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不完全等同),按十二生肖排列,酉属鸡,故也称鸡年,笔者有心搜集鸡字成语故事数则,经反复查考,整理如下:木鸡养到。源于《庄子,达生》里的故事。纪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才10天,宣王派人问:鸡能斗吗?纪回答:不行。10天后,又派人问,纪回答:还不行。又过了10天再问,纪答:鸡还盛气而怒视,不能斗。直到第40天,派人再问,纪答:差不多了,别的鸡鸣叫,它不为所动,精神凝寂,简直就是一只木鸡。出场结果,场场斗赢。这个掌故,强调精神作用,后人常以“木鸡养到”一词,比喻学养精深。张祜《送韦正字析赴制举》诗中就有“木鸡方备德,金马正…  相似文献   

2.
倒着看世界     
呆——望之似木鸡的成语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目瞪口呆。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又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  相似文献   

3.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乎?"曰:"未也。方虚骄①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③。鸡虽有鸣者,已无变④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⑤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选自先秦《列子》)  相似文献   

4.
呆若木鸡     
纪渻(shěng)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①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  相似文献   

5.
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shěng)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  相似文献   

6.
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齐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相似文献   

7.
成语"呆若木鸡"源于<庄子>: 纪省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8.
南仲小考     
诗《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毛诗传》:“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属。”故谓此南仲为西周初人.又《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毛诗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自然,此南仲当为宣王时人.可见,大小毛公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释成语“呆若木鸡”云:“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诸多成语词典也如是说。所谓“木头鸡”,是何物类 ?湖北大学语研室编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说是“木头做的鸡”,并指出源于《庄子·达生》篇的“望之似木鸡”。   说来也是,用块死木头雕刻成“鸡”,要它多呆就多呆。其实木头为树之时活过,要是用石头、砖头为料,那就呆得更彻底,不知为何不说呆若“石”鸡、“砖”鸡 ?  问题是庄老先生究竟说的是什么鸡 ?还是看看他的原话吧:“纪氵省 (shē ng)子为…  相似文献   

10.
斗鸡     
奉齐王之命,一位姓纪的先生为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训练好后要去参加比赛的斗鸡。鸡才养了10天,齐王兢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  相似文献   

11.
课堂延伸     
《家教世界》2013,(21):48-50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会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可是按照庄子的本意"呆若木鸡"其实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高深境界。在他看来,外表活蹦乱跳、骄态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如炬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真正的"鸡"林高手。此成语出自《庄子·达生》,说的是周宣王爱好  相似文献   

12.
日暮途穷     
秋风 《课外阅读》2006,(10):47-47
“日暮途穷”这则成语的暮是傍晚;穷是尽、尽头。天快黑了,路途还很遥远。比喻走投无路,束手无策。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春秋后期,荒淫的楚平王无耻地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又听信太子的师傅费无忌的诬告,一面派人去杀太子,一面把太子  相似文献   

13.
“呆若木鸡”是形容某人呆笨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为众所周知的贬义语,不须多作解释。但也有人望文生义,以为“望似木鸡”与“呆若木鸡”含义差不多。其实“望似木鸡”是褒义语,这里的“木鸡”与“呆若木鸡”中的含义完全不同。混淆者是因为不了解“望似木鸡”典出何处,所以搞错。“望似木鸡”典故出自《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  相似文献   

14.
呆若木鸡     
《阅读与鉴赏》2002,(8):18-18
纪渻子替国王训养斗鸡。过了十天,国王问他:“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说:“还没有,还是虚狂骄傲血气方刚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纪渻(She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量大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因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则寓言,“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出自《项羽本记》;也有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如“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所以,古汉语文字、语  相似文献   

17.
阅读《闾丘先生说齐宣王》,然后回答问题齐宣王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  相似文献   

18.
<正>有朋友问"成语"这词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成语这个语言事实,还涉及"成语"形义的历史发展。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诗经》中的语句被引用来表达己意者,先秦典籍中不难看到,《诗经》中的一些语句被反复引用,历代沿习,流传至今成为成语的约有150多条,如:"战战兢  相似文献   

19.
读《孟子》总使人有气势磅礴之感.咄咄逼人之势。孟子沦辩的进攻性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可见一斑。在该文孟子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后,回答齐宣王的问话,说“是心足以王矣”,有了这种仁爱之心就可以行王道了。至此孟子已回答了齐宣王三个问题,即“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  相似文献   

20.
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4》时,要学12个成语。对农村孩子来说,对成语只是初步的接触,还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当问他们什么叫“徒劳无功”时,他们争着回答,“就是练成功,”这叫什么解释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