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小施特劳斯从小就喜欢音乐,并展露出不俗的音乐才华。小施特劳斯7岁开始作曲,19岁成立乐队到各地巡演,很快就拥有和父亲相当的知名度。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可他自己却开心不起来。不久,小施特劳斯创作出全新的舞曲。但这回他听到的不是掌声,而是人们的嘲讽,连父亲也批评他  相似文献   

2.
《小火炬》2007,(Z2)
小施特劳斯的父亲是著名的作曲家。19岁那年,小施特劳斯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演出中一炮而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他得到父亲的帮助!"可你知道吗,小施特劳斯的父亲一直不赞成他走上音乐之路,更不愿意传授他任何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3.
小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也是当时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 作品和乐队在奥地利非常有名气。 小施特劳斯与父亲的名字一样,因为父亲觉得他的名字带 给他幸运了,所以给儿子也起了同样的名字。6岁时,小施特劳 斯的艺术才华就显露出来,他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事件·2012年11月12日,一位60采岁的老父亲(文中称"张老汉")从湖北农村老家来到南京,为的是看自己的孙子。他有三个子女,一家人辛辛苦苦,供小儿子上完大学,直到他毕业后留在南京并成家立业。这位儿子来车站接到父亲,却不带他回家,而是一直在外面转悠。老父亲想看看孙子,儿子却不让他去。晚上,儿子带着父亲进了饭店,吃饭、喝酒,就是不提回家。父亲再也忍不住了,觉得儿子是嫌他穷,怕带回家丢人,气得要连夜回老家去,醉酒后在公交车站拿着扁担乱打人。面对接到报警赶来的警察,这位父亲当街下跪哭诉。因为不放心同样跟着父亲而来的儿子,却什么都不肯解释,一直说"我眼镜找不到了",请求民警帮忙把父亲送回老  相似文献   

5.
马迎辉 《中华家教》2014,(Z1):42-43
电视剧《小爸爸》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父亲在儿子的引领下,由一个不靠谱的"犯二"青年,长成一个勇于担当的"大英雄"的传奇故事。生活中也身为人父的演员文章在剧中融入的真挚情感,不仅让《小爸爸》揭示的父子情深极具感染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父亲的成长历程。回放剧情,感受传奇与温暖自由放任的年轻汽车修理工于果,大学期间在美国交流学习时,和负责接待的女孩夏小白相爱。回国后,家里突遭变故,使得他没有信守承诺回到夏小白身边。他不知道,在大洋彼岸,他有了自己的儿子。几年后夏小白车祸身故,儿子夏天来到中国寻找父亲。从天而降的儿子让他猝不及防,完全乱了方寸。不靠谱的他总想着逃避,甩掉这个"小包袱",对儿子百般的嫌弃厌烦。  相似文献   

6.
美国前总统里根有四个儿子,可里根却不许这些儿子与自己同住在白宫里,更不许子女借自己影响力去为自己谋利。四个儿子都自觉遵守父亲的约定,他们没一人住进白宫,而且大儿子失业后,自己申领了失业救济金,四个儿子从没向父母要求一丁点不当利益。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米沙,现在已年过半百,他自小就在父亲要求下离家奋斗,隐姓埋名,既不接受父亲庇护,父亲也从不给他庇护。米沙从一个普通工人干起,靠自己诚实劳动与顽强毅力,当上了一家石油公司的负责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打小就聪慧异常,14岁就能讲三四种语言。踏入政界后, 更是如鱼得水,一直做到了贸工部部长。就在人  相似文献   

7.
《儿童音乐》2007,(2):53-54
G·F·韩德尔(1685~1759)生于德国哈勒,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外科医生。韩德尔的父亲并不喜欢音乐,一直主张把他送到大学的法律系读书,这样可以当一名堂堂正正的大法官。但父亲的主人奥古斯都公爵,却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当他发现小韩德尔在音乐方面的超人天赋后,几乎是命令式的,让父亲送小韩德尔去学习音乐。于是,不得已将儿子送到当地圣母玛丽亚教堂的风琴师查豪那里,开始了音乐学习。查豪不但是位优秀音乐家,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好教师,小韩德尔在这位著名音乐教师精心培育下,进展神速。  相似文献   

8.
一次,一个小孩因为玩火被他爷爷打了一顿。孩子的父亲看到后很心疼自己的儿子。因此,他拿起一根棍子开始打自己。孩子的爷爷见到后很不理解,便问道:“你为什  相似文献   

9.
一天,儿子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儿子碰见了父亲,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父亲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不料父亲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相似文献   

10.
<正>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1825—1899)的音乐天才,是在被父亲遗弃的母亲苦心栽培下迸发的。"圆舞曲之王"老施特劳斯(1804—1849)  相似文献   

