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的问题,着重从在课堂中渗透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结果评价的研究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就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语言文字运用是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对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空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分析文章思想感情、文章写作技巧等主要教学内容时再加入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加分。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修订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都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更是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现实的情况怎样呢?学生错别字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语文测试中,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总是出现书写错误甚至不会书写,有学生一篇600字的作文竟能出现50多个错别字。并且这种情况已经从个别现象演变为普遍现象,以至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不得不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短短的一句话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当然,这要以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为前提。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言语形式”,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以《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六上)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课堂效益,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存在的问题,要探索有效解决的途径。一、激发兴趣,提高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如果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肯定  相似文献   

7.
徐晓晓 《学子》2015,(6):47
小学中年级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它上接低年级,下连高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这个关键时期,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呢?一、选择典范语段,提升语言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关注文章重点段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一段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是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言意兼得,这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以国标苏教版六年  相似文献   

9.
谢志红 《学周刊C版》2019,(7):138-13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学习更应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和实践。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断发挥创造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和综合修养。本文将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寻点、感悟和迁用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在于构建语用型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古诗教学应注意关注其“语用”目标,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从品词析句、巧抓诗眼、指导诵读、拓展延伸四方面阐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增强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这几年,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长效积累——优效预习——高效阅读——实郊训练——有效延伸"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小学语文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锻炼,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秀燕 《教师》2015,(10):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课改的精彩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误解语用教学,导致一些课堂看似热闹,喧嚣之后,平静思考,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培养。教
  师该如何有效结合“语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强化了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明确了“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强调积累、感悟、实践的过程。学生听说读写素养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语文教学呼唤着课堂多…点等待意识,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需要讲求等待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本体,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以“语用素养”为本,以“语用技能”为要。语用观讲求“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训练,强调语用训练与文化涵养的融合,坚持语用教学方法的人本理念,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功利教学。从语文本体出发,明确“语文教育是什么”,树立语用教育观,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本文就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将课堂与课后学生的学习进行链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外延.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课改以前存在的语文教学“工具性泛化”问题是违背语文学科特点的话,那么目前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出现的“人文性泛化”的问题也同样是与语文的学科特点背道而驰的。因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学习运用它。  相似文献   

18.
孟文惠 《天津教育》2023,(35):156-15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完美契合了新课改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养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丹阳 《教育文汇》2014,(21):27-2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下关于“语用”的讨论可谓轰轰烈烈。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翻开当下所有关于语文的杂志,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语用”的大讨论。可见,当下的语文教学正走在回归语用的路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在畅想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那就是我们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实施积极“语用”。因此,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指向儿童”的“语用”观。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书面表达中错别字特别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