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王蕤 《收藏》2009,(4):122-122
笔者于2008年3月在汾阳钱币市场上购得散乱古钱币20余斤。据出售者讲,原本出土约七八十斤。回家后,经仔细清理,得北宋崇宁通宝、重宝大钱100余枚,南唐唐国通宝小平长大字珍稀版一枚、政和通宝小平大字文政一枚、辽钱清宁通宝小平一枚,最为珍贵的是一枚永平元宝小平钱(见图)。该钱直径23.5毫米,品相完好。永、平、宝三字清晰,  相似文献   

2.
今年《收藏界》杂志第5期第94页刊载了福建兰金顺先生撰写的《"天启通宝"背"二"试样大钱》的文章。笔者读后不敢苟同,因为这枚钱不是试样大钱,而是天启二年铸造的镇库大钱。早在20世纪末,笔者就从农村收集到一枚与兰先生文章中所介绍的一模一样的"天启通宝"背"二"大钱。为了弄清楚这是一枚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3.
陈瑞海 《收藏界》2010,(11):84-85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钱币,绝不仅限于少数钱家们著录的图谱所载之物,还有相当部分被遗漏,或可能永远不被人们所知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新发现的币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这枚"金国通宝"钱就是其中一例。以前曾见到有"好事者"在网上把"金国通宝"列于"六辅元宝"和"天辅重宝"之前,与"收国通宝"、"收国重宝"并列,虽没有给出该钱图拓和实物图录,但实际情况表明,他是有道理的。笔者所持的这枚"金国通宝"银质大钱及其他相关钱币,皆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北宋徽宗宣和年号的钱币,分通宝和元宝两大类,其中通宝钱铸量大,版别多,至今仍不少见。"宣和通宝"小平钱,折二钱,常见版别现时市价才1-10元左右一枚。但是,"宣和元宝"钱虽然版别也不算少,至今所见不下20余种,但各种版别的存世量都不多,而  相似文献   

5.
林道 《收藏界》2010,(8):74-74
笔者在一出售钱币的摊点上,从上百枚北宋钱币中,发现了一枚“宣和通宝”背“陕”御书钱(见图)。这枚御书钱,保存完好,锈色深沉,实属“开门”。  相似文献   

6.
延晶平  杨新秦 《收藏》2008,(8):145-145
2008年4月初,凤翔县一农民在挖地时刨出了16枚古钱币。其内涵有唐开元通宝2枚,北宋祥符元宝2枚,成平元宝1枚,元丰通G2CK,其中折二钱1枚,元符通宝1枚,圣宋元宝1枚,政和通宝1枚,大观通宝1枚,宣和通宝折二钱1枚,金正隆元宝3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1枚极为少见的唐合背乾元重宝(见图)钱。这批钱币上限为唐开元通宝钱,下限为金正隆元宝钱。现就这枚合背乾元重宝钱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于2005年初,以五枚品相完美的"大观通宝"折十钱,从一位泉商手中换得这枚长捺大观(图1)。此枚钱币直径41.2毫米,穿径11.2毫米,厚3.1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17)
正蚌埠市博物馆的藏品中,元末农民起义军钱数量较多。1988年市区青年街基建工地出土一处钱币窖藏,共有5个品种总计22枚,其中龙凤通宝折三3枚,天佑通宝5枚(包括背篆书"叁"1枚、背"五"4枚),天启通宝折三1枚,天定通宝折二、折三7枚,大义通宝折三6枚。此类钱均属元末农民起义军政权货币,地域性强,铸期短,铸量少,在同一窖藏中出土如此众多品种  相似文献   

9.
尹新荣 《收藏》2008,(7):121-121
2005年10月笔者在烟台市福山区城里村收集到一枚比较特殊的“乾隆通宝”大样钱(见图)。当时来不及与老农细细侃价,就按他的要价以500元买下了这枚钱币。  相似文献   

10.
周少华 《收藏界》2010,(9):81-81
近一时期,金代的"大定通宝"钱,不断地在一些刊物上显露其峥嵘,恐怕不是偶然现象。 如董大勇、徐信平两位先生的《珍稀钱币鉴赏与辨伪》第98页的"‘大定通宝'背上‘申'雕母钱";如《中国收藏·钱币》第6期第49页刊"大定通宝"一枚的彩照;如《收藏界》2010年第2期79页的"大定通宝背上‘酉'母钱";  相似文献   

