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从业者的实践是其有关新闻传播的所有行动,这里的实践指新闻从业者的日常性活动。本文对新闻从业者实践逻辑的分析来自于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体系。这是一套由“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实践是惯习、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为个案,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在回顾其十余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过程及其生产惯习.文章分析了南都新闻场域历史建构过程中的资本转换,以及"创造性遵从主义"的实践惯习,呈现出新闻生产"自治性"的生成过程和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实践逻辑:一个场域视角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的实践活动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对于记者实践活动的研究不能用理论的逻辑代替实践的逻辑.本文通过时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中"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核心概念的解读,寻找记者的实践轨迹,搭建记者实践逻辑的分析框架.以期为观察分析记者实践活动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斌  张雪 《编辑之友》2021,(1):70-75
网络数据分析平台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新闻场域,并以技术优势影响新闻场域中的资本分布与惯习生成.新闻场域呈现出液态特征,该场域中的行动主体在博弈、协商、互动中重塑自身,推动了整个新闻业变革;新闻场域也不断与其他场域交融,从而使新闻场域达成新的动态平衡,同时也增强了该场域的可塑性与可渗透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惯习的产生与生产——惯习视角下的新闻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布尔迪厄的惯习为分析工具,认为新闻生产是一个权力结构型塑个体认知,个体认知建构权力结构的双向互动过程,新闻实践是这一互动过程的动力源泉,是联接社会结构和个人心智结构的中心环节。新闻实践的展开,依据的是一种可称之为新闻惯习的实践感。新闻惯习是历史的产物,它通过教育经历和实践经验在特定的新闻场域中产生;新闻惯习是一种生成机制,能在当下和未来影响实践重构场域。  相似文献   

6.
场域理论认为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由相对自主的小社会——即子场域构成,各个子场域都有各自的逻辑与必然性,场域、资本、惯习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场域中,出现了经济资本侵蚀文化资本、权利资本挤压文化资本、政治场域固有惯习与文化传播场域的扭结以及文化资本非理性运用的情况。要解决这样情况,应从捍卫红色文化传播场域的独立性着手,以反思的视解理性地建构红色文化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7.
地方特色档案的有效治理总是依托于特定的场域空间。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分析方法,对苏州特色档案场域展开生成性和共时性分析,阐述其生成过程,分析行动主体各自占据的动态位置和相互间的竞合关系,解构出苏州特色档案场域的转换逻辑、资本结构和转化方式以及行动主体的惯习特征。从场域视角、资本视角和惯习视角提出推动苏州地方特色档案场域再生产的展望和建议,包括立足场域特色,深化跨场域融合共振;推动技术资本赋权,加快“实体—虚拟空间”的意象协同;扩展多层次价值认同,建构更大范围内的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探寻新闻场域介入专家场域后所带来的异化表现及负影响。两大场域作为社会场域中的两种客观存在有其合流的共性基础,彼此的良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两者也有着不同的逻辑与惯习,非正常地越界必将导致"媒体暴力"对专家公信力的消解、专家成为"快思手"传播"固有的思想"及将专家"符号化"等后果。要让专家场域保持自身的学术惯习,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需要媒体、专家和大众三者共同维护。  相似文献   

9.
编辑场域就是以传媒组织(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中的编辑部为主体,由与之相关的机构、团体(如上级单位或部门、关系单位等)及个人(如编辑、作者、受众等)共同参与的,遵循一定的运行逻辑、游戏规则和位置关系相对独立的客观关系网络.编辑场域是一个结构化的空间,资本的争夺与占有是编辑场域的动力来源,惯习的形成与稳定是编辑场域的行为向度,保守、继承与颠覆是编辑场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场域理论分析教育出版的数字场域构建方式和特征,包括场域边界的资源与技术建设、场域内的资产剥离与并购运动、场域分化中的教育关系变化、出版惯习的全资源体系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教育出版数字场域的构建逻辑是以内容为基础的跨媒体横向整合、打破行业与地域隔阂、实行主业到非出版业的资本扩张以及完善服务导向型关系网络。这一转型逻辑对于教育出版乃至出版融合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杨涵雯 《新闻世界》2012,(8):274-275
场域、惯习、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这三个具有贯穿性的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以布尔迪厄的场域、质习、资本理论为指导,试图重新管窥媒介实践活动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王斌  张雪 《新闻记者》2023,(3):3-13
数字化时代,新闻业高度重视用户参与,用户评论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关联部分。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在场域文化资本的视角下,考察了用户评论在新媒体新闻从业者个体认知与新闻选择中的可见性。研究发现,新媒体新闻从业者普遍表达了对于用户评论的负面态度,但他们仍然基于用户评论建立了一套工作常规。用户评论即使在新闻工作流程中具有可见性,但却在新闻选择这一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呈现出相当的不可见性。用户评论并未实质性地改变场域文化资本影响下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逻辑,反倒成为新闻从业者捍卫其文化资本和职业权威的工具,并且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传受双方既有的不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自组织传播的逻辑——惯习等。  相似文献   

