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洋 《考试周刊》2012,(43):187-187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一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呢?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1.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他的话从侧面说明了音乐课堂建设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既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快乐,又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既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我认为,不妨从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  相似文献   

4.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化理念的兴起,生态课堂悄然走入我们的视野,进而深入我们内心,成为我们很多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那么,何谓"生态课堂"?在高中"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生态课堂?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对生态课堂的认识与理解生态课堂是具有生态系统本质属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之前,有着自身的基础和经验,这些经验基础对他们的课堂学习有什么影响?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生的不同起点进行有效教学呢?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下面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谈谈我们在"学生调研"中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彭雪莲 《考试周刊》2010,(36):230-231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已由原来注重"教"转为注重学生的"学",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下面,我谈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7.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韩炳辉 《考试周刊》2010,(39):83-83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这是叶澜教授的一段激情而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变成"能",那么数学课必定魅力四射;如何让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变成"能"呢?解放学生,释放个性,人文关怀为我们诠释出数学课最动人的课堂之美。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保卫黄河》为例对该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评价是我们从事的教学手段,是我们判断教学实效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时效性。那么,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即时评价,调动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对话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张玲 《学周刊C版》2011,(12):68-69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课堂的回答行为往往有束手无策的感觉,严重时就对此不予理睬。那么,在新课标环境下,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引导"艺术?如何通过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呢?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与以往课堂明显不同的特点,如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等。然而,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情况到底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事实上,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活动增多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只把动手、动口等显性行为看作"动",好像只有让学生讨论、争论、表演、游戏,课堂上热热闹闹,才是学生动起来,而隐性的思维活动却往往被忽视了。事实上,驰骋的思维,放飞的想象,知识的感悟、体验、反思、回味,稍纵即逝的灵感,刹那间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才是课堂上学生"动起来"的目的和精华所在。那么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在调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应当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和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呢?  相似文献   

14.
刘景艳 《成才之路》2010,(29):62-62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英语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如何实现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笔者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构建生动和谐的英语课堂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杨韶辉 《考试周刊》2011,(29):220-22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行)》颁布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广大音乐教师已经较好地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重视学生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效的经验。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堂音乐教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并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兴趣培养和学生主动参与及创造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发展,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以音乐的美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地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周国歧 《考试周刊》2011,(75):224-225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接触更加频繁和便利。流行音乐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流行音乐是多元音乐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重要的大众音乐文化。流行音乐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进入了高中音乐课堂,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如何充分发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一个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本文结合学生、老师、教材等几个方面探讨流行音乐与高中音乐课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孙霞 《考试周刊》2011,(16):224-22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和"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宗旨,培养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陈丽蓉 《教师》2011,(18):101-101
什么是生本?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那么,“生本”理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本化”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生本化”课堂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杨波 《教育文汇》2010,(10):36-3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始终以"聆听"为主。聆听,可以使学生最直接地接触、认识、熟悉、积累音乐语言,为深度感知音律之美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学生聆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