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 ,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能力。在“标准”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放在首位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强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听觉 ,丰富学生听觉体验是学校和每位音乐教师都应特别…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在实施建议中,对音乐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是通过听觉感知使人体验到不同的音乐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从音响出发,以音乐为本,以聆听为中心,从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两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使学生真正体会并能正确诠释音乐与情感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它是流动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听觉来感知。因此,以音乐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聆听,它应该是音乐教学的必经之路。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聆听呢?  相似文献   

5.
陈竹 《考试周刊》2014,(81):181-181
<正>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聆听,音乐和时间艺术同为一体,且在时间里以艺术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觉体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审美体验也极为重要。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度的感知反应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一、围绕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它的基本特征是“听”,也是它的首要特征.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遵循听觉艺术的感受知规律,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运用多样的听觉方法,开拓多种的听觉渠道,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多角度地去实现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丹 《新课程研究》2009,(12):176-17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具有感受性的特点。儿童的天性与灵性,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具有天生的敏锐。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有效的听觉体验也是有效音乐课堂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的一种艺术审美活动。德国音乐家舒曼说:“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音乐音响辨别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音乐感知能力的高低与音乐欣赏的程度范围……。”因此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基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音响感知能力培养上。欣赏课教学中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一、从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的特性上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艺术门类中,音乐不象绘画那样直接描绘生活现象,也不象文学那样叙述生活事件,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艺术形象。主要…  相似文献   

9.
周麟 《儿童音乐》2016,(3):68-71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激发和培养其对音乐的听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体会到音乐的美丽,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孩子热爱音乐并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用对音乐的理解来产生自身的情感与感悟,并积极地引导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美的快乐,形成以美动人,以美树人.  相似文献   

10.
《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认为音乐是直接表达人们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揭示其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点,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力度与速度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演奏、歌唱、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人情入境、声情并茂、声情交融,方能深刻体验音乐之美。 一、在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声乐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也是发展一切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在"听"的安排上是充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必须从感受入手,遵循听觉的感知规律,把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多样的听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她“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熟悉就会有兴趣),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朱红 《考试周刊》2010,(8):224-225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依靠乐意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因此,发展学生的听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歌曲教学还是欣赏教学,都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要素的表现力和音乐形象的差异。当今的音乐教学在以素质培养为目的、以发展能力为原则、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普及提高为宗旨的形势下,对学生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唱几首歌曲、欣赏几首乐曲的格调中。  相似文献   

15.
王岩 《甘肃教育》2014,(13):74-74
正一、以审美为核心1.情境是音乐课中"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能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2.以听觉为主线,大量倾听音乐。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做好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本文谈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聆听音乐。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具个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它是流动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听觉来感知。因此,以音乐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1.以图片再现情境。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的经历,缺乏产生情感共鸣的知识基础,教师应该利用形象、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音乐实践活动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响感知能力,应采取在每节音乐课前,让学生听几分钟音乐,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一、能激起学生的音乐感。让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聆听旋律优美的乐曲,使他们的情绪立即进入良好的音乐环境之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及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职高音乐教育改革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