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陕西省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人文杂志》编辑部、《陕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于1983年1月17日在西安联合召开第一次“关学”讨论会。西安地区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学、科研的专业工作者二十余人参加讨论,陕西省社联主席郭琦、副主席赵谭冰也参加了会议。“关学”是张载创立的学派,此后,关中地区“理学盖昌”,即从研释张载著作而论,如明代吕楠之《张子钞释》、韩邦奇之《正蒙解》、刘玑之《正蒙会稿》、清初李元春之《张子释要》等,几乎代代相传,“道脉不绝”。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将“关学”作为宋明理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学派,科学地加以研究,还是建国以后  相似文献   

2.
赵吉惠教授     
赵吉惠,男,满族,1934年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165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56年结业于教育部主办的哲学研究班。先后在西北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任教。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等职。赵吉惠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与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为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思想史文献学”、“中国儒学史”、“先秦名学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10日,“百名博士西部行”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正式启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巴音朝鲁等领导,就西部大开发、人才技术引进等问题与博士们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高等学校自然辩证法备课会最近在讨论“自然科学与哲学”一章时,与会同志就“自然科学工作者只通过自然科学实践能不能成为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展开了争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自然科学家应当成为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这是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但是,对自然科学工作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辩证  相似文献   

5.
哲学·哲学史·伦理学文化“公共性”的诠释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袁祖社(3,5)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张再林,李重(3,11)罗蒂的进步与儒家的真理[美]黄勇(3,18)论早期先秦儒学的养气说与养性说丁四新(4,23)以普遍诠释超越还是以超越架构普遍———朱子哲学理路的再反思丁为祥(4,30)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特质与民众“公共精神”的缺失———立足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的反思袁祖社(5,31)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邵龙宝(5,43)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周国文(5,50…  相似文献   

6.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笫4期发表金雁同志的读书札记《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她读到苏联1972年出版的B·B亚历山大罗夫著《列宁与共产国际》一书中译本(郑异凡、杨光远、郑桥译,求实出版社1984年5月版),书中引证并批判了布哈林于1922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作《关于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中的一段话。作者亚历山大罗夫这样写道:布哈林声称“在不同国家将产生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布哈林对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提法和分析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毫无共同之处。”苏联学者至今还按苏共中央于1929年和苏联最高法院于1938年对布哈  相似文献   

8.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哲学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哲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的问题。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就曾兴起过长期的言意之辨。言意之辨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先秦诸子的名实之争就可以看作是言意之辨的历史源头。孔子云:“必也正名乎卜…··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也就是“语词、概念”,指出了“言顺”的前提是“名正”,首先要求说话人作到“言称物”,如果’‘言不称物”或概念不清则在表达时就会言语不畅达。儒家很讲究“言有物”、“言而当”、“修辞立其诚”。郭绍虞也…  相似文献   

9.
主体自觉哲学是正在建立发展中的哲学,这一哲学包括主体自觉哲学的“存在”,主体性,自觉性,特别是本质、抽象与具体的内在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和实验”课题组(高教系统)共同发起组织的“全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南京举行.会议主要研讨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唐高宗“昏儒”说质疑赵文润 《人文杂志》19弓6·1沦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间题赵文润 《社会科学评论》1986·2唐代名宦的住宅赵文润 《史志文华》1986·2武则天与宰相赵文润王怀双 收《武则天与乾陵》(三秦出版社)1986年唐宋运河述论马正林 收《运河话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古今西安马正林艾冲等 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历史学概论赵吉惠三秦出版社1986年略论历史比较的几个问题赵吉惠 《人文杂志》1986·2评司马光的哲学思想赵吉惠 《晋阳学刊》一。56·4试论司马光的历史哲学赵吉惠 《哲学研究》1956·9试论秦对岭南的统一与开发何清谷…  相似文献   

