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勇 《学习之友》2012,(11):28-28
政治哲学家们在思考“全球正义”时,痛感于这样的情况:发达国家很多国民深受“肥胖症”折磨,但非洲的很多儿童正大批饿死。而之所以如此,某种程度上是“全球经济秩序”这一利益分配机制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识字、全面发展”实验报告岳阳市“儿童早期识字,全面发展”课题组贾国均执笔编者按:关于儿童早期识字的研究,如果只证明对儿童进行识字教学后他们能识很多字或提高了其识字能力,这显然是不够的。岳阳市“儿童早期识字,全面发展”课题组的研究则从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3.
陈焕达 《中国德育》2007,2(7):35-37,58
通过对浙江省三门县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大致分为“单亲教育”型、“隔代教育”型、“寄养教育”型。父母亲情的缺失和不当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学校、政府、社会要发挥各自优势,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前暑假呆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就是睡觉,现在每天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和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留守儿童之家”是我们生活的乐园!”笔者在汉川市田二河镇燕子村“留守儿童之家”看到,书柜里摆放着几百本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阅读的儿童读物,体育器材柜里,篮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这个议题是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的主题。肯定不少朋友要问,儿童阅读也好,母语教育也好,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为什么论坛偏偏选择这个主题呢?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鼓励     
“留守儿童”是每个农村学校都面临的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对此,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详细登记,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对特殊的留守学生还建档立案,即进行个案分析,跟踪管理,在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外,学校突出强化了“留守儿童”的“三自”教育。  相似文献   

7.
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发现,儿童到了三岁左右,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要求自己穿衣、洗手绢;要求让他去倒开水、拖地板;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怎么也叫不听。性格上执拗、任性。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和反抗,儿童的这种“反抗”一直会延续到四岁。成人往往叱之为“捣蛋”、“淘气”等等,实在是冤枉儿童。其实,这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相对于青少年期出现的第二次心理突变,教育学称之为“第一反抗期”。为什么会出现…  相似文献   

8.
张晓明 《早期教育》2001,(16):26-26
滋水急救,关键在一个“早”字。滋水儿童被救上岸,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找医生或送医院,而是迅速检查孩子是否有呼吸和心跳,口腔、呼吸道是否有异物堵塞。对仍有呼吸、心跳的患儿。  相似文献   

9.
宝宝头条     
《家庭教育》2006,(1X):6-7
学龄前儿童进行运动的常识;果冻卡喉如何急救;孩子食欲不振的10大原因;培养心理健康儿童10大法则;食品管制会影响孩子心理;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  相似文献   

10.
丛慧丽 《班主任》2008,(6):13-15
时间过得飞快,期末就要来到了。回想这一个学年,我教的三年级学生收获不小,学习、品德、习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收获颇丰,从国防知识到电视制作,从每日新闻到儿童急救,广博的社会知识丰富了教师的“库存”;家长受益匪浅,“小雨点”班级博客的开通,“与孩子同参与、共成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家长陈旧的教子观念,  相似文献   

11.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有的儿童过分好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以致影响了学业及发展,他们有的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被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对此家长十分担心和烦恼。其实很多儿童并非人们所说的“多动症”,而是儿童的多动行为,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正确的矫治和影响,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会逐渐改掉多动行为的毛病,慢慢养成注意力集中和做事认真的好品质的。笔者在此结合自己对多动儿童的个案研究与实践探索,谈谈儿童多动行为的克服及矫治。一、端正认识,爱心呵护首先要正确认识多动行为。多动儿童活动过度…  相似文献   

12.
超常儿童是个诱人的话题,因为在每一对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很多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超常儿童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常常与教育公平这个敏感问题同时出现,一些被认定为“超常”的儿童,享受着很多普通孩子没有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对后进生的教育都有很多研究,但叫法不一样,例如,在美国。通常有“特殊儿童”、“问题儿童”、“低成就者”、“慢生”等称渭。在我国,除了后进生之外,还有“差生”、“双差生”、“单差生”之说。各种称谓在含义方面也不尽相同。在诸多的称谓中,我们倾向于后进生之说。这是因为,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儿童来说,每个人总是要有所进步的,只不过存在快慢之分而已。因而在严格意义上,所谓后进生指的是:“后来进步者”。使用后进生的概念,而不使用差生的概念,无疑有利于转变后进生的:亡作。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评价幼儿的作品也欠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有很多读音或字型相似的拼音不太容易分辨,比如“b”和“d”、“P”和“q”、“n”和“l”等,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用Flash制作了一个小鸟啄气球的拼音游戏用于教学。下面是我们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影响课程的因素很多,有“课程自身”、“教育条件”、“儿童发展”、“社会需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而英语课程又有它的特殊性,影响英语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教材、学生、考试和语言环境等。其中教师的素质是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赵镜中 《小学语文》2011,(10):60-62,54
一、童诗是为儿童写的诗还是给儿童读的诗? 什么是童诗?我们常理解成“为儿童写的诗”,这样说也没错,只是有点刻意与狭窄。从很多的阅读经验里发现,有很多给孩子阅读的诗,当初写成时,并没有想到读者群中还包含了儿童,可是儿童就是喜欢读。就这个观点来看,把童诗说成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可能更贴切些。其实,真要去区分童诗与成人诗真的很困难。例如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18.
刘海明 《辅导员》2014,(22):18-19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很多父母离开孩子,出去打工,为此滞留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如何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把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发展放在首位,接下来。  相似文献   

19.
《早期教育》2005,(4):i001-i001
在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调研后,美国儿童阅读研究专家里查德&;#183;安德森教授发现,目前中国儿童教育的教材取材合理,但课外读物中适合2-8岁的儿童阅读的启蒙书籍却很少,很多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大多是《唐诗三百首》及一些拼音、图形、情节复杂的文章,很多书籍已超过孩子的认知面。中国多数儿童的课外阅读过于“超前”。  相似文献   

20.
“儿童成人化”是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究其缘由在于儿童社会化的需要,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媒介影响。为此,学校道德教育要应对“儿童成人化”,使孩子“返真”,必须尊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树立“媒介意识”,建立“道德学习共同体”,与儿童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