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是201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光合作用书店楼上的咖啡馆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明晓溪。其实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间小小的咖啡馆,明晓溪给我讲了她即将创作的两个故事的大纲,而我被这两个那时尚未成为小说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来,这两个故事成  相似文献   

2.
韩阳 《出版参考》2009,(23):20-20
一部《会有天使替我爱你》,让明晓溪成为言情小说的代言人,不久前,明晓溪签约一向以打造超级畅销书而闻名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强强联手,引发业内无数联想。具有日式言情写作风格的明晓溪,在新作《心之萌》里塑造了一个性格倔强的跆拳道女孩戚百草,以跆拳道馆里的一场场对决为主线,少男少女萌动的爱情在言情天后的笔下美好而又温暖。  相似文献   

3.
记得2010年的冬天的一天,窗外漫天飞雪。我依旧像往常一样,沉浸在手头稿件的故事里。一会儿跟着故事流眼泪,一会儿又偷着笑。突然,主任通知我,参与明晓溪"旋风百草"系列的大结局《爱之名》的制作,顿时,我呆住了,眼前冒出了许多小星星,内心的激动和忐忑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4.
《别告诉我你懂PPT》是这两年受人关注的一本畅销书,自该书成为图书销售的一匹黑马后,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别告诉我××××"的热潮。笔者专访了《别告诉我你懂PPT》的作者李治和编辑韩卫东,得到了这本畅销书幕后的出版故事。对这本书所做的个案研究,可以为出版人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吴华 《大观周刊》2011,(52):238-238
在《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有两个水危机的故事,两个故事框架基本相同,表面上看,它们只是两个独立的故事.但其中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前一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而后一个故事却是从反面来叙述,本文旨在分析这两故事,并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杭州城里出现了第一家私人开的咖啡馆——梵人咖啡馆。到去年年底,个体咖啡馆又增至10家。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朋友小吴的引导下,我们对这几家咖啡馆作了一番调查,并写了两篇“透视”的调查通讯,先后在报刊上发表后,还听到不少好评。半年之后,个体咖啡馆一下子又猛增到60多家,看来势头方兴未艾,还有看涨的趋势。社会上对咖啡馆这一新兴行业的出现议论颇多,有褒有贬。有的单位还把咖啡馆列入维持社会治安的重点监视点,似乎咖啡馆的出现有碍社会治安。更多的人则是对咖啡馆  相似文献   

7.
幸福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以表现幸福为主题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针对当下消费社会的现状,讲述了一个拯救幸福的故事,诠释了幸福的现实意义。《幸福来敲门》用充满怀旧的色彩讲述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中年婚恋故事,诠释了幸福的意义。这两部剧其实质都是对迷失在物欲中的现代人进行的一次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8.
阴谋与孝道     
《二十四孝》的故事曾经感动中国,不过现在看来,这些故事其实很雷人。 第一个故事是《孝感动天》,故事的主角是舜。舜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瞽叟是个盲人,在舜的母亲去世后娶了继母,生下小儿子象。这个家庭的人口构成并不复杂,却发生了一系列怪异的事隋。舜的父亲伙同继母、弟弟,多次企图谋杀他。一次,父亲让他修补谷仓顶,在他爬上去之后,却在谷仓下纵火。舜看来是个物理学爱好者,他手持两个斗笠,靠着这两个“微型降落伞”安全落地,然后像没事人似地回到家里,依然对凶手们很好,耐心等待下一次谋杀。  相似文献   

9.
张维燕 《中国记者》2024,(1):126-128
<正>《课文背后的新闻故事》是一套令读者“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的书。对新闻界同行而言,你越早见到它,你的职业生涯就会越早因为它而有所不同。这是我在南国书香节和黄山书市两次参加新书发布活动的感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书展上举办了以“什么样的新闻作品能成为课文”的沙龙活动,在现场作报道的记者朋友们惊喜于见到这套闪耀着新闻职业自豪感的书,新华社女记者周畅兴奋地说:“我见过这本书里《梦碎雅典》的作者杨明老师,我也是跑体育的,我也要写出像《梦碎雅典》那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辽河石油报》的版面中,三版版面类型多、划分细,囊括了综合政工、班站生活、法苑纵横等六大类专版版面。2010年,在原有的9个专栏的基础上,新开设了《党支部的故事》、《家有儿女》和《我的班站我的家》等8个专栏。正因为专版种类多,相对应的专栏就比较多,稿件分类多,报道内容繁杂,若打造版面的精品专栏难度比较大。经过倾力打造,《党支部的故事》、《我的班站我的家》两个专栏获得报社季度精品奖,年终时又评上了省  相似文献   

