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日文化中,动物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这体现了两国文化存在共性和个性。如果我们对此缺乏了解,容易在学习和交流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和用词不当。因此,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有助于避免中日两国人民在交往中产生不愉快的语言文化冲撞。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一术语出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他认为古代世界的文明国家都是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到公元前2世纪进入了他所谓的轴心时代。这意味着各个文明在这期间都以“突破”其原始文明为前提,并且开启了各文明后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因此,这个时代是人类文化的转折期,是各个文化的轴心或枢纽。例如在这时期,出现了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的巨人或经典著作。在中国有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数论哲学以及释迦牟尼。在希腊出现了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三大悲剧诗人。在波斯出现了琐罗亚斯德。在犹大有以赛亚,等等。雅斯贝斯认为在埃及和米索不达米亚虽然也有灿烂古代文化,但无本民族的后继者。  相似文献   

3.
商代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时期,中国文明的绝大多数雏形是在商代奠定的。商代对以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体育的雏形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因此,不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便很难了解中国古代体育的基础。周代是将商代取而代之的新朝代,在文化上极大地继承了商的内容,在军事上也一样极大地发展了武备。但是,周代也不完全与商代相同。其中,文化上的“德”就是一个超越于商代“夭”的新概念。它对后世中国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春秋战国和两汉以来的文化直接受到了这一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体育当然受到了这两个朝代的文化的直接制约,它的发展步履明显刻有当时的各种痕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中华民族文化缺失现象愈发严峻。这不但会对跨文化人才培育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映出我国国民群众文化不自信现象。本文以民族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植入意义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植入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植入策略。  相似文献   

5.
不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分析了文化层次,认为大众文化最影响交际,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这一层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文化格局,可以深刻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结构、走向;研究秦汉时期中国文化格局之形成,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秦汉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历史作用。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结构与格局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这是误解。试看《庄子·天下篇》、《苟子·非十二子》、《吕氏春秋·不二》等文献只对中国早期文化从观念形态进行概括、评述,但未形成稳定的格局。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格局是在唐代形成的,因为在唐代真正形成了儒、道、佛三家文化的鼎足之势。这只有一部分道理,因为佛教文化传入之前中国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结构与格局,而佛教在中国扎根以后,对中国文化结构与格局有所冲击,有所改变。我认为中国文化的比较稳定的结构与格局是经过秦汉时期三次大的文化冲突之后形成的。这三次大的文化冲突是:第一次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打击儒家文化,重用法家文化。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对于法家  相似文献   

7.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而尚"中道",贵"和谐"则是这一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一路走来的中华传统武术,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这一精神实质。从传统武术的动作境界、审美境界、道德境界、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所蕴藏的中和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周文化,既要注意它的地区特征,又要注意它的时代特征。在新石器时代,若干文化平行发展,学术界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区系。周人夺得了“天下”,并试图凭借政治势力,抟铸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此,中国开始有了可以笼盖全局的主文化。但周文化同北方草原文化、江南几何形印纹硬陶文化、西南的巴蜀文化以及江汉地区的楚文化等,相互间仍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已为不少学者论及,我不打算多说。下边只想就周文化的时代特征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西周以前已有夏、商两朝,周文化高于夏、商文化,是没有问题的,然而,这又是仅就周文化的最后发展结果而言的。事实上,夏、商、周三代是在不同的地区、各自独立地迈进了文明的大门,所以,和周文化直接相衔接的仍是原始文化。只是在克商以后,通过吸收殷商文化的积极成果,周文化才开始有了较大的起飞。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在我国“民族识别”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纽结”;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本质,就是民族所以为民族的核心和深层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迅猛发展以来,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就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文化的衰落引发了不少学者对未来文化走向的讨论。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了对这两种文化的态度。美国作家丹·布朗则将两种文化共融在自己的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共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亚东干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在外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适应的层递性过程产生的结果,即文化适应是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边缘—核心)的变迁过程。同时,文化适应还存在阶段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和而不化的状态。因此,东干人多元文化的形成,正体现了在不同作用力下这两个过程交互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哲学的竞争游戏中,由单一主体所谱写的一元文化体系被相对主义离析为与形形色色主体所对应的多元文化,然而多元文化只是其所攻击的一元文化的"地方版"而已。后现代哲学的系谱学分析披露了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家史",但没有展示出摆脱这一文化困境的可能路径。只有基于中国式"家系学"基础上的族类文化,才能有望摆脱文化绝对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二极振荡的二难文化困境,也才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的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为各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语言、工具、文字、符号等形式保留下来的个性特征,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在文化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文化现代化要适应全球的文化现代化浪潮而又不丢掉自己的特色,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保持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民族性。研究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分析中华文化民族性在文化现代化中的作用以及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如何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对当今中国更好地融入文化现代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优质平台,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和研究了孔子学院的体育文化传播现状,认为目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传播存在内容不全、途径不广、精品不多、阻力不小、效益不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构想,并要求解决一些孔子学院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排除孔子学院传播体育文化的障碍,促进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推广和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15.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侠义文化。这突出的表现在影视作品方面,就像美国的西部片一样,在我国形成了武侠电影这一特色的类型片。在这一我国特有的类型片中,很多的影视作品习惯于运用“刀剑”来抒写我国的侠义精神,展现特有的武侠文化,这也几乎是这种类型片的一种情结。文章正是旨在解读“刀剑”的文化内涵和制度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冲突是当前国际学术界中的前沿课题。好莱坞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依托英语的强型功效,向全球输出其价值观,输出美国的生活方式,展开强劲的文化攻势。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通过美国的价值观、文化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新时期下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碰应对好莱坞文化可行的方法是“共处共存,共同发展”;比较好的策略是“不抵制,不照搬,可规避,司借鉴”。这正是儒家文化与好莱坞文化之间既对抗又合作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只是简单的原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语言转化,更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为翻译的这一特点,翻译的社会性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得到强调。本文通过对几个个别译本删节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政治、文化、社会伦理意识形态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英国文化研究学者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揭示出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商品日渐丰富而出现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揭示出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和大众消费商品的符号化特征。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了审美泛化和商品符号化倾向,这对新时代农村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紧密依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社区审美风貌,合理布局人文环境空间,要加强公共文化氛围营造,提升农村整体审美能力,着力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与审美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文化世界的实践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人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关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从体育文化的物质、制度、观念三个部分论证,认为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劳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或过程中产生的,离开了劳动实践活动这一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体育文化是不可能独立存在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不仅是传播世界文化的工具,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却较差。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平等的跨文化交际,也影响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