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了解珠三角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2005-2010年珠三角9市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构建珠三角9市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9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外贸易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但利用外资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对外贸易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外贸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9个构成地区显现出不平衡性,外资外贸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及内资与内贸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武汉城市圈的对外开放力度,切实提高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技术水平,突出武汉城市圈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产业结构重点,合理推进武汉城市圈各地市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广东省11地市的家庭教育支出面板数据,运用恩格尔曲线估计了该省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果显示,无论哪个区域,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收入弹性均介于0和1之间,但珠三角地区的这一弹性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究其原因,既与家庭教育支出的结构和特点密切相关,也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紧密相连。政府作为教育的主要供给者,应当继续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投入,减少居民的强制性教育支出,引导其增加自愿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城市群。这几个经济圈的成功经验充分显示了集聚和规模的巨大效应。我国西部地域辽阔,成都、重庆作为西部的两个超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旗鼓相当。他们应该采取竞争策略,争作西部总部,还是应该联合起来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成都、重庆的发展特点的比较分析,提出成渝一体化发展道路的构想,并分析了一体化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文化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选择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主体一外资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研究主题,从分析外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外资企业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4-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刻画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珠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增加1%,产出弹性将增加19.6%,其中10%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说明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度和分析珠三角地区1996-2010年间市场一体化的演变轨迹、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各地级市之间仍存在差异,尤其是西岸的珠江经济圈一体化程度低于中部广佛肇经济圈;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是导致各地级市之间市场一体化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合肥是安徽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合肥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其中,招商引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其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力量。这样的事例安徽各市县比比皆是,这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选择的双重作用叠加所致。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重要,“要GDP,更要幸福感”,经济迅猛增长并不一定代表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正如改革开放初期开展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一样,当前需要讨论并明确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静态和动态模型,检验了珠三角9市2000-2009年间的就业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关系及其均衡性。实证检验表明,就业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是不均等的;珠海和深圳地区收入差距随就业的扩大表现出收敛过程,其他地区则相反,整体呈现出斜"A"型分布。经济地理优势形成的经济结构优势是重要原因;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与从业人员年末数的对数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对珠三角整体而言,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扩大趋势,其累积存在惯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因子分析法,根据2004—2018年的数据,构建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测度结果显示:广东省流通业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流通业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省内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区流通业城乡一体化水平相对较高,而粤东西北地区较落后。基于研究结果,对促进广东省流通业一体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提出了发展有珠江三角洲特色、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素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78年至2005年的时间序列,运用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计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区经济增长之间有协整关系,呈现一定的长期均衡性;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而海西区经济稳定增长能力相对较弱;长三角经济对海西区的极化效应大于溢出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微弱,而珠三角经济促进了福建省经济增长,溢出效应明显;两大三角洲经济跨过海西区直接发生相互促进作用。福建省经济出现“边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加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探讨如何加强中国环北部湾地区旅游产业区域整合与协作,提出制度安排、空间建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是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东亚区域内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发展迅猛,并为该地区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依存度看,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呈下降趋势,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依存度显著上升,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日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区域内比重看,两者均显著提高,说明东亚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体化在不断增强;从密集度看,两个指数均大于1,再次力证了东亚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高度集中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从流向看,中国、东盟是东亚区域内国际或区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的主要流入地,是东亚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东亚各国或地区应继续壮大经济力量,并加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以深化区域内投资和贸易合作,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金融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区域金融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为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建议: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范证券市场,加快保险市场的发展;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与经济市场化相联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温州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温州区域经济的优势定位,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内的产业优势,其标志是这种优势产业能够在区际乃至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区域经济内优势产业群体的形成,是在市场力量作用下众多投资者和厂商的群体选择,是由市场选择、竞争定位的。以小商品为主要载体的温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但是,伴随着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这种处于全球和全国经济分工体系中的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必然会由于其所固有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乃至很强的替代性,而逐渐丧失其比较优势,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客观上要求必须着力培育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并把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珠三角核心城市相比仍明显落后。江门应正视现实、准确定位,发挥侨乡优势南联港澳,依托地利东抱珠三角核心区、西挂西部欠发达地区,联动发展共创多赢;同时,要自力更生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潜能,以求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研究领域,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方面,忽略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修正了的Solow模型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和上海的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地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在中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变化是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变化的因素之一:地区劳动力流动越活跃,经济增长的水平越高;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