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强国”战略为新时期培养外语专业水平过硬、兼具交通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级别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行业涉外人才重点培养单位,多语种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存在培养目标大而全、难以实现,教学模式重内容、轻实践,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在扎实推进“四新”建设背景下,应进一步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完备的语言知识课程库、搭建学生互助库、优化多语种课程体系,提高多语种教学国际化水平,为新工科背景下多语种教学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天然 《海外英语》2023,(18):112-115
推进外语思政教学改革的力度有助于培养承担中外思想政治文化交流重任的外语人才。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在OBE理论指导下,在教学环境、形式、内容、资源等方面系统探索思政改革实施模式,尝试建立多学科交叉环境下基于“三群一圈”的外语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以重构外语课程思政理论内涵,拓展思政实践路径,彰显外语教育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进而实现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多语种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国内部分高校非外语专业开设了第二外语的课程。同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相比,母语、第二语言、第三语言这种多语种复合机制下,语言间的影响无疑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对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二者协同育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狭隘性。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不断促进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文章分别阐述课程思政和“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价值,分析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协同育人的可能性,并提出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协同育人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娟 《海外英语》2023,(9):135-137
我国重视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高校作为社会优秀人才的供养站,更应积极落实教育改革方针政策。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切实落实教育与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教育举措。现如今,经济发展全球化,文化发展多元化,我国积极走向国际舞台,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芒。为了能够培养出新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高度重视高校外语课程的开设,要在外语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培养出专业才能与爱国情怀并肩的优秀人才,能够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思政与高校外语相融合,回答了高校外语教学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问题,也帮助高校外语教学坚持正确方向。高校外语融入思政理念,需要以专业课程为阵地,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创新方法,创新理念,坚持不懈,为祖国建设培养新型人才[1]。  相似文献   

6.
<正>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要求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科学理念为抓手,以专业学科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改革为基础,推动新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形成互促互进、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进而实现整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双赢发展。课程思政是推动课程创新设计和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新形势下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手段,如今已经在许多高校得到贯彻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课程,是普通高校实施外语教育的主要依托,课程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外语素养和一定的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双碳”背景下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当重要。融入的路径包括: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同时促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辅相成;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了确保融入的效果,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创新机制、协同机制、互动机制、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追求“立德树人”。那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来说,更应该注重育人。因此,在协同育人视角下展开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顺应时代需求开展高校思政教学,而且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是,现阶段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局限于课堂、思政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课程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存在问题就要敢于挑战,敢于探索路径,如此,才能使思政教学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形成协同育人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等工程人才。本文依据文秋芳提出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从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教师链四个维度构建了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学术精神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实现立德树人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及河南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复合型外语人才。目前我省高校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外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复合型外语人才课程体系尚未建立、复合型外语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和分散以及外语实践教学环节积淀薄弱的现状,根据这一现实状况,提出了转变外语专业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的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Java EE”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必由之路。目前,高校日益重视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在理工科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立足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树立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目标,建立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打造复合型的教学团队,将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将实验操作与思政主题场景相结合,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常态化的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促使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各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而ESP课程恰恰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教学方向。本文以建筑类高校英语专业为特定的研究领域,探讨ESP课程在这一领域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和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未来工程人才的新思维和新方式。新工科愿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各种现实难题。本文以台州广播大学为例,围绕新工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从机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协同改革的对策,为构建新工科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将我国建成一个人才资源强国,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人才与我国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之间的矛盾是“质”的矛盾.在现有的培养模式基础上,以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例,提出“2+X”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将“语言技能”和“通识教育”作为课程设置的恒量,“专业知识”作为变量,以实现高层次外语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链和企业产业链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高职推进知识讲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创新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以高职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专业课程为例,从构建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三课堂”思政课程校企协同教学机制,建设“双师型”课程思政师资团队,营造浓厚课程思政教学环境,共建多元化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思政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与科学技术双向同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理念,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对于培养高校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从“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在“课程思政”理念支持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措施,以期给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模式,它通过对高校课程体系、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强调教学与教育内容同步、价值同构,进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高校社科专业课程思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理论归因、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发现课程思政改革中还存在着融合机制、平衡机制以及协同机制方面的问题,据此从顶层设计、教学思维、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社科专业课程思政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徐晔 《教书育人》2023,(6):77-79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产物。要培养语言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维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必须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提升思政工作效能,构筑育人大格局。针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不健全、课程与思政教育功能脱节、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培训不足等现状,为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坚持政治性、同向性、求实性原则,以制度协同为基础、以课程协同为抓手、以队伍协同为保障;加强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创设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构筑中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最终形成育人合力的三维路径,培育德才兼备的“国际追梦人”,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