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感是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注意培养学生诵读和揣摩语言的能力;要加强阅读指导,感受生活,加强积累;要使阅读和写作要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语言表达,提高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文本复述能力欠缺,严重制约了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从文本诵读开始突破,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诵读、演绎诵读和探索诵读,能够提高学生复述语言的丰富性、复述情感的感染力和复述结构的层次性,为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自读重点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自读程序1.初读。通过查阅…  相似文献   

4.
经典诵读与语言鉴赏有很多内在联系,教师以经典诵读作为语言鉴赏辅助手段,为教学提供支持。诵读让学生形成规范阅读鉴赏意识,走进文本核心,可以与作者和文本形成更多情感共鸣,塑造语言鉴赏认知品质。本文主要论证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经典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语言鉴赏情境之中,以提升阅读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读后活动(postreading)是在完成阅读活动后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可以延伸为学生课外所进行的系列阅读。“阅读知识识字能力中被动接受能力的一方,是‘写作’这一主动表达能力的补充”(胡春洞等,1998)。读后活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使读与写整合的最好体现。笔者要求学生从诵读和泛读两方面入手,鉴赏,汲取语言精华,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水平。诵读,是吸纳语言和与遗忘作斗争的活动。诵读可汲取语言中的精髓,并在需要的时候使得写作绽放光彩。诵读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有理解,感悟,鉴…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上,《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把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朗读”、“朗诵”和“诵读”这三个概念其实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要求出声地读出来,而“诵读”似乎更侧重于熟读,更强调对文本的玩味与理解。诵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因而诵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最常见的课型。下面就如何实施诵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文教学“语言是基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与文学是情感交流的媒介”这个特点,语文教学必须注意语言的应用和学习,通过教师课堂板书的严谨、规范和准确与学生语言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诵读的音准、断句、流利与学生普通话语言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赏析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与学生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课堂口头语言的应用、示范与学生口头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师生教学双方的互动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诵读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文章在深入了解中职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学习规律提出了培养中职生诵读能力的课题,目的是通过诵读,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9.
幼儿早期阅读是幼儿在获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接触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幼儿的早期阅读形式主要有听读(听成人阅读)、诵读(在听读的基础上背诵)、看图阅读(看图理解内容)、音像阅读(通过听或看录音、录像、CD、VCD等掌握知识)、文字阅读(以图为主的大图书,引导幼儿找出自己认识的字,结合图的内容阅读图书)等形式。对3~4岁的幼儿,以培养其听读、诵读、音像阅读习惯为主;对4岁以上的幼儿,以培养其音像阅读、看图阅读习惯为主,并逐渐向文字阅读过渡。本文主要介绍幼儿的听读、诵读、音像阅读和看图阅读习惯的养…  相似文献   

10.
朗读就是出声诵读,把无声文字转变成有声语言的阅读过程。在朗读期间,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互相结合,强化学生眼、耳、口、脑的并用能力,所以朗读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训练方式。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朗读是教师常用的阅读方式之一,便于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1.
诵读欣赏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具有良好的语言示范效应,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诵读欣赏却呈现出一派凋零喑哑的景象。语文教育理论家往往相信并习惯于视觉阅读的强大的信息提取能力,却忽视了文本听觉阅读对处于心灵孕育期的学生的重要性。而工作在一线的许多语文教师,其教学目标是直接指向各级考试的,而此类考试并没有设置听觉阅读的评价与考核,只关涉文字的书面阅读和文字的填写,诵读欣赏当然就不会列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内容当中。  相似文献   

12.
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抓好识字、理解、鉴赏、诵读能力的训练,才能把课文的语言因素和思想内容消化、吸收,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存、运用。  相似文献   

13.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培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应将其纳入语文教学和学校教育之中。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推广普通话、与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目的:①揣摩点的选择与确定;②揣摩语言的方法诵读揣摩语言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比较法揣摩语言。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朗读、阅读、诵读的作用入手,汉语教学中的朗读、阅读、诵读教学的意义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其目的是通过正确的朗读、阅读、诵读,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诵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诵读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的"摸爬滚打"中接受熏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要借助抑扬顿挫的韵律让学生去感受语言的内在魅力,还要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进行量的积累。教师要在诵读引导中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8.
刘毅 《中学文科》2007,(12):72-72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外,还必须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形式美、人物美、情感美和思想美。所谓审美体验,其实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诵读为主渠道,以作者心境为出发点,同时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的阅读欣赏活动。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意寻找情与景的交融点,语言和思想的结合点,叙事与议理的转折点,时代背景与作者心境的联系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郑泉生 《甘肃教育》2006,(7B):35-3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言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要把握语言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诵读揣摩法,侧重于品味语言。领悟语言妙谛。在课堂语文学习中。主要运用在立足整体感知基础上的局部阅读的过程中。将典范的语文材料与诵读者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等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求”中揣摩品味。或比试优劣高下,或获取心理共鸣,去追溯作者意图、作品主题,从而达到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