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4,(13)
<正>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物质财富的结晶是古代艺术品。"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人们常说:"收藏的水很深!"一个收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2,(16):32
7月下旬,北京匡时将携手雅昌艺术网,隆重推出文化活动品牌——"收藏寻城记",精心打造中国收藏地理系列文化论坛,并在全国十大大城市共同展开公开征集等活动,共启收藏文化地理发现之旅。"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公开征集,更是从收藏角度解读城市性格,破解艺术品投资背后文化基因的文化活动。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表示:"我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20):101
作为主办方,《收藏》杂志社社长、"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总策划杨敏在接受各方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通过努力,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收藏时代,审美和生活将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有更多机会认识世界,从经济到文化,有能力了解国外艺术和文化。视野扩大之后的中国人有能力欣赏西洋古董艺术品,也有能力消费和收藏世界顶级艺术品,西洋古董艺术也开始全新历程。设立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搭建一个连接西方古董商和中国消费者的平台,满足国内市场对于  相似文献   

4.
"对于艺术品收藏业来说,2007年是最萧条的一年"——当一位同行朋友这样感叹时,我不禁产生了"前度牛郎今又来"的感觉。去年的此时,有人认为"2006年是艺术品收藏行业最萧条的一年",而今该纪录似乎又被"刷新",真可谓"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相似文献   

5.
王立军 《收藏》2014,(7):2-2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物质财富的结晶是古代艺术品。"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14,(8):1-1
如今.只要打开与艺术品收藏市场相关的媒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观点充斥其中。有说艺术收藏市场将陷入长期低迷的,有说艺术收藏市场正在复苏的,也有说艺术品收藏正当时的,很多人对此感到迷惑,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这种迷局呢?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是跌是涨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收藏这种文化活动,看待你的藏品。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15,(4):10-15
几乎每隔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都有一两种艺术品成为新宠。一方面是拍卖公司、古玩界、收藏经纪人"事先看好"了某些类别的藏品有潜力,就先期大量"囤货",通过人脉之口口相传,专场拍卖的推动,更多以众媒体及舆论之"概念引导"炒作这类拍品;另一方面,在此类古董或名家书画被炒热、追捧,此后的一年半载或较长的时间里,这些艺术品被一般收藏者因从众心理驱使而"争购",使其逐渐"干涸"。而由于市场"永远逐利"的本性,猎寻新的藏品目标就成为下一步的必然选择,就如同不断循环的"明星制造"业。近年来,通过市场观察,笔者发现,"文"  相似文献   

8.
冯飞龙 《收藏》2007,(3):25-25
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所走过了的十多个年头,我们看到了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蒸蒸日上,看到了艺术品古玩商人的发达。然而,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也看到,高雅的艺术品有时只不过是一个被炒作的筹码,而有些价值低下的,只要能靠上艺术品之名,买进卖出只要能盈利,就被认为是最好的艺术品。由于评定艺术品的价值标准错误,而导致艺术品收藏的现状更为复杂,这正是艺术品市场初级阶段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9.
董凡 《收藏界》2011,(2):26-31
对于艺术品收藏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收藏投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艺术品拍卖市场捷报频传、收藏活动此起彼伏,收藏组织更加活跃,每一个收藏者、每一个关注艺术品收藏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行业在这一年强劲的发展势头。……回顾2010年,有哪些行业大事应当留存在公众记忆之中?本刊的盘点将为读者深入解读艺术品收藏行业的精彩2010。  相似文献   

10.
TERESA  PW 《收藏》2013,(8):80-85
像很多买家一样,兰黛很小心,一说到收藏,就变得晦莫如深,他会说"我更愿意和你谈谈唇膏",或者开玩笑说他的收藏原则很简单—3个"哦"……雷纳德·兰黛除了是雅诗兰黛公司的所有者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头衔,比如现代艺术博物馆主席、惠特尼博物馆的前任主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委托人等等。可以说,艺术品收藏一直是他的挚爱,同时也是他巨额财产的保护神。在过去三十年间,雷纳德·兰黛(Leonard A.Lauder)积累了大量顶尖藏品,其中多是立体主义,收藏的画家包括帕布罗·毕加索、乔治·布拉克、费尔南德·莱热等等。多年来,兰黛的收藏重点一直没怎么变过,照他的话说:"我很稳定,绝不会跟着时尚走。"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06,(9)
曾几何时,“收藏爱好”这一高雅轻松的文化活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艺术品投资”,文人雅士闲暇之余的业余爱好也成了很多人寻求的一种“发财手段”,于是一场全民艺术品投资热潮迅速蔓延开来,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业内“涨疯了”之声不绝于耳。直到去年下半年,火热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开始呈现逆转趋势,今年春拍过后,很多人开始冷静下来,更多的人显得茫然和疑惑: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20,(2)
正汉传佛像鉴赏高级进阶班目前在我国收藏圈、文博领域中存在相关鉴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抓紧培养文物鉴定人员成为当务之急也是行业所需。《收藏》作为大陆第一本也是发行量最大的艺术收藏类期刊,特甄选聘请业界理论与实战并重的多位专家,推出系列课程,以飨广大收藏爱好者、艺术品行业经营者、文博人员。在艺术品市场中过去佛像属于杂项领域,未被珍视,时至如今几乎各大拍卖会都已设立佛像专场。许多佛像名品,虽然旧时未被发掘,但现经慧眼识珠,便屡创拍场"天价",成交价甚至以百万元、千万元、亿元计,尤其是汉传佛像内中蕴含巨大投资机会。而相关的系统鉴定与鉴赏知识,更是被广大藏家与艺术爱好者、文博工作者所期冀。  相似文献   

