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亚谏 《收藏界》2011,(1):126-127
中国正处在一个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大浪潮中,人们称其为第四次收藏浪潮或第四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是清末民初),这次收藏热之烈,收藏人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专业和业余的收藏流通人员有数千万人,有形无形的古玩艺术品市场正处方兴未艾之势。对这一特殊行业,市场管理的相对滞后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相对缺失,使古玩艺术品收藏流通行为受到了很大制约。尤其是民间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收藏界而且社会上对鉴定业的非议实在不少。鉴定管理体系的严重混乱,乃是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成为古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杨敏 《收藏》2013,(1):17-17
季节轮转,云卷云舒,《收藏》已走过20个春秋。 20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团体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20年前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艺术品收藏传媒、民间收藏组织和艺术品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所积聚的经济能量和文化能量的推动下同时发轫,“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古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艺术创作加速...  相似文献   

3.
王志军 《收藏》2011,(4):52-58
在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秋拍中,有更多的中国书画迈进了"亿元门"。更多的富人因通货膨胀而焦虑、痛苦,匆忙涌进了文物艺术品市场,艰苦跋涉在收藏和投资路上,他们让自己并不钟情的文物艺术品的价格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李毅民 《收藏》2006,(4):29-29
近些年.中国的民间收藏活动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盛况空前,在总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亦不断袭来。一时间.收藏圈热衷捡漏.仿造者各显其能.拍卖会越做越大.收藏家重新洗牌.媒体持续热播.藏界不断反思。诸如现代收藏品的文化价值、民营企业家的收藏投资行为.收藏市场的赝品充斥、鉴定家的道德良知、艺术品拍卖的行业规范等等,都成为收藏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14,(8):1-1
如今.只要打开与艺术品收藏市场相关的媒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观点充斥其中。有说艺术收藏市场将陷入长期低迷的,有说艺术收藏市场正在复苏的,也有说艺术品收藏正当时的,很多人对此感到迷惑,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这种迷局呢?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是跌是涨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收藏这种文化活动,看待你的藏品。  相似文献   

6.
“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 谁是最后的“傻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凡 《收藏界》2011,(5):36-42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奇: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遗憾:"亿元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有相当一部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门外,只有"眼馋"的份儿。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于是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面世了: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投资艺术品的机会。然而,当艺术遭遇金融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在中国,最会讲故事、又最难说得清楚的行业有两个:一个是证券,一个是古玩。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李毅民 《收藏》2007,(3):22-22
新年伊始,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烽烟仍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为厘清当前艺术品市场复杂的脉络走向,我们约请了四位对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深有研究的专家,请他们对画廊业、拍卖业和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症结进行梳理,考量其宏观前景,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韩涧明  张静 《收藏》2011,(12):I0053-I0059
如今,金融侵入文物艺术品行业已经日渐深入,所带来的思考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任何金融属性的投入,都必须尊重文物艺术品行业特有的规律,需要培养收藏的习惯;另一方面,传统的收藏以及艺术品行业的圈内人士,则需要培养金融思考的习惯。不巧的是,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0,(12):21-27
10月23日,主题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的高峰论坛与北京文物博览会同期进行。论坛以“北京在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定位”“收藏的境界与视野:如何引导成熟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理念”诠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在北京迈向世界艺术品交易之都的进程中,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4个板块展开。  相似文献   

10.
冯飞龙 《收藏》2007,(3):25-25
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所走过了的十多个年头,我们看到了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蒸蒸日上,看到了艺术品古玩商人的发达。然而,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也看到,高雅的艺术品有时只不过是一个被炒作的筹码,而有些价值低下的,只要能靠上艺术品之名,买进卖出只要能盈利,就被认为是最好的艺术品。由于评定艺术品的价值标准错误,而导致艺术品收藏的现状更为复杂,这正是艺术品市场初级阶段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1.
开篇语     
敏行 《收藏》2008,(9):3-3
盛世收藏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新月异.近十几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置身这样的时代.《收藏》杂志是幸运的,作为国内最先面世的综合类收藏期刊.她和众多读者一道共同见证和经历着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从萌动到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雪梅 《收藏》2001,(1):6-9
与人类文明史同样久远的收藏又跨过了一个世纪而进入新千年。时间不留痕迹地流逝了,而那些流传于世的艺术品,却能让人体味到时间的价值与分量。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9,(3):187-187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金融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波及中国艺术品市场,各大拍卖公司’08秋拍普遍成绩不佳。如何重振艺术品市场,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收藏,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艺术品收藏博览会历来是艺术品市场的一线市场,在各地艺术品博览会纷纷推迟和取消的情况下,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艺术品收藏博览会逆势登场,将于2009年4月30日至5月3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4,(19):162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著名的中国古董收藏家安思远(Robert Hatfield.Ellsworth)于8月3日辞世,享年85岁。安思远的离世也反映着欧美上一代中国卉代艺术品收藏大家的渐次凋零,留下了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安思远素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在美国乃至世界,谈及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安思  相似文献   

15.
张东 《收藏》2006,(12):92-93
在众多的古代艺术品中,我唯独热衷于收藏古代铜镜。通过20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奔波,我已收藏了百余面铜镜,并在收藏和鉴赏方面有了一些心得。同时,在收藏铜镜的过程中,有些经历是难以忘却的。  相似文献   

16.
周文新 《收藏》2006,(3):139-139
太平盛世,收藏热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将收藏古代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现将本人10多年收藏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1,(9):I0024-I0027
“图像·历史·存在——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5周年艺术品收藏展”于2011年8月20日至9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由泰康人寿和中国美术馆其同主办,这也是泰康人寿收藏对艺术及社会各界的首次大规模公开亮相。  相似文献   

18.
王立军 《收藏》2014,(7):2-2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物质财富的结晶是古代艺术品。"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9.
董凡 《收藏界》2012,(2):15-15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1年,不禁感慨万分,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来说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万众瞩目的收藏界年度"十大事件"及"十大人物"的评选亦尘埃落定。十大事件又将我们带回到波澜起伏的2011年……首先,近年来如火如茶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20.
徐元金 《收藏》2008,(3):169-169
我曾经是一个走“鬼市”,串古玩店,并常收一点“自爱品”的老人。不幸在2002年身患喉癌,先后两次住院手术,声带全部被切除,不能说话。一段时间我思想上苦闷极了。好在有《收藏》相伴身边,《收藏》帮我忘掉病痛,忘掉孤寂。每次我拿起《收藏》阅读时,就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中,我好像在参观上下五千年的博物馆,又好像徜徉在艺术品超市,《收藏》丰富的知识把我带进一个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