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突出办学特色,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2004,(2):22-22
黑龙江工程学院立足东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老工业基地改造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现代科技与管理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一、职业学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社会需求职业人才认识不足当今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调整、完善和飞速发展时期 ,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各类技术人才 ,职业学校作为专门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操作人才的基地 ,应该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究竟需要哪些人才、培养多少、分配去向以及几年后的饱和度等问题 ,职业学校缺乏清醒的认识 ,不少职业学校对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不甚了解 ,对今后我国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向不太明确。这就增加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给毕业生的出路乃至学校生存带来潜在危机。二、职业教…  相似文献   

4.
浅议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陈至立同志在全国职教会的讲话中谈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适应性”时也强调指出:“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灵活设置专业及培训项目。要主动开展劳动力及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改造现有专业,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强凋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是由高职特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由于它是为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等技术人才,或者叫“高级蓝领”,而这类“高级蓝领”人才较普通大学培养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与一定地区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方面有着更直接、更紧密的关联。为使高职教育更加紧密的贴近市场、融入市场,高职办学应按市场.职业、技术三个坐标轴来设置专业,使得所设专业能够最大限度的适时体现社会岗位和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2005,(9):19-21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要求,围绕我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几年来。我校在改革、建设与发展中.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学生能力标准,专业与市场对接.技能与就业吻合,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吉林老工业基地输送适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刘多才 《新职教》2000,(8):32-32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的需求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一改以往计划分配的方式,将人才推向劳动力市场。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所需人才,是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共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高等院校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灵活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合理设置调整高校的专业结构;启动高级决策人才培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高级研发人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工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国高校在去年扩招的基础上继续扩招,必将导致近几年“普高热”的升温与技校生源的更趋紧张,生存问题将成为各技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技校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笔者就此略谈浅见。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技校必须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一)各技校必须成立一个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的专职机构,广泛搜集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最新信息,深入到各厂矿企业调查各企业的发展情况、结构调整情况、对人才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陕西省3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陕西省高职院校以财经、电子信息、制造和文化教育类为主的专业结构,发现了陕西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差、专业重复度高的问题,提出要改造传统农科专业,适当发展与区域产业调整相适应的资源开发与测绘类、能源、化工等专业,以此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李华 《生活教育》2014,(6):123-125
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必然对劳动力产生新的要求,作为培养生产一线劳动者的中职学校必然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措施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就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不足和人才过剩现象同时存在,这反映出教育培养的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错位,即技能错配.将技能错配分为垂直不匹配、水平不匹配和技能不匹配三类,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垂直不匹配发生率在27.80%~65.28%之间,水平不匹配发生率为50.21%,字词和数学技能不匹配的发生率分别为27.84%和28.30%.基于二元log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探究了影响技能错配的因素,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劳动力越容易发生过度教育、字词和数学技能过度.211类高校毕业、经管类和理工农医类专业、专业不匹配的劳动力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大专学历、二本类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劳动力更容易发生专业不匹配.经检验不存在为了弥补教育质量不足而发生的过度教育,但是存在为了弥补专业技能不足而发生的过度教育.建议我国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规划各专业的招生规模,根据学校类型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以满足劳动力市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能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专业设置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起始环节,应该从符合地区产业结构的人才需要出发,使专业结构和地区产业结构相匹配,与区域经济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是否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应当从专业设置的整个过程来判断,看专业设置、调整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专业结构是否满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技能人才在技术升级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创效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应实行"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企业项目与教学项目相结合、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近年来实施的乡土人才开发、培育、保障工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乡土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发挥作用不够,培养制度不健全,开发政策不配套的情况仍然存在。建议从完善运作、培育、扶持、激励机制入手,在加大乡土人才管理力度、提高乡土人才专业素质、优化乡土人才创业环境、激发乡土人才内在活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必然带来相关行业技能人才短缺,劳动力供求关系紧张,面向市场培养掌握专业技术的技能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呈现联动态势.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也相应变化,产生了所谓的"热门"与"冷门"专业,而劳动力市场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成为专业结构调整变革的主要动力.由此,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非均衡性更趋明显,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攀升,学用相关程度降低.文章认为,高校专业设置的价值取向调整、高校主体性建构、质与量的均衡等是当前台湾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为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做出了贡献.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是否能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在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角度对于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之后,认为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根源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转型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是高校教育结构以及大学生自身对此反应滞后,因此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结构性失业。所以,要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应当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之间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人才供给。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与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加强高职院校与劳动力市场衔接:采取“订单式”培养,与企业联合办学;依据劳动力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握劳动力市场动向,实重视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20.
郎逸 《中国培训》2009,(9):26-27
一、坚持就业培训→任职考核→资格鉴定→就业推荐一条龙服务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反馈信息看,无一技之长,缺乏新的职业技能,往往成为下岗职工重新上岗的主要障碍。对下岗职工进行就业培训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从调整教育与培训的专业结构入手,进行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使之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