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寓言”是《庄子》一书的表达方式,“重言”和“卮言”都是“寓言”。“重言”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式,“卮言”概括了“寓言”的特点。从思维发展的深层原因上看,庄子选择“寓言”的方式来立言达理是由战国时期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庄子》的寓言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理性精神在逐渐增强;“重言”反映了《庄子》的理性精神,“卮言”反映了《庄子》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文学性最强的书。后人,尤其是文学家,往往因其“有托物寓意,为洸洋怪诞之词”而更爱读之。《红楼梦》在这方面也显然是受惠于《庄子》。《红楼梦》于“荒唐言”中包含着“辛酸泪”,于“梦幻中”倾吐真情。于“大旨谈情”中蕴藏着“伤时骂世”之旨。  相似文献   

3.
《庄子》之思想与《周易》有关 ,这可从《庄子》论《易》、《庄子》论“命”、《庄子》之文句等方面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4.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2):36-37
通过对话构造故事.是庄子创作寓言的重要手段和特色。《庄子》一书随处可见以对话构成的寓言。先秦诸子经典《论语》、《孟子》、《墨子》等都具有“对话”的特点,然《庄子》的“对话”与它们风格截然不同。儒墨经典中的对话,平实有据,基本是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5.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宗师。孟子十分敬服孔子,认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公孙丑上》第2章)他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继承和阐发孔子的学说。孟子“受业于思门人”(《史记》卷74《孟子苟卿列传》),学成之后,怀亚圣之才,游说诸侯,但都受到冷遇。当时诸侯都认为他行“仁义”之政的主张迂阔,远离实际,不加采纳,凼此他“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苟列传》)。  相似文献   

6.
《诗》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而且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就曾经引《诗》和论《诗》。庄子的许多思想和重要的观点都可以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篇章。一部《庄子》不仅在精神内涵上对《诗》有诸多继承,而且在艺术上,其虚荒诞幻的世界是对《诗》中颂神母题的深化,《诗》中浪漫夸张手法、《诗》之寓言和叠词等表现手法对庄了审言和重言等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时代生活的反映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内蕴二者交叉的视角,评析了《莫须有先生》前后二传文本的生成、作品的主题及其艺术品位,指出:前传的创作受过塞万提斯和庄子的影响,是一部愤世忧国之作、悲天悯人之书;后传系反映作者在抗战时期所经历的真实生活的“自传”,体现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前传近《庄子》,后传近《论语》,均系“文化小说”,均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观念的历史演变之中,“神明”一词逐渐具备了丰富的含义,《庄子》作为战国中后期的道家文献,对之前的“神明”观念有所继承和发展,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神明”观念。《庄子》中“神明”观念基本剥落了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而旨在表述道体的神妙功用与心灵的超凡境界,亦可表示人的心神。《庄子》中“神明”观念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极为深致,关涉到庄子思想中道体论、心性论、工夫论、道术论等多个层面,而强调心灵与“神明”的内在关联则是《庄子》“神明”观念的重点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的性善论及其与孟子性善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提出,人的本性既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能欲望的总和,也不是无限可塑的社会文化的影子,而有其固有的特质。人的本性即第一潜能是善的,破坏性是人的第一潜能发展受阻的结果。虽然弗洛姆和孟子都主张性善论,但两者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把自我意识、自发的爱和自发创造性说成人的本性,是对人的基本精神需要探索的结果,后者把仁、义、礼、智及忠、孝说成是人的本性,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前者高扬人的独立自主、爱己爱人、创造性,后者抹煞人的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反对爱己爱人,只讲亲亲、敬长;前者要求社会必须满足人的基本精神需要,后者要求人必须服从专制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中的一些篇章逻辑不严,存在诡辩现象,将孟子的诡辩置于论辩中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归纳就会发现,孟子为了阐释自己的理论,以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和穿凿附会、无类比附这两种手段与对手进行论辩。孟子的诡辩符合个人性格,同时,《孟子》处于语录体和论说体的过渡期,诡辩也是体制使然。  相似文献   

13.
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人格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正是这一追求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点。主要体现在:1.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方面。在孔子的思想中,圣人这一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憧憬之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具有超验的性质。孟子则认为“圣人”这一理想境界并非可望不可及,圣人不过“与我同类”而已,具有现实性的特点。2.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方面。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理想人格是通过人人心中所固有的善性的展开而实现的,是自我向善的潜能的实现,肯定了主体的存在价值及现实人生的意义。3.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孟子以积极的入世情怀,追求社会生活的完善,以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为己任,把追求理想人格与追求社会的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歧:朱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陆学认为“心即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服虔是我国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和语文学家,他对《左传》的研究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对传统语文学的贡献上,其《通俗文》对我国的文字学影响巨大。着重论述了《通俗文》的成书、流传、内容、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天命思想中包涵着许多不为人知和难以为人所解释之处,孟子认为天命是一种冥冥中的规定事物发展进程及结局的决定性力量;孟子讲"天赋予人以四端","天赋"也是其天命思想内涵所指之一,天赋即天命。孟子的天是一位人格神,有意志,有善恶,有思想,有智慧,有力量。"天命靡常",但天命的显现又是有规律的。孟子在谈天命的基础上谈"人事","尽人事"首先要"知天命",从个人角度要"尽心知性",但"人事"才是孟子强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曾经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是从史伯到孔子再到子思的先秦时期;第二个是从周敦颐到二程再到朱熹的两宋时期。第一阶段为伦理化阶段,哲学思辨不多,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第二阶段则为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实现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孔孟没有诗学专著,他们的诗学主张主要体现于《论语》、《孟子》中,也仅仅局限于对《诗》的片言只语的评价中。孔孟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如何"成人"。这就决定了《诗》不过是他们达到"成人"目的的一个工具,也就由此决定了我们要想理解孔孟诗学的真义必须建立在"成人"这个基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