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建军 《收藏》2011,(1):106-113
经过传统的积淀,中国木雕工艺到明清时期达到一个兴盛期,形成了风格殊异、自成系统的木雕流派,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当今木雕收藏市场上,持续维持高价位的基本上是东阳木雕、黄杨水雕、金漆木雕、龙眼木雕等“四火木雕”。  相似文献   

2.
黄杨木雕九人小组上世纪50年代,乐清黄杨木雕开始从停滞状态中慢慢复苏,标志性的事件是黄杨木雕"九人小组"的成立。1955年5月,由九位民间艺人——王笃纯、叶润周、  相似文献   

3.
瞿启蒙 《收藏》2006,(11):116-118
近百年的上海,以开放的意识,接纳各种先进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大都市。近代和现代的上海工艺美术,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下,广泛吸纳各地技艺精华,逐渐培育出有“海派”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同时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工艺家,这一批工艺家,是我们的国宝,是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4.
孙敏 《收藏》2014,(6):22-29
现在很多收藏爱好者一味地“非古不纳”,这并不足取。 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紫砂、木雕、玉雕等艺术门类,都是发展至当代才达到巅峰的。 中国玉雕四大主流派别——京派、扬派、南派、海派均有特色,各领风骚,其中从上海开埠才开始形成的“海派”虽然历史最短,但其凭借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借助改革开放后玉器等艺术品急剧升温之势,乘靠近苏工产地益于学习借鉴之便,海派玉雕迅速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8,(5)
黄杨木雕是我国传统木雕艺术中的一种,它特指以黄杨木为材料的雕刻艺术。数百年来,黄杨木雕以小、精、美的造型和生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化内涵,深受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普通玩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黄杨木是木雕中的一个门类,清代达到鼎盛。清初,一些雕刻技艺高超的的工匠,被征调在宫中服役,创作了很多寓意吉祥的作品。目前故宫共收藏元、明、清时期黄杨木雕人物、动物、文房等作品一百多件,本文选取部分精品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黄杨木雕进入了百花争艳、大师辈出的繁荣发展时期,同时开始经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开始崛起。"机器赚钱"和"手工赚钱"之间的巨大差距开始彰显,手  相似文献   

8.
黄杨木雕起源很早,但留下确切年款的作品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的一尊铁拐李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员刘静介绍,不算家具、屏风等大件物品上面的镶嵌类,明清两代独立的黄杨木雕作品藏于故宫的就有一百多件,它们主要是来自  相似文献   

9.
2021封面故事     
第1期《世冠·周泓余》:弈客蓝烈摄影。第3届吴清源杯周泓余2比1击败於之莹,迎来绽放的花季。2021新年号以冠军奖杯作为封面,奖杯由国家级木雕工艺大师采用福州传统木根雕艺术,以黑檀木和黄杨木各雕成一位优雅安静的少女相对形成的万象露真珮,典雅别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海派文化在上海学校体育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得出其具有丰富上海学校体育内容、打造上海学校体育特色、拓宽上海学校体育的渠道等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墩 《收藏》2006,(11):55-55
笔者曾在《收藏》杂志上两次发表过沪语古玩行话,现又整理出一批。这些海派古玩行话,必须用“上海闲话”来念。它们不仅流行于上海,也流传于江苏、浙江、安徽地区。这些行话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海派收藏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海派”文化与上海城市体育的转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历史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梳理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派"体育的概念,分析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就"海派"文化与上海现代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的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历史新时期,借鉴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建设标准和发展路向,对上海城市体育的转型发展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乔志强 《收藏》2014,(17):30-35
民国时期的中国画坛,上承清代"以地别为派"的余绪,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三大地域性的绘画流派,即以金城为首的京派、以吴昌硕为首的海派和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派相比较于具有较为浓郁商业活动色彩的海派和以提倡"折中中西"为鲜明艺术主张的岭南派,京派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本营。在京派绘画的发展和民初的北京画坛,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  相似文献   

14.
图中木雕十二扇屏风,形体高大,气魄雄伟,高345厘米,宽624厘米,由铁力木及金漆木雕组成,所刻人物故事题材采用高浮雕、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技法,精雕细刻,玲珑剔透,金箔与木雕相结合,将金箔依贴于所刻木雕的表层,既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又突出了庄严华丽、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该屏风四周的木雕风格应属清代福建地区的金木雕刻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李烈初 《收藏界》2012,(1):82-86
近代我国绘画流派中,以上海画家的"海派"时间较早,人数较多,影响较大。说起"海派",一般都以赵之谦(1829-1884年)、吴昌硕(1844-1927年)为开山人物、领军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吴昌硕虽是浙江安吉人,但在上海时间长、活动多、成就大,说他是"海派"大师,当之无愧;至于赵之谦,既非上海"寓公",也没在上海卖过画,似乎与"海派"挂不上钩,搭不上界。  相似文献   

16.
张祖仁 《收藏》2007,(8):135-135
福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其木雕历史悠久。福州木雕是从民间家具、建筑、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的,工艺精湛,名家辈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赵祖武 《收藏》2006,(11):102-103
海派家具仅仅是上海的民国家具吗? “海派家具”正在成为家具收藏界的一个热点。不少藏家均把海派家具和上海地区民国期间的“摩登时代”家具画上等号,似乎海派家具就是民国老红木家具的代名词。这种概念形式的简单依据就是:“海派”中的“海”就是上海。也许“海派”一词的本义是指“上海派”,但在实际使用中确实不仅仅只指“上海派”,而是还包括“不拘程式”“突破传统”等含义。  相似文献   

18.
每年都有许多流行词汇,过去一年中,蜗居、偷菜等等词汇都成了茶余饭后每每被提及的话题,而海派这个词也在过去一年中变得家喻户晓。在过去,海派大致有三种定义。一指活跃于十九世纪中叶至廿世纪初期的上海国画流派;二指上海的京剧流派;第三指的是主要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文学流派;可如今海派的定义却超脱了这些框框,并不单指那些艺术流派,而是把那些在一定范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上海人统称为海派,而姚明自然是众多海派中最为闪耀夺目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海纳百川"的上海学校体育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多年的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发扬着海派体育文化传统,并从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等方面,凸显着上海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海派魔术是中国魔术的一脉,其诞生不仅把中国魔术带进了现代艺术舞台,而且对中国现代魔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开创了中国魔术的新纪元。海派魔术发展已逾百年,曾在上世纪经历过几次大的发展,然而新世纪以来,上海的魔术发展势头明显不及北京和广东,近几年也被浙江、安徽赶超,海派魔术的发展面临不小的困境。3月28日,上海杂协和文学院以《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新书首发为契机,举行了一场名为"海派魔术的传承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就海派魔术的形成、特点及未来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