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立群 《历史学习》2009,(12):27-27
士族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特殊阶层。在数百年间,士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常称魏晋南北朝为士族社会。  相似文献   

2.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者们在以往用经济和阶级为视角研究士族的基础上,又用个案、地域、文化、婚姻等视角对士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况山 《文教资料》2007,(29):53-54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魏晋时期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是随着士族社会的兴衰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也是根源于士族在乡村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所以本文探讨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下士人的家族观。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原先南迁的士族由于各种原因回归北方。这些北归士族在北朝的发展状况迥异。太原王氏与渤海刁氏北归后在北朝顺利发展,分别呈现出“中央化发展模式”与“土著化发展模式”。琅琊王氏却因为没有成功实现“中央化”.也没有完成“土著化”,因而在北朝迅速衰落了。  相似文献   

5.
崇重旧望是3—9世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因有多种,但旧望世代拥有文化和人物上的优势及旧望名士在宗族乡党中所起的精神领袖作用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唐代崇重旧望的价值观更为发展,表现在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更为深广,如标榜郡望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限于士族阶层,至唐代则蔓延到全社会。郡望的内涵和功用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由战国秦汉时期指“原籍的郡名”演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称“郡中显贵的士族”;由明确祖籍所出之基本功用发展为具有了区分士庶尊卑贵贱、维护门阀社会等级制度的礼的功用;至唐代,则蜕变为一种象征士族传统社会地位的文化符号,失去了礼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影响深远,此历史阶段,门阀士族入仕途径的变迁记载了门阀制度的盛衰历程。"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是这段历史时期门阀士族进入仕途的两大主要途径,这两种入仕途径与门阀制度的盛衰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由地域性转向整体性的重要历史时期。曹魏至晋音乐文化的胡汉、南北涵化即推动了文化变迁,北魏汉化和南朝边塞诗等也多得力于异质文化,北朝文人模仿、学习南朝文学,由南入北的文人也因文化环境改变而诗风箫瑟沉郁,主题相对集中。异质文化的介入和文化双向涵化加速了文学发展创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从历史上看,士族制度有一个萌芽、形成、充分发展(又称鼎盛)、衰落和走向消亡的漫长过程;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把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婚姻重门第,出现了士庶不婚的现象。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分阶段来看,各个阶段后妃的出身情况又有差异。曹魏后妃出身较为低微;两晋南朝后妃大多出身士族;北朝较为复杂,北魏建国初期,诸帝所纳后妃多为部落大人或周边政权首领之女,从孝文帝时开始直到北齐、北周,后妃多出身士族。  相似文献   

1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在各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要上好这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共350年,除两晋有过30多年的短暂统一外,其余都处于分裂状态,总的趋势是南北对峙。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南北文化却呈现合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实际上是汉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碰撞、互相吸取养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东魏至北齐、西魏至北周年间入北的南朝文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学者论南北文学的融合,往往重入北南人对北朝文学的改造,而轻北朝社会对他们的改造,因此观点不够全面。其实南人在将南方文风带到北朝的同时,也接受了北朝社会潜移默化的改造,正是在这样的相互改造过程中南北文学逐步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文化方面突出表现为文学的自觉和史学的独立。文学和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文史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分野。文史分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间历经反复,但各自独立并最终分道扬镳,确实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文学、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史分野问题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的修撰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而兴盛,成为维护门阀士族利益、巩固门第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东晋以其门阀政治的格局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形态发展完备的一个朝代。士族在各个方面都掌握着话语权,文学领域也深深烙印着士族的痕迹。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决定了玄学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相应地导致了玄言诗在东晋流长久远。而且,玄言诗能够在东晋文坛上几乎一枝独秀,也与门阀政治格局下,政权的掌控者与文学话语权的掌控者合一这种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的走向重新统一并由北方政权隋朝完成,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意识和经济发展所构成的背景,二是当时南北之间政治军事实力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7.
南北     
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分化为南北两大体系,南方书法顺延着传统继续演进,向精致化发展,用笔考究、注重细节、追求情态,表现风度,上层主流社会的书法艺术与下层文字书写几无关系;北方书法学习和模仿南方书法,介于隶楷之间,书风质朴、猛利、粗犷。隋唐时期南北书风开始走向融合之路,褚遂良、薛稷代表了南北书风对峙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并列存在而程度较轻的处罚方式,是对免官制度的变通,而不是免官的特殊形式,它显示了士族的身份和特权,反映了当时官僚处罚制度的完善。白衣领职的运用,能够产生"任使无损,以为肃戒"的双赢效果,然而它并非这一历史时期具有标志性的历史现象。隋唐时期,它处罚的对象主要是在军事活动中犯有过失的军将,体现了隋唐政权对于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白衣领职的现象迟至清代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设计思路陆汉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中学历史第一册的一章内客。我对这一章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媒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介绍了当时数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和突出成就。时隔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20.
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果,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接触后互相采借、影响所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由地域性趋向整体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这时期胡、汉文化及其汇聚后的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不断撞击、融合,呈显出了双向涵化的壮丽、复杂的风貌。正是在这南北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碰撞、涵化的汹涌激流中,中国文学形成了多元化的历史潮动,从而推动了文学及其观念的成热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