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这些基本方略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所在,其根本要义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秉承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把人民本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依靠人民力量破除发展难题,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一脉相承的体现,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擘画的重大战略目标。美好生活建设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高度契合的逻辑关联,两者不可分割、内在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在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贯穿着党带领人民奋力实现美好生活的主线;从价值维度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与建成,始终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从实践维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注重处理好五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是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且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生活形态,是人类现代生活理想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的价值特征,实现了生活形态的根本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是一个蕴含多种价值诉求的矛盾统一体,共享发展与利益机制、不断满足需要与绿色消费、为人民谋幸福与为世界谋大同等不同价值诉求之间充满张力。为了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在社会重大变革中遭遇的现代性问题,必须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5.
“美好生活”话语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表达,是对人民的生活世界应然维度的擘画与书写,凝聚了人民的共同创造和伟大实践。对“美好生活”话语的理解,可从目标、实践、价值的三个维度切入。“美好生活”话语植根于中国大地、中国实践,其深层逻辑表现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新时代“美好生活”话语,体现了以目标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体论;以实践为要义,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实践论;以价值为动力,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既是对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性总结,又是未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定向和路径规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并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起建构了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原则和方式,即“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相继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使中国从一个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三大历史性转变,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充分证明了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理论与实践辩证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生活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美好生活观有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实现中国伟大梦想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多层次需要的现实任务、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主题、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路径以及倡导世界各国共建共享的治理方案等具体论域.新...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美好”一词出现了四次。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观念的研究,对满足“民生三感”有重要意义。以政治美学为视角阐释美好生活观念,能够彰显政治运作方式、政治制度、国家政策与政党建设中的美学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提出,说明作为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隐含着审美理想与美感感受双重维度。美好生活观念寄予新时代政府职责中的美善价值,在实践中生成与发展着的人民感性需要的满足,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论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当前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内容,面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要坚持新思想的指导地位,引导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定政治意识的本质体现。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有其内在逻辑,它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基本内容,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要求,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重要抓手,以党全面领导下的现代法治为根本保证,四者紧密联系,互融共生,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美好生活需要之所以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源于马克思对于人的二重性存在境遇的关注,也源于需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主体的需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顺利进行。一方面,以美好生活为评判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体与总体,且不以量为唯一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注意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培育更加多样化、更加健康适度、更有高尚追求、更具创新性的需要。从实践层面看,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需要以共同富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需要积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追求;丰富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在党的十八大众提出积极倡导富强、文明、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里面包含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美好夙愿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民主富强、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也是我们中华人民复兴的政治支撑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带动校园的发展和建设,立足于理论发展的逻辑,在实践上有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十二、在实践中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生活,人一生的活动。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生活中的人;一个人的生活样态是怎样的,这个人就是怎样的。马克思指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怎样”。所以·探讨“创造与享受美好生活”与探讨“创造与享受美好人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人民立场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人民立场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新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新的内涵和价值,它包括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美好生活目标、人民历史作用以及人民评价标准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有助于党牢记初心,增强"公仆"意识,巩固群众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伟大的政党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这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一个人民可以期待、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央领导集体.选举结果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我们深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这一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经历了从倡导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时期到推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时期,再到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时期,最后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形成发展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能够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环境基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又反映了世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