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固体培养基上测定不同的碳氮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维生素)、pH值及温度对HDF·0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7.0,温度28℃最适合HDF·01的生长。培养基中以玉米粉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加入微量元素Mn及维生素B6,HDF·01的产孢量最高。培养基中以蔗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加入微量元素Mn及维生素B1,HDF·01的菌丝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查氏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不同微量元素对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碳源中单糖对该菌的生长有利,葡萄糖有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量增加,菌落平均直径最大为5.069cm,产孢量最大为2.848×109个/mL;8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对球孢白僵菌生长更好,其中酵母浸粉的菌落平均直径最大为7.4434cm,但硝态氮源硝酸钾对产孢量影响最大,为2.468×109个/mL;微量元素中硫酸锌对菌落生长有利,最大为7.718cm,硫酸锰产孢量最大为1.732×109个/mL.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及胞外聚合物动态积累和化学成分组成影响.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虎奶菇)菌丝体在以果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菌丝生长好于葡萄糖为碳源,生物转化率37.18 ~48.53%,菌丝(冻干)产量12.640.41 ~16.500.51g/L;以酵母粉为氮源的菌丝生长好于蛋白胨为氮源,生物转化率28.06 ~33.68%,菌丝产量9.540.79 ~11.450.73g/L.胞外聚合物含量在接种后的6 ~ 14d或6~ 20d均有一个平稳的高含量,在葡萄糖-酵母粉Gpy培养基中胞外聚合物含量(0.12 ~0.16g/L)明显高于以果糖-酵母粉Fpy培养基(0.11 ~0.12g/L).气相色谱法分析表明:菌核侧耳(虎奶菇)胞外聚合物的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而且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于单糖组分的总和,是一种杂多糖.本研究确定可以利用果糖-酵母粉培养基进行菌体增量培养,同时利用葡萄-糖酵母粉培养基进行胞外聚合物的增量培养.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杨树中的产脂内生真菌为出发菌株,以PDA培养基为种子培养基,探索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和装液量等参数对产脂内生真菌种子培养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碳源为4%,氮源为0.5%,KH2PO4为0.4%,MgSO4为0.2%,pH值为5.5,装液量为50%.在上述条件下,菌种量都最先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皱马鞍菌(Helvellacrispa)碳源同化、氮源同化研究,测定了菌丝生长温度、酸碱度以及在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皱马鞍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8℃,最适为25℃;酸碱度范围为pH值3~10,最适为7~8;菌丝能在麦粒、棉籽壳、木屑等多种培养基质上良好生长。此研究对皱马鞍菌驯化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番茄灰霉病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在5-30℃均能生长,孢子在5-30℃均可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喜偏酸的环境,最适pH值分别为5和6,孢子萌发需较高的湿度(RH≥81%),在不同的培养基里菌丝生长以PDA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果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门冬酰胺最佳,葡萄糖对产孢最有利,谷氨酸、葡萄糖、果糖显著促进孢子萌发,淀粉、蔗糖、精氨酸显著抑制孢子葫发,病菌侵染果实最佳温度为16℃,孢子浓度在1×102-1×106个/ml范围内都能侵染番茄果实发病,浓度在1×105个/ml以上病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皱马鞍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皱马鞍菌(Helvella crispa)碳源同化、氮源同化研究,测定了菌丝生长温度、酸碱度以及在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皱马鞍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8℃,最适为25℃;酸碱度范围为pH值3-10,最适为7-8;菌丝能在麦粒、棉籽壳、木屑等多种培养基质上良好生长。此研究对皱马鞍菌驯化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氨基酸和维生素对白僵菌苗丝生长及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L-苯丙氨酸最有利于液生分生孢子形成,产孢量为3.9145×109个/L;L-脯氨酸可明显促进白僵菌菌丝生长,生物量为5.51g/L.一定浓度的维生素可抑制菌丝生长,但能不同程度地刺激白僵菌孢子生成.复合维生素B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明显.单一维生素刺激孢子生成最适浓度均在15μg/L左右,复合维生素B对白僵菌产孢促进作用最大,其最适浓度为60μg/L.  相似文献   

9.
