进行教学实践,以信息处理为主题统一课程中不同计算机技术内容,并将基础应用能力训练融入各个实践环节。课程内容摒弃枯燥的操作讲解,更贴近专业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可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和思维性于一体的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文章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围绕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任务,阐述当今信息社会大学计算机的课程理念,着重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新型教学资源利用等几个方面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新工科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工科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通过调研教师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现状并结合教学工作经验积累,探讨该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全面提升,需要大量兼具人文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工科高校的中文通识课程的教学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中文通识课程对学生价值文化、情感伦理、审美意趣、人格塑造等人文修养的熏陶与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改变目前工科高校中文通识课程教学定位边缘化、目标不清晰、设置零散化等局面,从OBE理念出发,构建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能三个模块有机融合的中文通识课程的教学体系。围绕“做中学”,采用PBL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策略,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施的学生满意度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研究型大学在近几年都加大了对通识教育的改革与投入力度,着力提升通识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国内五所一流高校的学生为对象,了解大学生对于当前通识课程的方案、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其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等的基本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更好地推进与完善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