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琵琶行》 《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相似文献   

2.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3.
试释《琵琶行》中的“阿姨”李来涛《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壁,前者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此诗不仅以描写音乐见长,尤其在抒情方面,达到“主宾俱化,专一而专一,感慨复加感慨。”然而“诗中疑滞之字句,不易解释,或莫知适从者”(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相似文献   

4.
何青春 《考试周刊》2010,(41):20-21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有名的长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政治上失败,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所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娱乐圈不用钻龟与□著天子受□登高楼凭君传□报平安手把□书口称敕麟角风嘴□莫辨门前本是虚空□谁看青筒一□书蛮子导从□谁何老大嫁□商人妇似闻昨□赤松子早知今日□书是下□飘转沉塘坳但使□城飞将在辨材须待七□期□里归心对明月世□茫茫难自料懊恼人心不□石报君黄金台上□白居易《放言》刘禹锡《平蔡州》岑参《逢入京使》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元稹《杏园》李贺《秋来》白居易《蛮子朝》白居易《琵琶行》杜甫《寄韩谏议注》李颀《缓歌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昌龄《出塞》白居易《放言》卢纶《晚次…  相似文献   

6.
一、“琵琶女”作为白居易的审美客体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悲剧: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琵琶女有无确指,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但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教坊伎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要了解《琵琶行》的意蕴,必需先考查这个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7.
董亚 《学语文》2008,(2):20-21
《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琵琶行》一课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注为“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人教社新版的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③在对此句诗作注时延用了此说。许多治诗大家的注本也认为是“风吹草木声”,如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版),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诗歌对琵琶女的音乐演奏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展现了琵琶的音乐之美。诗人通过偶遇琵琶女来展开叙事,饱含了白居易丰富的内心情感,其情感的表达方式亦甚为独特。《琵琶行》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抒情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世涌现出了许多借鉴《琵琶行》的音乐诗和同悲诗。准确理解《琵琶行》中的情感,以及其情感的表达方式,对读者整体把握《琵琶行》,并由此而推广至其他诗歌的深入领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琵琶行》乃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以琵琶的悲怨倾诉和诗人悲情入诗的真情律动在诗界独树一帜。本文以诗可以怨为范本,并对《琵琶行》进行悲怨美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姚萍 《文教资料》2011,(36):248-249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诗人,他的长诗《琵琶行》为人们耳熟能详,诗中琵琶女的遭遇也引起无数人的感叹和同情.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心相惜之情。也广为人们传诵。后来出现以《琵琶行并序》为本事的杂剧及传奇作品.将故事铺演成一出出爱情剧.历史中白居易的文采风流与忠君爱国的文人士大夫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1.
魏燕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是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入选了这首诗。白居易在《琵琶行(井序)》序言中写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课文页末对“善才”一词的注释是:又作“善财”。据唐代段安节《琵琶录》记载,唐代元和年间,曹保的儿于曹善才精通琵琶.后人用“善才”称琵琶师。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中学语文课文中的《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  相似文献   

13.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长恨歌》与《琵琶行》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两首。不久前还有一位华裔作家在巴黎以两诗为词谱写了“东方咏叹调”。这两首诗虽可同入“咏叹调”,但一则咏史事,一则抒心曲,作者自处是很不样一的。写作《长恨歌》时的白居易处于“十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并序》"行""序"并存,相辅相成,合体共生。诗前小序叙述简洁,却蕴含幽微情绪,让我们缘序品诗,逐步深入,打开文本褶皱,于平常处挑起学生情感风暴,发现无限风景。一.白居易的迁谪恨序文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但白居易"出官二年",果真"恬然自安"吗?我们可以从《琵琶行》这首诗中找到完全相反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大多都是以朴实的风格为主,白居易诗作中的《琵琶行》更是作为千古名诗而流传至今,把《琵琶行》作为诗歌中的精品,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在画中。本文主要通过白居易的《琵琶行》,来解读《琵琶行》的诗画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琵琶行》和《长恨歌》一样,千古绝唱,脍炙人口,都是白居易的长篇名作。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当时流传甚广,市井街巷无不书,稚童妪叟无不道。白居易逝世时,唐宣宗还写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路,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的诗在当时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留下的诗还有近三千来首。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之衡在上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这首长诗与他的另一部名作《长恨歌》齐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极广。诗  相似文献   

18.
唐朝元和年间,因“武元衡被刺”一案,白居易被诬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而被贬谪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其时,一腹郁闷凝成了朗照文学天宇的璀璨诗篇《琵琶行》,而诗中惊为天籁的乃是其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  相似文献   

19.
<正>《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唐宣宗李忱曾赞许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琵琶行》被选入人教版等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讲授此诗时,一般会侧重讲其中的音乐描写艺术以及诗中所表达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同时还应该引导  相似文献   

20.
改诗妙趣传说在一次殿试中,某位皇帝要参加殿试者先念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第二句唐诗补救。第一位考生思索片刻,念道:“人面菜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他用“桃花”补救了“菜花”。皇上听了点头赞许。谁知,第二位考生的两句诗更是赢得龙颜大喜:“少小离家老二回(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皇上听了龙颜大喜,说明他补的诗句有点意思。你能不能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话来补救第二位的“错”诗呢?巧说胜负体育用语奥妙无穷。胜与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