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馆藏精品     
稀世珍宝宋代黑釉油滴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品中,有一件宋代黑釉油滴碗,虽然色彩单调,但其满布的银色小圆点却非常引人注目。当人们的目光落在这件色彩最深的黑色器物之上,即有一种深沉、庄严之感。此碗征集于陕西渭南蒲城县城关镇,高8.5厘米,口径30.2厘米,底径10.6厘米。器型规整,口大足小,口沿微敛,浅斜腹,圈足。器物通体黑釉,黑釉中有密集均匀的银色小圆点,晶莹透亮,形似油滴,稍凹入釉面,使油滴纹更加深刻。器外黑釉不及底。内外均有缩釉点,釉层较厚。胎色灰白、坚致。釉润泽。  相似文献   

2.
定窑是以烧制白釉器物为主的窑场,古代文献中关于定窑特殊产品的记载有“紫定”、“黑定”和所渭“定州红瓷器”。其实这些大体都是铁呈色的所渭黑釉系产品,只不过由于配方、烧成温度和烧成曲线的不同而呈色不同而已。至于绿釉的定窑瓷器,古代文献并无记载。表明在古代人的眼里,并不将绿釉器物视为定窑产品。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对古代窑址开展实地的考古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
正本期推出的定窑专题限于篇幅,对定窑的若干重要学术观点和新材料、后代仿烧定窑及定窑系、定窑颜色釉等问题较少提及。2012年,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曾主办定窑学术研讨会,项坤鹏先生在2013年第1期《故宫博物院院院刊》上做了综述介绍,现将部分观点摘录如下,以为专题之补充。历次考古发掘中,不断有带"官""新官"字款的白瓷和青瓷器出土,以白瓷居多。"官""新官"款白瓷在陕西、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山东、内蒙古、四川、湖南、浙江、江苏、广东以及域外的埃及、韩国等地均有出土,器型有瓶、壶、罐、洗、碗、  相似文献   

4.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故  相似文献   

5.
今年第2期介绍的香港《中国敲击乐器》邮票图案资料中,作者认为面值1.4港元的“长鼓”(图1)是“瑶族长鼓”。而第1期《集邮》刊登的《精美的香港“黑釉蓝斑腰鼓“极限片》一文考证了“长鼓”图案,认为是选自唐代鲁山窑“黑釉斑点  相似文献   

6.
李晓陆 《收藏》2009,(9):125-125
近日,笔者在安徽宣城老城工地有幸购得宋定窑“李翁”款印花碗瓷片4块,能拼接完整,口沿稍有缺失。碗口径17.8N米,高7.6厘米,底径6.5厘米,碗内模印莲池花卉纹,碗底饰水波游鱼纹。口沿回纹处印有“李翁”楷书款。经查,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及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未见有“李翁”款定瓷著录,在网上搜索,仅见民间有“李翁”款定窑印花碗小瓷片一枚及“李翁”款印花盘一只,算上宣城这件“李翁”款残碗,属报道发现的第三件。  相似文献   

7.
蔺永茂  解玉霞 《收藏》2012,(7):42-47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  相似文献   

8.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各自的特色黑  相似文献   

9.
一、元代定窑及仿定器钩沉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南宋太平老人撰《袖中锦》中就把定窑与蜀锦、浙漆、吴纸等各地名产间列为天下第一。由于介休、揄次等其他窑口的竟相模仿,因此形成了宋代以河北曲阳涧磁村,  相似文献   

10.
常笑 《收藏界》2010,(3):134-136
本刊曾经在2008年第3期,以《复兴定窑》为专题,对当代以及古代定窑文化特征、市场行情、定瓷鉴定以及陈文增大师复兴定窑历程做过深度剖析。至今两年,不算得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1.
定窑鉴定是一项很繁杂的事情。由于鉴定工作集文化、艺术及工艺于一身,故鉴定决不能单从造型上看年代,从特征上辨真伪,因为赝品往往更重视造型及其特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先生从事定瓷研究、创作三十余年,是定窑故里河北曲阳定瓷企业的领军人。他通过对定窑工艺成型、釉面呈色、烧成气氛及原料的分析,从工艺装饰中找线索,总结出与定窑工艺形成有关的11个文化特征,发表在《定窑研究》一书中。本文摘引部分关键词,希望能给定窑的辨伪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杜文 《收藏》2008,(3):84-87
由于盛产煤炭、坩土,古代山西产生了众多窑口,为陶瓷研究界瞩目。山西窑场分布的密集程度在全国属首位,从燕北到晋南,分布着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偷次窑、介休窑、霍州窑、平阳窑等诸多窑口,冯先铭先生编著《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中即收录古文献记载的山西瓷窑52处。山西历代陶瓷产品存世丰富,如辽金剔刻瓷、金代红绿彩、黑釉铁彩、油滴釉瓷、钧釉瓷、砖雕、珐华、琉璃等,  相似文献   