11.
珍币二品     
天雨 《收藏界》2010,(1):73-74
新发现的“大安通宝”西夏钱 最近在家里整理过去收藏的钱币时,发现了一枚珍贵的西夏汉文小平钱——“大安通宝”。此钱夹在一串明清两代钱币中,该钱币为青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钱币表面呈现绿色并经风化腐蚀而显示出剥落的包浆。钱文直读,重4.3克,外径2.4厘米,厚0.15厘米,素背。“大安通宝”四字,字体笔划较谱微细,文字工整,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7,(12)
正1970年10月,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了唐"开元通宝"金钱30枚,银钱421枚。这些金银"开元通宝"钱并非流通货币(图1),而是具有喜庆、占卜、压胜的色彩。中国古代铸造的金银钱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货币,即专为重大宴赏、喜庆活动时,皇帝令手下撒掷,供官员、公众竞拾取乐的钱币。《旧唐书》载,唐玄宗李隆基平定宫廷内乱后,设宴庆贺:"己卯,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门下五品以上官及诸司三  相似文献   

13.
赵承 《收藏》2012,(5):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东国"钱并不是高丽王朝铸币,应该是渤海国铸币。下面从几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14.
傅绍庆 《收藏界》2010,(12):86-87
在古钱币版别的常用术语中,"叠文"又称之为"摇头"。作为古钱币版别的一种,偶见披露于媒体及泉谱的有汉代"五铢"、北宋"崇宁"大钱等,而又以"崇宁通宝"最为泉友熟知。1999年版《北宋钱币》、2002年版《崇宁通宝分类图谱》、2006年版华光普先生的《中国古钱大集》乙卷等专业泉谱上都刊载了"崇宁通宝”叠文折十钱。  相似文献   

15.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不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据"诚轩古钱、银锭"2010年11月16日北京拍卖会图录第85页"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华夏国拍2010年秋拍会图录第97页,直径44毫米和44.5毫米钱,《金泉古韵》,第185页,直径43.8毫米钱,还有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专拍会第108页、109页之2761和2761,即本文中图2、图3钱,都是黄铜质。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枚“乾隆通宝”折十型开炉大钱(见图),系户部宝泉局所铸造。“乾隆通宝”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铸造的制钱。包括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在内,全国共有22个局开铸。制式以小平钱为主,无折二、折五等品种,其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是清代小平钱中版式最繁者,超过了北宋各钱。  相似文献   

17.
汪洋 《收藏》2020,(2):42-43,42
己亥岁末,偶得一枚嘉庆通宝宝苏局"羊角嘉"特宽缘试样钱(图1),此乃笔者苦苦追寻了十余年之物。这枚在外人看来非常普通的古钱币,为何能让我这位自号"苏斋主人",并建立了清代苏局钱币博物馆,专题收藏研究宝苏局钱币的追寻者如此倾心呢?就让笔者来层层揭开这枚钱币的神秘面纱吧。在将此钱的来龙去脉和珍稀度表明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嘉庆宝苏"制钱的铸造背景。据史料载,嘉庆元年(1796年),户部议定复开各省钱局鼓铸钱币,宝苏局始铸嘉庆通宝新钱。嘉庆七年修纂的《钦定户部钱法则例》,重新认定:"江苏宝苏局十六炉,二十八卯,每月额铸两卯,四季加铸四卯,遇闰另行加铸,每卯除耗净铸铜铅二万九千九百五十二斤,报铸钱三千九百九十三串六百文,补串绳分两钱五串七百五十九文有奇。"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唐代"开元通宝"钱,其"开"字是不带钩的。但不久前,笔者收藏到一枚带钩的"开元通宝"钱,并且还鎏了金(如图)。带钩"开元通宝"钱,其形制和钱文与初唐开元钱基本相同。铜质精良,铸工讲究,字廓深峻。钱文在篆隶之间,略含  相似文献   

19.
黄明东 《收藏界》2010,(7):86-86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  相似文献   

20.
一枚"道光通宝"宝直局小平钱被摆放在某古玩店的玻璃柜里,厚积的土锈层将钱面掩盖,露出钱文平面,虽钱体厚实,形制精美,但不经意时也甚觉平常。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笔者是钱币爱好者,三五番审视后,觉得此钱奇特,也无此品种,遂以一枚宋钱将此钱友谊换取。回来后,待将土锈层剔除后,只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枚非同寻常的钱币。此钱钱体包浆自然,铜质精细温润,钱文深峻挺拔,字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