14.
出版品牌塑造与培育对于出版机构优化出版结构、提升出版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社科类出版品牌场域形成相对结构化和固定化的合作网络,遵循特有的场域惯习。但整体场域中技术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多方资本因素的动态变化,使得出版品牌生成路径面临着惯习重构与调试。文章在对我国社科类出版品牌场域中品牌生成路径和合作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原生性符号资本的差异性生成、内生性符号资本的持续性培育、代表性符号资本的延伸性嫁接三个层面提出出版品牌培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有声出版的传统发展模式业已过时,新的产学研究成果又无法很好地解决当下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实践策略层面,忽视了对于运行机理的研究.将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结合汤普森出版场的实用主义色彩和中国语境,构建起包含多重主体的有声出版场,能够梳理并分析有声出版的场域位置、资本和惯习,理解其中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常江 《新闻记者》2020,(2):12-20,31
本文以来自三个国家、共84位一线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资料为经验基础,通过扎根理论,尝试对"数字新闻学"成为一种新新闻理论体系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进行探索。研究认为,数字新闻学在四个方面对传统新闻学体系实现了范式性突破:技术在新闻业态中日趋扮演生态性角色,数字新闻从业者的技工化,基于情感网络的新闻业的成型,价值极化和价值虚无成为新闻业的持续性危机。上述突破使得"数字新闻学"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具有了经验和逻辑基础。本文进而从价值内核、核心概念、研究实践和批判理论四个方面,尝试建构数字新闻学理论体系的具体维度。  相似文献   

17.
地市级媒体子公司是媒体融合研究的重要一环,但是先前的相关研究却对此关注较少。探究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媒体融合实践难题,可以推动我国各级媒体融合进程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实践背景下位置、资本和惯习是理解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媒体场域的关键点,在媒体场域中地市级媒体子公司位置边缘和流动、资本缺乏和兑换、惯习牵制和突破,呈现出内外部竞争与合作的两条主线。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内部场域尽管在品牌效应和信息共享方面进行一定合作,但是内部竞争带来包括内部渠道流失、资源竞争、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和管理僵化等问题;外部场域中地市级媒体子公司与省级县级媒体争夺渠道和广告盈利,同时也面向外部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和业务合作。整体而言,地市级媒体子公司的媒体融合进展呈现出偏向内部竞争和外部合作的趋势,这两条主线突显了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场域博弈不断流动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传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 但任何言语的沟通都并非只是纯粹语言事件的发生, 话语的概念正是用来考察语言与实践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话语的发生机制、制约机制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达对大众传播话语空间的理解。每个特定的话语的生产场域都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 按此规则, 各种资本形态以不同的条件相互转化。大众传媒业作为话语权力的增效器以及话语生产场域的一种, 也在以其自身的场域逻辑进行着这样一种资本转换的活动。现代大众传媒业的场域逻辑主要以商品市场逻辑为主导,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闻改革正在将市场逻辑引入原有的场域逻辑中。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大众传媒业独具特色的市场运作机制与话语空间构造之间的关联, 是用话语理论来剖析90 年代新闻改革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论文,并从新闻研究元问题、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报道的媒介建构、新闻从业者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新闻接受者研究、嬗变的新闻真实性、中国新闻业转型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的多维视角、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地方实践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等十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对学科范式与经典新闻观念的持续反思;二是,研究者们在平台逻辑与新闻业转型的双重语境下聚焦新闻生产的多元行动者,其中新闻从业者研究尤其凸显,体现了数字技术迷思在学术场域中的祛魅;三是,新闻史研究着力凸显以报刊实践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注重对报刊的社会话语建构、报界边缘群体以及报刊空间实践等议题的开掘与深耕。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2014,(1):8
本文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来重新审视微博场域的本质特征。分别从微博场域的媒介规则、微博场域中的资本转化与博弈、微博场域的惯习三方面入手分析,得到微博用户的使用偏向于彰显风格与个性,而非公共参与,偏向于感性狂欢而非理性治理,偏向于私人化而非公共性,偏向于游戏性活动而非政治性实践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