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勾勒出了“主动学习”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要让学生真正地幸福成长,教师就要把启迪、焕发智慧的课堂空间慷慨地留给学生,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课堂,享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勾勒出了"主动学习"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要让学生真正地幸福成长,教师就要把启迪、焕发智慧的课堂空间慷慨地留给学生,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课堂,享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高效课堂是什么?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还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核心素养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需要聚焦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引领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语文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教师要营造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要有一种好的引导方法,有了好的引导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轻松、愉快的氛围才能够被激发起来,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下面我就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语文课堂变为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从而做到相互沟通,信息共享;把语文课堂变为实践的课堂,语文课才会有生命力;把语文课堂变为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把语文课堂变为感悟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地学、创造地学。  相似文献   

6.
祁军国 《学子》2013,(6):73-7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发展的眼光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自觉地拓展学习时间,扩大学习的空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预设是必要的,但是过于追求这种看似和谐且效果直观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是一个全新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它旨在创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体现的新型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使语文课堂尽显师生的智慧,从而提升语文...  相似文献   

8.
我主张语文课堂教学遵循激趣主义,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笔者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了以下实践和思考,以期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智慧的语文课堂,应力求抓住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各个空白点,或补读插图,或补充课外资料,或补给情感,或补抒意境,或补写练笔,用教师的课堂智慧来打造智慧的课堂,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王连宝 《考试周刊》2014,(98):34-34
<正>如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这是语文教师永远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堂应该成为开放的课堂。开放是为了融合,是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课堂是体验、发现、交流、共鸣、提升的一个场所,不应该是"喂养"和"灌输"的地方。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语文课堂变为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从而做到相互沟通,信息共享;把语文课堂变为实践的课堂,语文课才会有生命力;把语文课堂变为探宛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把语文课堂变为感悟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地学、创造地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走向高效课堂就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开启学生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精彩,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一个全新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它旨在创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体现的新型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使语文课堂尽显师生的智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单元效率及其综合效益。因此,生成的课堂是师生合作且心向往之的理想课堂。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我们  相似文献   

14.
宁晓妤 《甘肃教育》2011,(18):37-3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一、语文课堂是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其受用一辈子。这样,教师就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注意规律给课堂注入“活水”,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生成性语文课堂是充满智慧、情感和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它不仅要有教师科学的预设,更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情境、教学中相互传递的信息、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完成的。这样的课堂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是课堂生成的前提;教师较为渊博的知识是课堂生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和教学智慧是课堂生成的助力器。只有教师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有效地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性、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课堂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出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展示教师智慧的力量,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必须是紧扣学科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感悟、发现创造的过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有灵气的。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地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自由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才能,进而提升自我。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研究,以便能够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施向阳 《成才之路》2011,(12):30-30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高效的?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成功的?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和谐灵动的。孩子是那么有朝气,有活力,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孩子如同朝阳喷薄欲出。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创设这样的学习平台,构建营造这样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语文课堂的天地里自由飞翔。一、教师要有仁爱的胸怀,机智的头脑精彩的课堂来自教师对孩子润物无声的关爱。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20.
智慧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情趣、灵性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就不是语文教学。智慧的语文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