13.
《收藏界》2009,(1)
陈学农青田石雕《壮志凌云》26×30×14厘米和焕定窑《荣曜秋菊剔花瓶》高17.8厘米口径16.6厘米  相似文献   

14.
景泰蓝大师张同禄的《吉祥宝灯》、雕漆大师文乾刚的《剔红银胎壶》、定窑大师陈文增的《刻花双节瓶》、醴陵瓷大师陈扬龙的《盛世牡丹瓶》、漆线雕大师蔡水况的《哪吒试法》、木雕大师王笃才的《千里雄风》……一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手工艺术精品,于2008年3月19日亮相全国政协礼堂,周  相似文献   

15.
一、天价“定瓷”面世2006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古瓷之争》节目,探讨镇江新面世一批“定窑”古瓷的真伪问题。两位嘉宾都是重量级的专家,一为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杨静荣,一为民间收藏大腕马未都。他们共同的看法是这批“天价定瓷”与宋代定窑的形制、釉色都不符,流传经历也有悖常理,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批“天价古瓷”。  相似文献   

16.
张萍 《收藏》2007,(7):70-71
1985年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加固工程施工期间,在东崖隋代大佛面部镶嵌的白毫相发现了宋代维修时安置的一件定窑白瓷碗,同时还在佛脸部的塑泥中发现了宋代经卷。此碗胎质坚实细腻,釉若凝脂,又有“绍兴二十七年”墨书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央视春晚中,节目杂技《高车踢碗》闪亮登场,博得人们阵阵喝彩,在欣赏之余不由得回忆起这个节目的发展历程。《高车踢碗》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发展起来的。演员骑在近二米高的独轮车上,将放在脚面上的碗一只只踢到头顶上去。演员既要控制高车的重心平衡,又要掌握好踢碗抛接的准确性。从一次踢一只,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05年5月藏界争鸣栏目发表了《长沙窑大官款碗》一文,八月份张天琚先生提出《长沙窑大官款是真品吗》的质疑,认为该碗是赝品,十月份冷香居主人以《大官款碗辨疑》作答,称根据省级文物部门专家认定及个人辨识,肯定该碗是长沙窑釉上彩。同时,栏目责编耕生鼓励藏友们参加讨论,为此,我不揣浅陋,借贵刊提供的平台,谈点个人意见,与冷香居主人商榷并求教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13)
正耀州窑在近1400年的漫长制瓷史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成为中国古代的名窑之一。耀州窑虽以烧制刻、印花青瓷闻名于世,但实际上因其民窑属性,所烧制的产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瓷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品类。耀州窑所烧制的瓷塑虽不及碗、盘类大宗生活用器影响深远,然而却不乏自身的一些特色。唐黑釉骑马人像(图1),出土于黄堡耀州窑遗址,高4.4厘米。马作奔跑状,背有一骑者,身体前倾。马与骑者均施黑釉,下部无釉露胎,胎呈青灰色。捏塑而成,造型简洁、  相似文献   

20.
定窑绿釉瓷器史无记载。自从1957年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窑址时发现两片绿定瓷片,其中一片还刻有云龙纹(见《中国陶瓷史》)以来,"绿定"就成为古陶瓷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尚未发现"绿定"完整器,因此关于"绿定"的争论声也不时响起。本刊2008年3期发表了杨静荣先生的《关于定瓷鉴定的几个问题》一文后,一些读者打电话或写信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本着鼓励争鸣的原则,本刊将道夫先生的质疑文章发表如下。我们希望学术争鸣能够建立在一个实事求是和严格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