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 ,但只是儒家的一派。孟子和孔子在义利观、王霸论、和与寡、人性论、天命观等方面的主张有许多不同点 ,不能孔孟并称。唐宋之后把孟子作为儒家正统 ,是另有用心。“孔孟之道”的提法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学说超越了旧的局限 ,做出了合乎时代需要的选择。在宗教观方面 ,他高扬理性和人文主义精神 ,表现出从主宰之天向自然之天过渡的时代特征。在政治观方面 ,他改革周礼 ,解放主体精神。他发现了中庸 ,试图为道德本位主义的儒学奠定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君子”在孔孟之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孔子所言“君子”既指涉在位者,又涵摄有德者,“德”和“位”出现了分离。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重新界说“君子”,使其具备了道德形而上学意义。“君子”从孔子社会政治学说与道德论混杂的内涵,衍变为理想人格学说观念,具有从绝对概念到相对概念、定义域扩大和外延窄化的转变特征。孔孟相距百年之久,其过渡阶段通过郭店楚简向我们展现:一方面,“君子”保留了孔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职能;另一方面,“君子”从融入社会政治和道德学说转变为道德形而上学的目标。郭店楚简为我们研究孔孟君子观的演变提供了力证,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君子观演变图。  相似文献   

5.
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比,司马迁人文观的基本特征在于"究天人之际",将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统一在他的人文意识中,突出了人的历史主体性;在吸收孔子道德学说基础上,司马迁将道德价值同社会历史进程联系起来,表现了司马迁深刻而发达的人文精神;而且司马迁努力把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纳入到人文研究的内容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模式。因此,司马迁的人文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认为孔子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孔子远游观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游于学、游于政、游于隐、游于山水、游于考察等诸方面。他的远游观虽处于朴素的不完备形态,但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益群  王绍东 《职大学报》2013,(3):95-98,107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直以来由于“小人哉,樊须也”这一句话背负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罪名.然而一直将自己看做西周礼制的继承人的孔子,不可能轻视西周国民经济的根本之业——农业。就孔子本人来说也不仅参与过农业畜产的工作,而且经营的十分成功。但是孔子一直以来以正名为务,樊迟不顾自身名分,理解错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反而询问孔子关于农事的问题,孔子自然要对他进行批判,因此说“小人哉,樊须也”。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亚斯贝尔斯语),孔子在东方的中国创立了儒家学派。在中国文化进程的各层源流里,由于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孔子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后,儒家文化很快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在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的宗教式的人物;魏晋南北朝延及盛唐,儒家文化是在“玄学”的盛行和佛教的全面传入的情况下与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宋明时期,随着宋明儒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近现代之后,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变革。与此相应,孔子的地位和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时代,孔子的学说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建构和谐秩序以及相互尊重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受到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开始走向世界,而孔子更是代表东方儒家文化的世界伟人。  相似文献   

9.
张颐武认为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一万本孔子不如一个章子怡,这不仅与事实不符,更于学理不通。这表明了他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倾斜。心气浮躁,学风不严谨,导致了张颐武的这一荒谬之举。  相似文献   

10.
在儒家伦理学说的发展中,曾子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子对于儒家传统的“仁”“礼”学说进行了重新思考,旨在使孔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普及于社会各阶层,让尽量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实行。他将孔子博大精深的仁学体系简单化、具体化;而对于“礼”,一方面固守维护等级名分的礼,但又使它呈现出内化的倾向,变为主观的道德情操。曾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孔子家语》对于“学”思想有着相对系统的阐述。孔子认为学习有助于个人成才和社会教化;学习的内容包括六经为首的文献研读、礼乐为主的“六艺”实践、道义为先的战争策略、德治天下的“明王之道”;学习的方法涵盖好学勤思、过而能改、得而行之和择善而从四个方面。通过对比,《孔子家语》“学”思想与《论语》中的孔子“学”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2.
仁是孔子学说的最基本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孔子的学说就是仁学。孔子的仁学把仁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总原则,其核心是人。弘扬孔子仁学思想的精华,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解决现代人的信仰缺失问题,尤其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哲学一直以"仁"、"乐"、"礼"为文化核心元素和文化向度。本文试图从孔子学说的忧悲文化入手,探讨孔子学说的双重品质:仁乐文化和忧悲文化实际上融为一体,深远且辩证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升华,孔学忧悲文化和孔子哲学的基本价值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其理论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指导原则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具体构成内容为先富后教、崇俭黜奢、轻徭薄赋及着眼于政治的分工论、均贫富等.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历史实际需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走向体系化。竹书作者将战国前期儒家的性情学说和礼学家的礼义思想落实到《诗》学研究之中,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这对此后儒家构建说诗理论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军事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军事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战争胜利的保障、为仁德服务的手段,这些主张对后人及现代教育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借鉴价值,是我国军事体育思想的起源之一。根据孔子、他的弟子和其他教育家关于孔子的论述,对孔子的军事体育思想及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诚信如金     
罗维荣 《阅读》2011,(11):19-19
孔子曾经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在孔子看来,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了教育民主的构想并着力实践着。他竭力主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方面,孔子积极地创设了民主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行和学识的和谐发展,其民主师生观为后世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本认为孔子的法治思想虽不够系统,但对于“德”与“刑”的关系提出了不少自己比较明确的观点。虽然他的法治思想带有相当的守旧性和局限性,但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减少刑罚、刑罚要适中等思想对于今天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从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出发,孔子对于体育锻炼及养生保健有过许多论述。他主张习武之人应以义为先,养生保健应以仁为本。他还是体育锻炼的身体力行者。他的体育观和体育实践。对于后世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