采用含琼脂的丰固体培养基来培养松乳菇菌丝,优化了半固体培养基碳源和氮源以及培养温度,并将含同样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和半固体培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采用半固体培养时,0.5%蔗糖与1.5%淀粉的组合碳源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蛋白胨是最理想的氮源物质,25℃是松乳菇菌丝的最适培养温度.3种不同培养基培养结果是半固体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其他2种培养基,且菌丝颜色可以由纯白色转变为棕黄色,同时出现部分菌丝相互靠近集中生长的现象,此现象类似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松乳菇菌丝半固体培养方法为人工栽培松乳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酵母粉1%、KH_2PO_40.2%和MgSO_40.2%。在此培养基中,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最大,可以达到1.21g/100m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杏鲍菇菌丝对温度、pH值、碳源及生长调节剂浓度等不同条件处理下生长速度的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5℃,pH值为7,合适碳源为葡萄糖,其用量为20g/L.添加激素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氮源、碳源、温度、pH、光照条件和基质含水量对北冬虫夏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柠檬酸铵;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为6~7最适基质含水量为80%暗培养对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点枝顶孢为四川省分布的黄褐裸盖伞、粪生裸盖伞及裸盖伞205菌株的伴生菌。研究了点枝顶孢对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的同化利用情况以及菌丝生长的温度和pH值范围。结果表明,点枝顶孢对麦芽糖、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同化能力最强,不能利用d-半乳糖、L-山梨糖、L-阿拉伯糖、甘露醇、乳糖和木聚糖;对酵母粉、干酪素钠和琥珀酸铵的同化能力最强,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钠;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40℃,最适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1.5~13.5),最适pH为6.5。点枝顶孢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作为三种裸盖伞伴生菌的点枝顶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豆根瘤菌AWCS13-4菌株在YMA、TY、PA、BSE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AWCS13-4菌株在YMA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粉为最佳氮源,最佳p H为7.0,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培养温度为30℃。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其最佳培养组合为:每升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7H_2O 0.2 g,K2HPO40.5 g,NaCl 0.1 g,CaCl_2·5H_2O 0.05 g,Rh微量元素液4 m L;p H为7.0,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通气量、PH值、接菌量、发酵时间以及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氮源、碳源等发酵条件对碱性蛋白酶产生菌B1-2106产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碱性蛋白酶产生菌B1-2106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株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不同温度等条件的混菌培养实验,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pn值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菌株在乙醇、丙酸钠、乙酸钠等5种碳源中,以乙酸钠为最适碳源;在氯化铵、硫酸铵等5种无机氮源中,以硫酸铵为最适氮;最适pH为8.5;最适培养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pH值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温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供试菌株在5-35℃范围内菌丝都可以生长,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不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株在培养基pH5-pH11范围内都可以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7.  相似文献   

18.
以饲料为原料筛选出一株既产乳酸又产芽孢的益生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命名为T-8。从培养基碳源、氮源、有机物浸出液、培养基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方面对菌株T-8展开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6 g/L、豆粕粉15 g/L、小麦麸皮浸出液60%、酵母粉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10 g/L,pH 5.0。以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最优培养基,在47℃的摇床中以200 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28 h,菌株T-8的细胞密度达到4.8×109 CFU/mL,芽孢率达到95.2%。本试验可为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饲用微生物菌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忍冬上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系统描述了其症状表现.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25~30℃.病菌在pH值2~12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以pH6~9生长较好;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为5~10,以pH9为最适.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孢影响较大.而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测试了平菇、香菇、柳松茸等8种食用菌菌丝对不同处理的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同化利用情况,并测定了不同处理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平菇、滑菇、黑木耳、双孢蘑菇和大肥菇在以抽滤除菌的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香菇和柳松茸在以高温灭菌的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蛹虫草在以间歇灭菌的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经高温灭菌处理后,还原糖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淀粉经高温灭菌后,还原糖含量略微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