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维新已过去整整一百年了,为了中国的昌盛,六君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六君子中谭嗣同是最能代表维新精神的,他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至今令人崇敬、叹息。三十而立号“壮飞”谭嗣同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从5岁时即开始读书,他的父亲谭继洵即是通过科举而走上仕途获得高官的。因此他很希望儿子能够光宗耀祖,继续他走过的道路。当时谭继洵有个同乡欧阳中鹄也在朝廷任内阁中书,谭继洵也在京为官,他们同住在北京的浏阳会  相似文献   

2.
浏阳,这片人杰地灵的热土!在这个诞生了谭嗣同、胡耀邦和32位共和国将军的英雄土地上,浏阳人民凭着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实现了由国家首批贫困县到小康市到综合经济实力全省第二位的跳跃性发展,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以往人们不太注意的谭嗣同与数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历史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他通过创办浏阳算学社,拉开了整个湖南维新变法的序幕,他从维新角度对数学社秘主义的批判,在中国数学史研究上有一定意义,本文还剖析了代表其哲学,政治思想的《仁学》一书中所贯穿的数学和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被鲁迅誉为"中国的脊梁":如埋头苦干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拼命硬干的反抗起义者陈胜;为民请命的明朝清官海瑞;舍身求法的不止有追求维新的谭嗣同、康有为,更有远道求经的佛教徒。在这些佛教徒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玄奘和因仰慕玄奘西游而南下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的科学经受了诸多的苦难。在斯大林时期,科学遭受严重摧残,但是,由于国家对科学的巨大投入,前苏联的科学仍然取得了辉煌成就。前苏联解体后,科学在民主、自由的俄罗斯却迅速衰落。苏联-俄罗斯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经费比自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自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关于科学划界的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以多元标准重建划界问题。科学划界是一种实践,科学划界主体是个集合,科学划界的标准是变化和不变的统一,科学划界的标准是多元的、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物理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科学素质培养初浅尝试。  相似文献   

8.
赵宇 《今日科苑》2007,(12):226-226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通过对科学发展进行历史的考察,提出了“范式”的概念,提出了崭新的、基于历史的科学观以及用以描述科学历史发展的“范式”,为科学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关于科学家的道德标准,即科学共同体内部有哪些道德原则,作为一名共同体成员,科学家应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这些原则或规范有强纲领性的,也有弱纲领性的,但显然是科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而且是泛化的。一个社会有其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是“犯罪”,一个共同体也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破坏了“行规”,这也是一种“犯罪’当然是针对于共同体而言。科学共同体也是一个小社会,其内部的道德标准可以起到保障体制运作,规范个体的业内行为,惩处违规现象,从而使得科学…  相似文献   

10.
张卫东 《科教文汇》2013,(3):153-154
本文首先描述了科学计算器的教学和考核由热到冷的过程,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了对科学计算器教学和考核的看法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里,我们请了几位学者谈关于“科学传播”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科学巨大的影响力,“科学传播”本身也开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今天许多中国的大学里设置了这一专业,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先生认为他们开设“科学传播”与  相似文献   

12.
刘国华 《科学学研究》1998,16(2):95-102
郭沫若科学思想论述刘国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230026)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化巨人,在科学方面发表了许多独到见解。今天,重温这些论述,我们还能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1科学价值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文明破产的观点在欧洲颇为盛行,在中国也引起了较大反响。一些...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文章对“科学语境”、“科学修辞”、“科学隐喻”相关论文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给出了中国关于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概况:这三个主题研究的时间较晚,而后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主要是个别学者从事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而山西大学已经形成了团队研究的态势,是我国在这三个主题研究上的重镇,在郭贵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研究团队成员在上述这三个主题上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熊志军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7):39-41,56
本文从科学共同体入手,着重阐述了现代科学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科学、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回顾了科技期刊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发展状况,从本职工作出发,分析编辑在我国的期刊发展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民间科学应该成为我国科技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科发展困难重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十分关注民科发展,两年前曾组织过专栏讨论。近来中央提出了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这就为来自各行各业有更多原始创新性的民科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2005年首届全国民间科技研讨会在长沙的召开,2006年全国民间科技深圳论坛的召开,为今后我国民科的迅速发展,以及专业和民间两支科研力量优势的互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期的科学文化专栏,我们邀请对中国民科发展非常关注的一些专家学者一起探讨近年民科的现状、它今后的任务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奖励制度与方式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分析科学奖励制度的概念与历史演进入手,概述了国内外科学奖励制度,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科学奖励的各种方式,最后探讨了科学家的行为动机,并指出建立和健全科学奖励制度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味性地介绍了科学美学研究的不同讨论,展示了各种相关的学术态度、成果和理论思路,在一个可通达的理性平台上显示了科学美学的作为美学实质的种种合法性理由。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则渊  韩震 《科学学研究》2004,22(2):129-136
以赵红州主编的《大科学年表》中1540-1950年的3487件科学事件作为统计样本,得出了近代科学事件和数学事件随时间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讨论了近代三次科学革命和数学革命的特点和联系;进而给出近代数学高潮形成和转移的规律分布,对近代数学高潮、哲学高潮以及科学中心期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对近代数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