11.
《达人坊》是河北电视台公共频道每周一到周五晚十点播出的一档时长十五分钟的社教类节目,其前身是《故事坊》。2011年1月1日,《故事坊》更名为《达人坊》,这是在之前酝酿两个月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变革。从“记录身边故事”,表现普通人命运起伏、悲欢离合的“故事类”节目,变身为“精彩不可挡、尽在达人坊”,展现草根达人奇技、奇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进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平民化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从精英启蒙向大众文化的转型,这一转型最早在中国的影视界得到反映,张艺谋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发生在《红高梁》里的故事成为了电影平民化诞生的标志。而《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电视剧则将这一风格一路延续下来构成了中国电视剧的“平民生活大合唱”。虽然讲故事的主体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但是此时的社会精英已经开始注意对民间空间的关注,人们发现中国开始从一个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过一部影片《变脸》,片中的两个主人公一警一匪是死对头,一次易容手术使两人互换了面容,也使两人的警匪身份发生了对调,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2002年的12月,我告别主持了三年的《心连心面对面》,去执行新的任务——主持一档新栏目《中外大  相似文献   

14.
和《军事记者》的“一见钟情”是在10年前,那时我还是个肩扛一道杠的新兵。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班长那里看到了当时的《新闻与成才》,从此爱上了她。当兵的第二年就参加了军报的第七届新闻函授班。走进陆军学院成为一名学员后,仍用有限的津贴订阅《新闻与成才》。多少个夜晚,我翻开心爱的杂志,在字里行间追寻着自己的军事记者梦。真正走上兼职的新闻干事这个岗位是在两年前,从看新闻到写新闻的跨度太大了。实践后才知道,爱她还真是不容易。一次次投稿,一次次杳无音讯。在这孤独无助之时,我又重新拿起了与我相伴多年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15.
阳春三月,千枝绽绿,叶儿泛碧。甘肃人民出版社向我约稿,我便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再一次修改,从中挑选了24篇小说,结集成《哑巴喊冤》和反映水泊梁山人物外传的长篇系列小说《血溅藏春楼》,离开了家乡微山湖畔,一路西行而去。在郑州换乘车次。我闯进了海燕出版社的《故事世界》编辑部。接待我的是一个朴实的编辑,他叫李叔和。他告诉我,已在1986年编发过我的两篇故事,也读过我在别的刊物发表的一些故事,只是互相未曾见过面。他指出我作品中的优点,也直爽地道出不足之处。我向他诉说了在农村坚持业余创作的苦  相似文献   

16.
《小朋友》是我最亲密、最想念的好朋友。从三十年代起,到现在,快有六十年的深交,我们一直是知心的老朋友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读到的儿童杂志,也是《小朋友》,那时候我做学徒生病,寄住在姑母家休养,姑母的孙儿有《小朋友》杂志,每期都买,我也拿来翻阅,觉得故事很有意思。我后来搞儿童文学创作,多少也受到《小朋友》的熏陶和启发。一般说来,少年时候接触到的事,往往容易记得住,在看过的一些《小朋友》里,其中有几个故事,今天回  相似文献   

17.
《尼玛和晓敏》是我在纪录片创作中一种新的追求和新的选择。片子中的主人公尼玛是从农村出来的,是个锅炉工,而晓敏是一个初中生,待业。以前,他们承包油轮、卖三道茶、开咖啡馆,直到后来办画廊、卖云南画派的画,云南台、昆明台都曾经有人拍过,所以最初在确定《中国家庭》选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把尼玛和晓敏作为首选的人物。后来我听说尼玛在投入力量搞“信息高速公路”,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震动:两个没有太高文化的农民,又是在被外人视为蛮荒之地的云南边疆,居然搞起了高科技,真是闻所未闻,我的视线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并决意…  相似文献   

18.
一、您是什么时候发表处女作的?那时有多大年龄? 我现在以写小说为职业,第一篇正式小说,是1956年11月发表的短篇《喜鹊登枝》。然而,我的文学生涯,是从写小演唱、诗歌,故事和新闻报道等开始的。这方面的手稿被变成铅字的,应该算我的真正的“处女作”。我写的第一篇故事,题名《姐姐进步了》,刊于1950年10月的《河北青年报》上。那年我18岁,在区委搞青年团工作。有一次我请假回乡探亲,途经姐姐家的那个村,就顺路去看她。在家里扑了个空,跑到地里才见她正跟男人们一块干重体力活计。这情景在当时来说是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19.
戏曲故事是产生于80年代初期 ,是广播戏曲处于低谷中的一种探索。90年代中期随着广播文艺政府奖评奖的促进 ,创作上又开始兴旺起来。三年中经历了四次全国性评奖 (三次政府奖 ,一次学会奖 ) ,评奖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 ,例如 ,川剧故事《刘氏四娘》、湘剧故事《哑汉驮妻》、川剧故事《田姐与庄周》、曲剧故事《烟壶》、评剧故事《大森林》、黄梅戏故事《徽商情缘》、越剧故事《舞台姐妹》、《新孔乙己》和粤剧故事《卖油郎与花魁女》等。几年来 ,在100多个参评的戏曲节目中 ,获一、二等奖的只有9个 ,数量偏少。未获奖的节目其原…  相似文献   

20.
王敬栋 《中国出版》2023,(S1):168-172
英雄故事,多见于文学类作品,尤其是红军的故事。《打开故宫》的问世,让英雄故事的呈现多了一种更加沉浸式的方式。同时《打开故宫》的成功,也让大型3D立体书成为了少儿出版的热词,许多出版同行跃跃欲试,大家从各自熟悉的领域开始精心策划立体书选题。在一次出差的旅途中,我的领导提出了可以尝试做一本长征立体书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