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内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孩子来说,亲子关系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模仿的榜样.孩子都是努力追随着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逐级反映到他们的个性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俞群 《家庭教育》2009,(2):18-21
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它是家教教育的前提,也往往是婚姻关系的结果。一般说,夫妻婚姻关系和谐,即使亲子关系出现一些问题也容易修复;反之,如果婚姻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了裂缝,对于亲子关系的侵蚀,则常常是难以直接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3.
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特殊人际关系。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是通过血缘关系凝聚起来的,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它最亲近、最密切。然而,亲子关系又有其脆弱的一面,尽管人们都知道它是伤不起的,但在不经意就会使它受伤,而且是两败俱伤。心理学原理:亲子关系缘何紧张凭心而论,作为父母主观上大都关心、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学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亟须解决。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父母情感参与和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针对亲子关系较好的小学留守儿童,父母情感参与频次的增加可以减少其遭受身体欺凌的频次;针对亲子关系较差的小学留守儿童,父母情感参与频次和其遭受校园欺凌的频次呈正相关关系。(2)父母情感参与通过改善小学留守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进而减少其遭受欺凌的频次。(3)构建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增强父母情感参与对子女校园人际关系水平的积极影响,进而减少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欺凌的频次。由此,小学留守儿童父母需要增强识别子女是否遭受欺凌尤其言语欺凌的能力,注重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通过高质量的情感参与,引导子女掌握社会交往技能以改善校园人际关系,帮助子女有效规避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在父母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也许并不是他们最早或最亲密的人际关系。那么,在这些儿童心中“家”是怎样的概念?父母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如何?儿童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家、与父母的关系?2007年,  相似文献   

6.
亲子关系作为人生接触的第一种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父母与子女紧密联系在一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有利于家庭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然而新时期由隔代抚养导致的亲子关系问题、亲子冲突、亲子之间暴力事件,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新时期亲子关系的现状隔代抚养是新时期亲子关系的主  相似文献   

7.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21):11-12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8.
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良性亲子关系是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式形成良性亲子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自身的提高很多人的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影响亲子关系,巴斯卡指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倾向于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明显影响家庭关系,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关系相对越好。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作为“第一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儿童期到青春期的不同阶段,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青少年发展都有不同影响,包括亲子依恋、亲子冲突、亲子亲合等.父母和子女自身的特征均会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此外,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其发展的重要保护因素,能减少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而言.  相似文献   

10.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双向作用的人际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在行为方式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良好的亲子互动对孩子心理发展影响极大。但是青春期的亲子关系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困扰很多家庭的一个难题,怎么改善亲子关系,让青春期的家长和孩子和谐共处是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结合心理教师开设亲子课程的经验,谈一谈亲子课程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亲子交往与儿童人格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人格的早期生成主要取决于父母,是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亲子交往中将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注入了儿童的心灵。因此,发展儿童人格中的自主性向度必须有效地建立起民主的亲子关系。 1、尊重——自我确认传统亲子关系的一大弊端是父母对子女的占有性,这种占有性剥夺了子女的基本权利,将其物化为私有财产,从而消解了儿童的自我意识使其陷入僵化的“无我”状态。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立足于自身的时候,才在自己的眼里是独立的,而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算是立足于自身。”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是人的个体本质的根本体现,自我意识的觉  相似文献   

12.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郑毅翻开儿童少年心理门诊记录,心理障碍儿童的背后记述着一例例异常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大家并不陌生,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不但是儿童人格形成、行为发展的关键,也是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根...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 ,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 ,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 ,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不可选择性、不平等性、变化性等特点。正是因为它具有上述特征 ,亲子关系已愈来愈受到各国发展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学家和家庭教育学家的关注。其重要性就在于它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发展 ,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最早用动物代替人类进行的关于亲子联结 (parent-youngbonds)的实验研究是从哈洛 (H .F .Ha…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研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亲子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其亲子关系的因素,采用"亲子关系量表"对常州市HY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亲子关系女生好于男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亲子关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高,亲子关系越差;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亲子关系和父母学历呈正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和亲子关系呈正相关;与其重要他人的关系对亲子关系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亲子教育的实践先于概念的形成。”“有关亲子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至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关亲子教育的规范、统一的概念。”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几种,如胡育学者认为“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有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一为‘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二为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赵晶学者则认为“亲子教育是以负有教养责任的成人为对象,以增进父母和子女关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提出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亲子关系研究中,研究母子关系的较多,而研究父子关系相对较少.我国的父子关系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较重,具体表现在:一是有些父亲直到现在还以“严父慈母”为原则,总是以严厉的管教者,甚至家庭的统治者自居,对子女的管教简单、粗暴,疏远了父子关系;二是不少父亲认为自己应该是“主外”的角色,主要任务是“挣钱养家”,常常以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到一定年龄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然后又尽义务抚养自己的子女。家庭养育子女基本上是像接力赛跑中的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向下传递。从父母传到子女是单向的。这种“接力”式的养老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在现代西方国家,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赡养功能由社会机构所代替。美国:亲子关系比较理性在美国,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显得比较“理性”的。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人很小就有了自立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影响到与父母的关系(不愿过多依赖父母,从而也减少了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程度),也影响到与子女的…  相似文献   

18.
亲子关系是指双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中主要是母子关系。在我国,现代家庭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同龄人的关系,加之现代家庭多为核心家庭,即只有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家庭,孩子除了父母外,没有和其他成人直接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几乎是儿童全部的人际关系,因此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最大。亲子关系是双方的关系。感情交流不只是婴幼儿的需要,也是双亲的需要。从孩子方面说,感情交流既是交往的手段,也是  相似文献   

19.
亲子关系大家并不陌生,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不但是儿童人格形成、行为发展的关键,也是心理障碍产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资格,资格只有通过争取才能得来。父母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成功地赢得了这一资格,而父母资格的合格性与其说是由父母的身份、地位等决定的,毋宁说由父母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所决定。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要对自己的资格进行审视。什么是父母的资格?父母的资格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合理性或正义性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你”是不是,而是说“你”配不配充当父母这一角色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根本,就在于对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