12.
哲学·哲学史西方社群主义与儒家政治哲学张再林 ( 1 ,84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到底说什么宋宽锋 ( 1 ,91 )客观性问题 :伽达默尔的策略与困难金 延 ,华章琳 ( 1 ,97)对永恒生命的模式及意义的反思张庆熊 ( 2 ,2 6 )佛教与基督教的“神”观念比较姚卫群 ( 2 ,31 )后现代主义之审思———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郑毓信 ( 2 ,37)数学知识观的演变及其对人的认识主体性的意义黄秦安 ( 2 ,4 4 )中国哲学中的名言问题杨国荣 ( 4,2 6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康中乾 ( 4,32 )朱子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特征丁为祥 ,宁新昌 ( 4,39)从《横渠易说》…  相似文献   

13.
“回归”不是重复和还原,而是心灵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老子的回归自然、尼采的回归自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等“回归”现象的剖析,从哲学的角度以批判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和“人文”的联姻、“理性教育”与“工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各个领域,触动的是心灵,对人与世界的关注是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学智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1994年4月22日至24日在台湾省花莲市举行。会议由台湾私立辅仁大学主办,海峡两岸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20名大陆学者分别来自武汉大学、陕西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有一个从肯定哲学到否定哲学、从站在“哲学基地”上思考问题到离开“哲学基地”走向实证科学研究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意义在于:马克思以“反哲学”即实证科学的立场实现了哲学观的根本变革,从而终结了“全部哲学”。马克思“终结哲学”的真实含义是:反对把哲学看作是“凌驾于一切专门科学之上并把它们包罗在内的科学的科学”,仅仅赋予哲学以“世界观”的意义;反对从任何原则出发来解决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主张从现实出发,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实证科学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摘要:体育哲学中对身体问题在逐渐展开和深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质疑当前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开始,致力于在体育哲学的身体研究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概念转变,实现研究视角的转变:首先在语义侧重点上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转变;其次引入斯宾格勒的“时间”“空间”在辩证向度和历史向度对“身体运动”与“肉体运动”进行区别分析,既体现了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层面上存在的主客观辩证关系,也挖掘了两者在人类理智发展史层面上存在的历史递进关系。最后实现在“身体运动”概念下体育哲学身体研究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以期在哲学、史学乃至人类学层面上的进行通力合作,化解由于体育与哲学之间的隔阂所带来的困境,致力于在身体问题导向下形成讨论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四月八日至十四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四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前驻苏大使杨守正、中国苏联东欧学会副会长刘克明等同志应邀出席了大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连璧、副省长孙达人到会祝贺。这次大会邀请了有关同志做了重要学术报告,并分组就俄国史、苏联史、东欧史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俄国史组重点讨论了近代化问题,苏联史组就战前战后苏联历  相似文献   

18.
刘修水教授     
刘修水教授,1930年出生于陕西省华县。中共党员。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研室研究生毕业。历任西安师范学院政教系讲师、哲学教研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副教授、系主任、教授,《陕西师大学报》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主编。现任陕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恩格斯思想研究会顾问,陕西省委讲师团、西安联大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修水教授长期挫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9.
西安史学理论讨论会于5月20日—24日在我校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多人,向大会提交论文18篇,专著8本。这次讨论会的两大议题是“史学概论”的学科建设和历史哲学的内容体系建构问题。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现简述如下。一、历史哲学的内容及体系建构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取代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会议就历史哲学内容体系问题提出几种不同的构想。第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哲学包括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第二种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20.
老聃,即老子,我国春秋末期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的学说,故被道教奉之为教主。老聃的哲学倾向主要由“道”的性质规定,长期以来,哲学界对老聃“道”的含义和性质似乎已经有了定论。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一股“易经热”,其间许多问题涉及“道”的规定,故而促动我们对“道”进行再认识,于是本人发现,过去我们对“道”的定论(包括许多教科书)与老聃本人的思想有很大偏差,因此,本文试就作为老聃哲学核心“道”的性质、特点等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