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民办本科高校的重要职能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全国高校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也必须转型,并明确未来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定位。这种目标定位切忌千篇一律,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突出区域特色。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是办成一所"有特色的地方名牌高校",因此,把学校的内涵建设发展与"中原崛起",特别是河南省郑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是学院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传承、发展、创新地域文化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其拓展服务职能、彰显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服务公共文化的过程中应坚持贴近地方、注重应用、协同互动的基本原则.以协同理论为指导,整合校内外各方优势资源,确立体现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办学指导思想,培育适应区域文化产业转型需求的专业人才,开展区域文化协同创新,建立专兼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区域公共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信阳师范学院在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层次与旅游管理专业特性、国家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及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应用型。通过明确改革目标、细化改革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树立学校较高的人才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一般地方高校应坚持内涵式发展。要有多元化、整体性、个性化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质量观;要以区域特征发展学科特色、科研特色和培养区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要以服务地方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要以区域需求、办学特色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区域高校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区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功能,提出了区域高校和地方政府双方的职能定位,探讨了构建区域高校与地方政府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模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的发展表明,外延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内涵式发展模式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过程中,努力推进规模、质量、结构以及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保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国际交流四者之间的互相促进;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办学机制、管理体制应合理科学有效,努力推进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是高校转型发展当务之急.安徽科技学院在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实践中,转变办学观念,以服务求发展,创新运作机制,学科产业互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能型"师资,有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对地方高校而言,服务社会这个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起多赢、互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新乡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点,来探讨新乡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能够与新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郎群秀 《教育探索》2008,(12):64-65
在高校职能的发展史上,威斯康星办学思想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威斯康星办学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有以下启示:更新教育思想,树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观;构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机制;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积极培育社会服务能力;形成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0.
影响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的因素,既有内源性因素,也有外源性因素。文章据此确定地方高校定位的三个现实依据,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的需求、学校所处的区位与办学优势以及学校的办学历史与校园文化积淀,继而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特征及社会需要,确定经济转型时期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凸显”服务型”的特点,它是专业化的服务、规范的服务和尊重的服务.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高校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当前高校应该树立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型行政管理队伍,健全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机制,建立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建立服务型管理部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作为中国庞大的组织机构——高校,其内部管理体制一直与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相似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政府不断推进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高校也必然要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自身管理机构的职能重新加以定位,建设服务型行政管理部门,在服务中促进管理,求得支持,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了地方高校扩张式发展。地方高校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办学定位模糊问题,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学术至上,这是地方高校对自身办学定位的僭越。根据西方地方高校办学经验及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职业性导向才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理性回归。由于内外压力,地方高校转型是应然选择,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这种转型需要"厘清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内涵和特征,及时确定转型思路;创新管理机制,排除体制障碍;强化教学、专业和课程建设;实现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特质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必需从地方历史文化、人文基础条件等实际出发,利用区域特色文化优势,站在服务社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从实证角度探究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地方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走出一条地方性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渠道。目前,柔性管理方式已成为教务管理发展的特色与趋势。运用柔性化管理流程和柔性化服务改进高校教务管理方式,可从去程序化、多渠道教务工作培训、科学化的组织激励和服务式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升高校的教务管理运行效能,促进人才培养,建立健全高质量的教务管理体制,共同实现高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基本内涵,以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性、难点与基本方向等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清建设理路,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推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以地方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地方高校发展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高校与所在地区形成同步发展的态势,也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探讨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机制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私立大学师资管理有教师聘任、薪酬体系、培训进修、民主治校等制度性规范和校长情怀、熟人关系、个人利益和政治因素等非制度性因素,呈现出公私并举的制度性安排、兼任教师比例高、教师流动性大、浓烈的人文关怀等特点。民国私立大学师资管理经验对当下民办高校师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注重法律法规建设,营造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强化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BOT项目在特定时期有力助推了高校的发展,但它也给高校后勤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地方本科院校应正视BOT项目在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认识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求同存异、回购经营权等策略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在理论分析的指导下寻求适宜的实践路径,努力实现"学生满意、投资方盈利、学校放心"的管理运营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地方高校转型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文章基于六所地方转型高校的深度调查,发现和总结了一系列凝聚中国特色的地方高校转型经验: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决议”等形式将学校转型发展战略及“应用型办学定位”予以明确;以建设产业学院、调整专业(群)建设、加强应用性研究等方式实现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设置模块化课程、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改革学校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来加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以“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突破”“引进来”“送出去”“双聘双挂”等多路径,来提升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这些如“火”的现场背后也存在如“冰”的困境: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理念与认识仍缺乏“共识”,仍存在“标签化”疑虑;地方高校各“关键要素”的转型仍存在能力、路径及机制等多方面障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是短板,亟待完善制度、理顺机制。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并达成共识,将应用型高校作为一种“类型”的高校来看待;要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施高等教育分类设置与分类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地方转型高校“关键要素”的突破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