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金增友的艺术世界,总觉得有点另类的意味。他的作品总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往往会让人吃惊、震动,因为他的作品新颖独到,也因为他作品的意境。观他的作品会使人感受到他生活空间的恬静和他全然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用心。  相似文献   

2.
<正>吴念真,中国台湾导演、作家、编剧、演员、主持人。他的本名是吴文钦,吴念真是他的笔名。他拥有众多作品,其中就包括导演作品、编剧作品、主持作品、演出作品等。下面我们不是去看他的作品,而是看看他是怎样培养儿子的人品的。吴念真的儿子吴定谦学习成绩很好,老师专门安排了一个成绩很差的同学和他同桌,让他多帮助这个同学。一次考试,同学没几题会做,便想着法子抄吴定谦的答案。平时有问题问吴定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2010,(7):I0002-I0003
俄罗斯插画家Самойлова Виктория为人很低调,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只有一个他的作品页面,但是他作品的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很多知名的插画家,并且具有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他的插画作品用色丰富,  相似文献   

4.
柳永在中国词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到宋词,他是不能不提的,本文拟从修辞的表达——接受双向互动模式来谈谈他词作品中对前人作品的化用以及对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一些作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对"被欺凌与被侮辱者"苦难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对贵族资产阶级恶德败行的揭露,构成了他作品的主要内容,这类作品处处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但是,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渗透着宗教道德思想观念。试图通过他的具体生活经历和作品实际,对他的宗教伦理学进行探微,以期获得对他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认识汪曾祺,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读他的作品也纯属偶然。一个同事,写了一篇关于汪曾祺作品特色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便将汪的作品找来,慢条斯理地去读,这算认识汪曾祺了。读完汪曾祺的作品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汪氏作品的语言魅力。作为作家,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风格,像鲁迅的犀利,梁实秋的风趣,朱自清的优美,等等,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是什么呢?很难用两个字来概括。他驾驭语言的功力太高超了,语言风度卓然不凡。以至于他的作品有着异乎寻常之美。读他的作品,就像走进一片清凉的绿荫。品尝一杯淡淡的菊花茶,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令人口…  相似文献   

7.
秦简夫,是元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家之一,此人作品虽少,但个个精良。他善于抓住时代的特征,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在他的作品中标新立异,他的作品,没有关汉卿大气磅礴的用词和华丽的语言描述,崇尚戏剧语言返璞归真,贴近百姓生活,他笔下的人物每个都个性十足,塑造出了人性化的丰满形象。虽然他的作品流传甚少,但后人的评价甚高,在元代这个杂剧创作辉煌的时代里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一直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每部作品都透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也一直在读者的关注之中。2000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在这部小说中,莫言坚持了他一以贯之的民间叙述立场,同时也让人想起《红高粱》等一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9.
郄凤卿 《科技文萃》2013,(7):116-117
6月7日在北京的一个聚会上,我认识了备受景仰的制表大师Francois-Paul Journe。所谓景仰,也是因为先知道了他的作品,承认了他的作品,也就承认了他这个人,作品毕竟是人做的。  相似文献   

10.
插画也疯狂     
《初中生》2016,(6):2
下面这些漂亮的图片是来自巴西圣保罗的插画家——蒂亚戈·侯赛尔的作品,他的作品诙谐幽默又带着夸张的风格。看着他的作品,你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是一位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当代作家,其多部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曾人选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就选了他的小小说《遗璞》。另外他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考前“一模”“二模”试卷中。由此可见他作品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在备考时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的作品几乎都带有精神自传性质。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的折射,与他本人有着相似的人格属性与情感历程。而缠绕他一生的父亲情结,对父亲的恐惧感和负罪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反抗与惩罚,则在他的作品《判决》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布劳瑟姆是美国亚裔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美国》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美国的菲律宾人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评价他的作品 ,可以揭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沃霍尔的作品一直倍受关注,但对他的作品意蕴的理解存在偏差。杰姆逊曾认为,沃霍尔的作品是无深度的,他是将之放在丈化的视野中来考量。实际上,站在艺术的视角,作为艺术家的沃霍尔所创造出的作品是有深度的。原因在于:一,他的作品是对消费社会语境下人的生存处境的揭蔽;二,他通过看似无深度的制作手段传达了新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5.
郭敬明作品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找到了他所熟悉的目标读者群,在他的作品中加入一些青春读物中流行的元素,然后通过高度商业化的运作,达到他及利益共同体预期的目标。盘点郭敬明作品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清晰地解构郭敬明小说运作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延清是近代蒙古族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诗歌近两千首,有多个诗集刊刻,成就斐然。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白.相关的论著和论文寥寥无几,他的作品也难以觅见.这给研究他和他的作品带来一定的难度。对他作品的进一步整理和对他生平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永远差一分     
李博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许多玉雕作品都被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尊贵的外宾。他的玛瑙作品《无量寿佛》曾获百花奖的金杯奖,是顶级作品。面对别人的称赞,他却说自己虽然入行已45年了,但工作就是  相似文献   

18.
谢春丽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3):36-38,142
左拉作为自然主义写作的开创者,他在超越前人,力求在作品内容上更为客观地表现真实的现实与人生的同时,也是关注作品形式改革的,他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果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他的这一尝试为作品注入了鲜明的现代主义因素。通过对作品《娜娜》中现代主义因素的揭示,试图解读出这一因素的运用给作品带来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段亚英 《时代教育》2010,(3):277-277
卡夫卡是一个自传性很强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特别是与他的父亲,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我所写的一切都与您有关。”他通过写作来求得与父亲的沟通。在他的作品中,他的父亲幻化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本文就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以及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入手,来分析形成他的这种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芹 《青少年日记》2010,(12):61-63
【回望中考】 大学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由此可见周国平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周国平的作品同时也赢得了命题老师的青睐与重视,他的作品也多次出现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如2009年浙江台州市选的是他的作品《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山东潍坊市选的是他的哲理散文《习惯于失去》;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我们都是幸存者》等等。至于他的作品出现在全国各地初三的摸底考、模拟考中那就更多了。由此可见他作品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在备考时应切实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