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着33年教龄的老师展示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老师问他:“你的每~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来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存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老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来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真谛,可见课前准备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了三十多年课的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观摩课.课后有人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准备了这堂课?”他笑着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其实,现场准备只花了15分钟.”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阅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这样一件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位教师是不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精典故事:一个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观摩课,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  相似文献   

6.
好课要多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工作了33年的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人陆游主张学诗要重“诗外功”。其实,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使自己的课达到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其关键也不单在一堂课上的40分钟,还需教师的“课外功”,即这位教师学识功底的厚薄,对教材、教法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程度。如前苏联有位历史教师,很成功地完成了一堂公开课,有人问他:“准备这堂课,你花了多少时间?”这位教师回答说:“准备了一辈子。”实际上他准备这堂课仅用了十几分钟,那为什么说“准备了一辈子”呢?…  相似文献   

8.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老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来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记叙了这样一件值得我们玩味的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原来听课者打算在听课过程中做些笔记,以便课后提意见,但他们都忘记了做笔记,他们和学生一样,屏息坐着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说:“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这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课前的准备,则仅花了约十五分钟”.这是很中肯綮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揭示了教师备好课的奥秘:处理好终生的一辈子备课和十五分钟的一阵子备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日,从一份教育刊物上读到一则故事:某校邀请一位名师来给老师们上示范课。这位名师对授课内容稍做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课教师无不拍手叫好。赞叹之余,有人问这位名师:“您的这堂课准备了多久。”名师慨然道:“可以说我只准备了几分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上好这堂课。”  相似文献   

11.
王征文 《教师》2008,(3):32-33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实在,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送课下乡活动,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旅程,我学会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下面是我对本堂课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对准备教案的认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了30多年课的教师上了一堂精采的观摩课。课后有人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准备了这堂课?"他笑着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其实,现场准备只花了15分钟。"为此,我们还是要先解决对准备教案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了一位历史老师在谈到备课时说:“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的备课与15分钟的备课。的确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真谛。近日,看了一本书,叫做《名师备课经验》。众多名师的备课经验也无不证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14.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多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一辈子与40分钟,苏霍姆林斯基用案例的形式,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好课,是磨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堪称“经典之经典”。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普遍好评。当这位老师的同行问他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很成功。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起初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就不能不被书中那位教师的话所震撼:用一生的时间准备一节课,这是怎样的一种敬业与追求啊!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叙了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的情景:听课的人们“听得人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① 的确,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  相似文献   

18.
终生备课     
报载: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他的课讲得非常好,听他课的教育局干部和外校老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可以说我准备了一辈子;而对这节课的教材,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如果我们把直接准备叫“小备课”的话,那么终生备课就是“大备课”。 所谓“大备课”,就是教师为了教好书,育好人,在自己从教的整个生涯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以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永不停息地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去研究教学和提高教学。一句话,教一辈子书,备一辈子课。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20.
课外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提及一位老教师备课的事,很发人深思。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博得听课者的热烈赞扬。课后,有人问老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回答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直接准备只用了十五分钟。”这位老教师的回答道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备课经验。他所说的“准备了一辈子”,并非说为了上这一节课,要用一辈于的时间来备课、写这节课的教案;而是说,教师平日在读书、接触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