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宗财 《传媒》2021,(19):39-41
央视体育、央视影音等移动客户端以及央视网自2020年2月24日起,同步上线了5集冬奥纪录片《冰雪道路》.该纪录片以"冰雪运动"为主题,通过专业化视角和权威性报道实现由"小众爱好"到"大众聚焦"的受众群体破圈,带来了别出心裁的冰雪运动专业知识"教科书".本文聚焦央视网原创纪录片《冰雪道路》的内容创作及传播创新,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赖黎捷 《新闻界》2006,(1):83-84
人类学题材在纪录片中被反复书写;表现与再现之争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难以定论。21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再度兴起现实空间与模拟空间双重时空叙事。这种叙事并非90年代中期搬演手法的重现,而是对长盛不衰的纪实风格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纪录片《斋姑娘》就是此类叙事的典  相似文献   

3.
肖平 《现代传播》2006,(5):113-117
纪录片边界理论三题主要包括:影像、广义纪录片和狭义纪录片的边界问题。这是因为纪录片必须明确一种区别于一般影像和剧情片等影像形态的叙述方式,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纪录片原则的理解与建构。一是以巴赞为代表狭义纪录片;二是以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为基础的广义纪录片语言及原则;第三,由于思想界和影像技术带来的对真实性的理解与定位,就产生了几个具有颠覆性、构成性的命题。由于各种文艺思潮和影像语言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影像——剧情片——广义纪录片——狭义纪录片——泛写作的大众DV影像运动这一影像发展历程,而影响最大的恰恰是广义纪录片。所谓边界理论问题的核心对象,也是有影像历史以来使用最广泛的广义纪录片。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意义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纪录片目前的创作和营销瓶颈 ,源于对纪录片意义的认知偏差。纪录片意义包含工具性、目的性和自由意志 ,形成纪录片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纪录片规避大主题和主流生活 ,注重表现层面而忽略探讨层面 ,这些都与纪录片本义不一致 ,导致纪录片的边缘化。在商业化环境下 ,纪录片需要转换思路 ,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声音的出现,对纪录片的诸多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对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贡献最大的人应该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他充分利用声音技术,开创了"画面+解说"这一纪录片样式,也奠定了声音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声音使影片呈现奢华之美,声音丰富了电影谋篇布局的方法,声音成为纪录片表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常小扬 《视听界》2014,(2):119-120
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传播媒介的深刻变革,与以往纪录片拍摄不同的是,时代的进步、文化的融合,使得其故事真实感表达中的美学价值逐渐丰盈起来。本文探讨纪录片摄影的灵动美与韵律美,提出增强其美学意义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指一种有一定速度的节拍,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再美好的高低音,只有在节奏的组织下才会呈现出动人的美感,实际上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我们做电视纪录片,一直在强调故事化、人性化,而要讲好故事、突出人性化,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手段——节奏。只有把握好了讲述中的节奏,电视纪录片才会像交响乐一样,激发观众共鸣,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渲染情绪。  相似文献   

8.
王琪泰 《视听界》2008,(4):86-87
乡土情结是纪录片创作的特殊符码。在电视上表现平民意识并形成一种创作倾向后,地方台纪录片更多地把镜头对准普通人,从社会变革、人文景观、情感世界等方面反映平民的生活和命运。这不仅是电视自身的创新发展之路,也是时代赋予纪录片创作的符号印记。以探寻的目光,挖掘和表现地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从不同侧面反映时代风貌,是十多年来泰州纪录片始终追求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9.
柏振平  张桂华 《传媒》2024,(7):40-42+44
生态纪录片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领域探索历程和发展成就的“展演场”,影像化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理念与价值取向。我国纪录片的生态书写范式转向既与生态观念变迁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也是回应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话语权和价值观传播等方面的时代呼唤,表现为客观影像叙事、主观情感投射和大国形象建构的逻辑范式。探索新时代我国纪录片生态书写的内在逻辑范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理念阐释与实践成果展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国家纪录片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京派、渝派、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山东、海派等等,创作作品因各自特点与地域文化而各有特色。因为纪录片是对各地风土人情中的画声视听进行书写,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记录,对各地人民综合审美水平的一种表现,而在传播文化价值方面具有较高评价。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纪录片影像中的地域文化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纪录片中逐渐应用了航拍技术,随着人们对纪录片以及航拍技术理解的不断加强,拍摄手法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纪实形态,使得纪录片的拍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文以法国著名纪录片《家园》为例,对拍摄纪录片中应用航拍技术进行分析,将其中存在的特点与优势解读出来,以期为我国纪录片中应用航拍技术提供有利的依据,促进纪录片拍摄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霍玉华  钱淑芳 《传媒》2021,(9):66-68
网络时代,受众年轻化、观赏便捷化,对微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基于受众的情感诉求、认知诉求和体验诉求的视角,分析其在视听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内容美、技术美和文化美.同时,从大众审美的视角认识互联网时代微纪录片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联,探讨多屏时代纪录片创作手段及创作形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献纪录片是创作者的二次创作,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特征在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形成了一些规律和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大量运用访谈形式。即请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是历史问题的权威研究人士讲述或评述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中的有声语言指人声,包括解说词和同期声.纪录片的叙事空间指叙事对象的生存背景和活动场所.纪录片的纪实性特征表现为用声音和影像“再现”客观空间.一般认为,画面是纪录片叙事空间的主要造型手段,音响有辅助造型的功能.事实上,有声语言的有效运用可与画面和音响形成互补,赋予纪录片叙事空间更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在不同社会形态、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方法。姑且不论学界对纪录片本质的认识差异,事实上各种基于重现生活原生态的纪录片都具备以下特点:直接取材于现实,真实记录人和事件,编导采用跟拍采访的方式,通过蒙太奇技术制作完成。纪录片不允许虚  相似文献   

16.
电视纪录片是指用摄像机记录正在发生的真实历史。由于电视纪录片的特殊性,摄影师在参与纪录片创作中起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对纪录片摄影师来说,他必须具有导演的才能,具有广泛的社会知识、文学艺术素养和电视专业技巧。抢镜头的能力,反映 一个摄影师的基本素质,甚至可以认为集中地表现了摄影师的思想、艺术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是众多电视节目的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对一部纪录片来说,即使它的内容再真实,表现技巧再高超,但如果没有创作者情感的处处渗透,也无法在众多的影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从而有力地吸引观众,影响他们的思想,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蓝峰 《新闻窗》2011,(5):89-90
一般来说,根据电视纪录片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将其叙事节奏分为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本身表现出的轻重缓急而给受众心理留下的主观感受,而外部节奏则是依据电视语言而组织起来的高低、起伏、强弱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建国 《声屏世界》2003,(11):21-22
目前,中国各种纪录片评奖、研讨会议不断,有的纪录片还在国际评比中获奖,这说明纪录片在中国已扎下了根,并开花结果。不过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虽然纪录片已成为中国电视节目最常见的品种之一,但对纪录片的界定在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众所周知,纪录片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人文纪录片,也有社会纪录片;既有生态纪录片,也有文献纪录片。而每一种纪录片的结构形式与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纯粹的跟踪记录,有靠讲述来完成记录的,有导游解说式的记录,有的则依赖解说和大量空镜头形成一种情景纪录。究竟哪一种形态的纪录片最适合我们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