11.
父与子     
<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小时候曾因贪玩被父亲痛打,他因此十几年不和父亲说话。不过,在和儿子有过几次冲突后,麦家忽然醒悟:其实父亲像他爱儿子一样深爱着他。一天,麦家见儿子的头  相似文献   

12.
心中的眼睛     
麦克法兰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一天,他在自家农庄后面的树林中玩耍时,被邻家小孩手里的烧焊器烧伤了双眼。为此,小麦克法兰哭闹了好长一段时间,毕竟,这对于一个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太残忍了。为了鼓励儿子,母亲告诉他:“你的手和脚就是你的眼睛!”于是,麦克法兰学着用手去抚摸东西。果然,不久后,他便可以在橘树丛中采摘下那些大而柔软的果实了。即便如此,麦克法兰依然不开心。父亲发现了儿子的心思便对他说:“孩子,你的心就是自己的眼睛啊!”父亲的话如醍醐灌顶。麦克法兰不再抱怨,而是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心中的眼睛来指引自己的人生道…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勇气     
一位男士很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他16岁了,却一点儿勇气都没有。于是父亲决定去拜坊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儿子。禅师对孩子的父亲说道“:你应该让他单独留下。三个月内我将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是在这段时间你不可以探望他。”三个月后,父亲来看孩子,禅师安排孩子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碰撞师进行一场比赛。拳师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下,但他立刻站了起不定期;每当再次被击倒,他紧接着又站起来。几个回合后,禅师问道“:你认为你儿子怎样?”“真丢人!”孩子的父亲说“,我没想到他竟如此不堪一击。看来他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儿了。”“你只看到这…  相似文献   

14.
一天,在郊游时儿子的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儿子碰见了父亲,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父亲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不料父亲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他几句,便自己走了。儿子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父亲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一下你父亲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儿子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住了脚步,立在那儿注…  相似文献   

15.
评点专家:刘翠玉田俊杰(小学高级教师)蒲黄榆第三小学五年级一班供稿对孩子应该严格一些我觉得这幅漫画里小孩的父亲太娇惯自己的孩子了,把自己挣的钱给儿子用,看把他儿子乐的。现在父亲娇生惯养着儿子,时间长了,他儿子就会淘气、不学习、整天玩、不听话,到了出现这些毛病的时候,他父亲又不及时  相似文献   

16.
你错过了鹿群一个猎人带着儿子去打猎,在林子里活捉了一只小羊。儿子非常高兴,要求饲养这只小羊,父亲答应了,将羊交给儿子,要他先带回去。儿子牵着羊沿小河回家,喝水的时候羊忽然挣脱了绳子,小猎人紧追慢赶,还是没抓住,到手的猎物就这么飞了。小猎人既恼火又伤心,坐在河边一块大石头后哭泣,不知道如何向父亲交待。糊里糊涂等到傍晚,看见父亲沿着小河走来,小猎人忙站起身,告诉父亲羊丢了。父亲非常惊讶,问:“那你就一直这么坐在大石头后面吗?”小猎人赶紧为自己辩解:“我没能追上它,也四处找了,没有踪影。”父亲摇摇头,指着河岸泥地上一些凌…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去世让儿子患上了自闭症我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了。父亲去世的打击让儿子一下子变得精神抑郁起来,每天放学一回家便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不出来,不说话,总是发呆流泪,对一切事情变得无动于衷。学校的老师也说,儿子上课时总爱趴桌子,不认真听讲,也不回答老师的提问;课间休息时,他也是趴在教室桌子上,一言不发,小朋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故事     
一开始,的确是儿子错,可那时儿子只是个少年。只因少年太想加入“红卫兵”了,他向组织揭发了一个有“历史问题”的老师的藏身之地。老师被揪出含冤而死,而老师正是父亲的至交。来看看儿子为此付出的代价吧——母亲去世时,他远在边疆,父亲没给他一个字。返城后,身为独子的他想尽办法求父亲宽恕而不能。幸好他娶了个贤妻,得知父亲病重后妻子以保姆的身份前去照料。儿子终于能亲手侍候父亲时,父亲却已看不到儿子,老人失明了。不久儿子患癌症先父亲而去,将角膜移植给父亲。儿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因为父亲最终也未能宽恕他。而父亲重见光明四年…  相似文献   

19.
很显然,在海明威的众多作品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和马洛林的关系可以说是为父子困境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欢喜结局。但是,研究发现在圣地亚哥身上,海明威不断探索塑造一个他失去的父亲同时也是他自己没有能够履行的角色——他自己儿子的父亲。海明威与自己的父亲和儿子之间不明确的关系通过圣地亚哥在儿子和父亲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动态转换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小少爷赶考     
从前,有个世代读书做官的人家,这家有个小少爷,人很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父亲非常喜欢他,叫他到县里参加童子考试。小少爷考试回来,非常兴奋,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不错。父亲就叫他把做的文章的内容给说说。听儿子说完,父亲觉得儿子写得的确不错,高兴地抚摸着儿子的头,激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