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谷海 《阅读》2007,(9):18-19
《爱之链》这篇课文涌动着爱之潮:爱,感动着老妇人——因为,乔依帮助了她;爱,感动着女店主——因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爱,还在继续延伸,犹如一条不断的链条……"同学们,假如,让你从课文中选取一个最为难忘的镜头,把它珍藏  相似文献   

2.
叶晖莲 《阅读》2011,(12):16-17
亮亮和晶晶在学习《鞋匠的儿子》时发现:这篇课文是根据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改写的。题目由《鞋匠与总统》改成了《鞋匠的儿子》,课文的结尾和原文的结尾也完全不同。原文结尾——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那些没有被嘲笑与批评的黑暗所包围的人,就永远无法在心里点起一盏长明之灯。课文结尾——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  相似文献   

3.
课文的结尾     
诸子语 《阅读》2012,(12):20-2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你有没有注意结尾呢?其实,课文的结尾形式多样,含义深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那么,课文的结尾一般有哪些特点呢? 概括全文 课文《九寨沟》是这样结尾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九寨沟自然美景的总结概括。再比如课文《开天辟地》,“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一结尾也是对全文的总括。  相似文献   

4.
一堂完美的生物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和环环相扣的中间过程固然重要,而一个完善、精要、耐人寻味的结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个好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中最真实的作文素材。本文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即仿写训练、续编结尾、学写作文。起步阶段,利用仿写训练提高学生写作信心,逐步利用续编结尾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性和想象力的训练,最后,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学习书写一篇真情流露的作文。让作文不再是孩子的难题,让学生学会"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6.
要想高效率地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技能,并将学习的兴趣持久保持到每节课的结尾和课堂外,并使他们每上完一节课真正能达到掌握课堂学习要领,领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掌握双基,发展智能的教育目标,中学化学课堂的结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课堂导入教学犹如一首曲子的优美引子一样能引人入胜,那课堂结尾教学设计的恰到好处,也犹如一首优美曲子的尾声,使人振奋,让人回味无穷。目前课堂结尾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在课堂上教师驾驭学生和教材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往往不能很好完成课堂结尾教学,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  相似文献   

7.
佐拉·尼尔·赫斯顿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她在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详细描绘了艾丽斯.沃克所指的三种类型的黑人女性。年幼的珍妮和她的外婆南妮是第一类黑人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须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迫。珍妮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在前两次婚姻中,她是被白人和黑人社会训练成“非凡的”、但内心却遭受“相反本能”折磨的黑人女性。在第三次婚姻中,珍妮获得了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尊重,在小说的结尾,她实现了自我,此时的她是沃克所指的黑人新女性。  相似文献   

8.
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与某些规律一样,也可用数学形式表达。作者以周期表中七个周期的元素数目2、8、8、18、1836、……为依据,构成一个级数。用此级数可推测:1.第七周期也有32个元素,结尾是118号元素;2.第八周期共有50个元素,结尾是168号元素。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新课的导入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课堂教学的结尾却为不少人所忽视。课的结尾在每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和开头一样,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结尾,能给学生的继续学习注入无穷的推动力。化学课的结尾方法,主要应从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  相似文献   

10.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11.
叶娟 《阅读》2015,(15):16-17
学习课文《三打白骨精》时,戴南中心小学六(2)班的同学们围绕“白骨精”这个人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观点:对白骨精的描写笔墨过多,必须删除丁晓敏:我认为《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太多了,第一次变成美貌的村姑,第二次变成年满八旬的老妇人,第三次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这样变来变去,是不是重复、啰嗦呢?  相似文献   

12.
脚本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人们赏析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该文试图通过脚本理论对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进行语篇分析和解读,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实现出人意料的结尾加以论述,证实了脚本理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3.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开始要引人人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关于拾得遗失物之规定过于简略,应加以补充、完善拾得人之义务,及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取得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周宝荣《宋代出版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是为数不多的一部专门研究宋代印刷出版的著作。这部著作略人之所详,详人之所略,资料翔实,视角独到,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两宋时期印刷出版事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史料的引用方面出现一些错误。一、在第97-98  相似文献   

16.
《笑》是冰心的一篇优美散文,全文描绘了安琪儿、小孩子、老妇人微笑的三幅画面,笑中充满爱。笑与爱和谐统一,构成了全文无以言表的美的意境。冰心美文,笑在文中,爱在心中,美在不言中。  相似文献   

17.
短篇小说是霍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美之艺术家》中采用了颇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含混与双重性。这一写作手法具体体现为矛盾的叙述、具有双重属性的象征物、含混、谜一般的结尾等。从本质上来说,小说文本的含混是霍桑矛盾思想和心态的体现,而这一特点也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施琅与两岸妈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仰对施琅的影响与帮助主要体现在其征台之役。康熙二十二年,他巧妙运用妈祖信仰在水师官兵及民众心中的影响力,鼓舞士气,最终取得征台之大捷。收复台湾后,两岸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妈祖信仰之发展。施琅是两岸妈祖信仰发展史上之突出人物之一.其妈祖信仰同时也带动了施氏族人对妈祖文化之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无言的爱     
王申 《阅读》2012,(Z2):22-23
<正>每天晚间六时到六时半,迈阿密地方新闻结尾时,常常会播出一则当天社会上发生的趣事,博人一笑。最近有几个画面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感人。画面之一,是一家人养了一只黑色的母狗,和一只体态很大的白猫。母狗  相似文献   

20.
铁杵磨针     
丁元林 《阅读》2016,(Z2):56-57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1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2老媪方3磨铁杵4,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5,还卒6业。——《方舆胜览》故事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