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弗莱维尔在《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国内研究者们认为:元认知过程是指导、调节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3.
所谓元认知,是指一种对自已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的认识,即反省认知。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因此,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  相似文献   

4.
一、元认知理论及其构成 元认知(met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和与之相关的话动的认识".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根据Flavell的观点,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元认知与反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或反审认知,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它是指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1]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元认知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183;H&#183;FLaveLL(1976)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FLaveLL指出,所谓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是对认知自身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是“明确的专门指向个人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KLuwe,1982)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托维尔(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中首次提出来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活动的认识,其实质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从元认知的角度考虑,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的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9.
雷丹 《教育探索》2008,(6):26-27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H.Havell(弗莱纬尔)在元记忆的基础上提出的。他在最初(1976年)使用这个概念时,把它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即学习者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调节。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元认知,1977年,Flavell和Wellman界定了元认知的内容,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他们认为,个体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或相互作用体现其对认知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元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有一个将自己的认知过程作为意识对象,对它进行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元认知能力,它与一般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元认知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对认知过程起着积极的监控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加强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元认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12.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指人门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13.
一、元认知的理论、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1aveu)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从本质上来讲,元认知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部分:①制订计划。指认知主体为自己制订学习任务。②实行监控。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学生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进行时的各种情况。③检查结果。按照认知计划,在认知活动即将结束时,检查学习效果如何,总结得失。④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Flavell提出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而元认知能力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广西教育》2009,(32):12-1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可以说,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在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而元认知能力就是在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1.元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元认知理论认为,元认知能力就是人们将自己的认知过程作为意识对象,对它进行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力(Flavell)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弗拉维力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主体对他自己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事项的认知。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通常人们把元认知定义为以认识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认知,或是任何监控与调节认知过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元认知监控策略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所有认知过程的背后,存在着对认知过程本身的认知,即元认知——metacognitive。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Flavell,J.H.906—911)。其实质就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现代心理学认为元认知是智力结构中的高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在 2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并得到自我体验。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基本策略为:   1.要提高学生对元认知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是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方法与策略,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为了提高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