13.
“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 谁是最后的“傻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凡 《收藏界》2011,(5):36-42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奇: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遗憾:"亿元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有相当一部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门外,只有"眼馋"的份儿。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于是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面世了: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投资艺术品的机会。然而,当艺术遭遇金融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在中国,最会讲故事、又最难说得清楚的行业有两个:一个是证券,一个是古玩。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王永贵 《收藏界》2012,(10):97-101
买鸡蛋,我们不用研究那只下蛋的鸡。但是,我们研究艺术品,不但要研究那只"鸡",更要研究鸡"吃"什么料,还要研究它的生态环境怎么样。如果有必要,我们还要研究"蛋"的影响,乃至艺术界、收藏界对这只"蛋"研究、收藏、保护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吕友者 《收藏》2014,(21):24-29
明代是艺术品市场极为兴盛的时期,尤其江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发达的经济,曾一度引领了整个社会的鉴藏风气,如杭州、苏州和嘉兴等地都是艺术品收藏十分火热的城市。江南也产生了一批收藏大家,如大家熟知的项元汴、董其昌、张丑、李日华等,他们对这一地区的收藏活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宁波离浙江省会杭州较近,东面临海,西与绍兴接壤,交通十分便利,艺术品市场也十分繁荣,并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质。且看——宁波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宁波历来注重文化,崇尚科举,素有“方志之乡”美誉。宁波收藏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斯,余姚人虞和就开始收藏书籍,然而自宋南渡以后,宁波的收藏风气才真正兴盛起来,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本来就是娱乐动物,一旦稍微不太饿肚子了,就要用他的腿载着自己四处找乐。同时人还是八卦动物,喜欢一边娱乐一边跟同好唧唧歪歪发表意见——应该说,八卦就是娱乐的一种。如今电视媒体上各种清宫剧胡乱窜飞,有人说恶俗,有人说有趣,有人一边说恶俗一边自己看得有趣。不少大学生也窝在宿舍守着电脑等更新。本期"校园观点",关于"清宫剧",她们最有话说。  相似文献   

17.
高功 《收藏界》2012,(12):24-32
自古以来,收藏原本是一项追抚历史、怡养情操的文雅活动,但当前在"一切向钱看"世风的影响下,收藏却充满了"铜臭"、"诡秘"和"欺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藏热潮,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收藏。拍卖会上动辄"亿元"的藏品,牵动着梦想"一夜致富"、企图"捡漏"的众多人的神经,许多人期望家里保存下来的古物件也能卖出"天价";更有不法之徒挖掘古墓、盗卖文物,大肆破坏地下和地上文物,使收藏远离了"人文的精神家园"。出席本届大会的台湾"清玩雅集"的收藏家,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品味和操守,值得我们每一个收藏人借鉴和效仿;他们的演讲和发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本刊除对本届论坛全面报道外,将分期刊登《大会论文集》《大会采访录》《大会演讲录》中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王雅宁 《收藏》2013,(6):28-30
英国一把不想被人坐的椅子设计师Ben Alun-Jones试图用光和空间探索两性关系。座椅空着时,它会融入背景,难以被人发现,当人接近它时,椅子就会"醒"来,变得透亮,显示出它隐藏的深度和空间感;一旦有人要坐上去,椅子就会"心跳"加速,好像它尽管想要"逃跑",却只能死死地、痛苦地被我们卡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宋瓷艺术收藏与研究领域活跃着一位年轻才俊,他就是北京"亿艺堂"堂主、收藏家吴一毅。这个当年"头脑一热"迷入古玩收藏行业的吴一毅,如今已是公认的"宋瓷通"了。从"宋瓷迷"到"宋瓷通",也仅仅是十年的时间。吴一毅是广东省珠海市人,1991年,他辞去了公职,下海经商,在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很快,他掘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创业过程中,他结识到了一些高层次的文化界人士,也接触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并深受影响,开始将自己的原始积累投放到古代艺术品收藏。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9,(10)
正1993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收藏类期刊《收藏》杂志诞生,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见证了从1993~2019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6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的传播和普及,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信赖。值喜逢建国70周年之际,为梳理建国后民间收藏成果,提供藏品交流的机会,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特举办第二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本次活动由匡时iCouncil美好生活拍卖行,"收藏军师策"鉴宝微信程序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