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审判”等现象凸显了新闻媒体在对我国司法活动进行监督时存在的问题,也给新闻媒体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媒体在我国刑事犯罪中的侦查破案、缉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新闻媒体在对我国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巨大的正面力量也不容忽视。下面,笔者将针对新闻媒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作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诉讼过程就是一个收集证据、运用证据、采信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实现了从职权主义的纠问式庭审向当事人主义控辩式庭审转变。但是,现行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与控辩式庭审方式极不适应,导致控辩式这种非常好的庭审方式在  相似文献   

3.
《唐律》中所涉及有关刑事诉讼的制度是封建法制的最高水平,是后世各个朝代立法的借鉴。笔者分别从唐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原则、主要制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借鉴三个方面,结合各个学者有关唐代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经验,窥探《唐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唐亲 《大观周刊》2012,(41):102-102
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指对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诉讼活动的监督,它包括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判决、裁定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因此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实行法律监督是完全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证人出庭作证是诉讼程序中重要的一环,我国民事、刑事立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但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仍然有一定的缺陷。根据对泗县法院刑一庭和民一庭的调查发现,刑事诉讼中证人几乎有出庭,而民事诉讼的证人则出庭率很高。分析原因,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本身性质不同的原因,另外刑事诉讼中对于证人的保护以及补偿制度仍然不完善。  相似文献   

6.
2016年1月7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及其负责人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犯罪案件。由于法庭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学术界对于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表现给予赞赏,认为这是近些年来我国刑事辩护领域少有的现象。笔者认为,在分析控辩双方法庭争论焦点的过程中,必须区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性质,不能把刑事诉讼和普通的民事诉讼以及行政诉讼混为一谈;必须重  相似文献   

7.
李树勇 《大观周刊》2012,(42):63-63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犯罪的种类和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简易程序,本文通过对我国刑诉中简易程序的浅析和同国外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比较,发现我国刑诉中简易程序的缺陷,对我国刑诉中的简易程序进行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杨晓燕 《大观周刊》2012,(33):45-45
刑事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保护的重点对象.从当代刑事诉讼的发展来看,扩大和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发现刑事案件线索,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因素。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被普人的保护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雪娇 《大观周刊》2012,(52):49-49
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中,虽未明文规定,但事实上已实行“部分沉默权”制度;展望未来,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将最终确立完整意义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什么是沉默权?建立沉默权制度与遏制刑讯逼供有什么关系?沉默权制度是否会成为打击刑事犯罪的障碍?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智强 《大观周刊》2011,(32):45-45
程序公正是刑事司法所应具有的内在品质,是现代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沉默权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均衡对抗,实现对人权的保护。我国目前在沉默权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就刑事沉默权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卢阳 《大观周刊》2011,(34):62-62
司法实践中因对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识,导致部分被害人诉讼权利无法实现,影响实体权利的实现,引发涉法上访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现有刑事诉讼法律规定之下,应在侦查阶段强化告知义务、在审查起诉阶段重视被害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陈述意见权、在审判阶段保护被害人参加法庭审理的权利,从而在刑事诉讼各个环节加强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杨经纬 《大观周刊》2012,(41):111-111
目前,证人出庭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令人担忧,证人不出庭作证导致当事人无法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法官不能在庭上接触证人,从而使当事人的质证、辩论权受到限制和削弱,现代司法的直接言词原则落空,最终影响司法公正、效率价值的实现。因此,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张智强 《大观周刊》2011,(38):36-36
程序公正是刑事司法所应具有的内在品质,是现代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沉默权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均衡对抗,实现对人权的保护。我国目前在沉默权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就刑事沉默权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确立,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人格尊严以及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对促进我国法治型社会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就沉默权制度在刑诉中确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介绍沉默权制度的具体设计,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郭宏伟 《大观周刊》2012,(29):58-59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第二备,既有利于彰显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有利于公安司法机美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6.
孙岩 《大观周刊》2012,(3):56-56,17
1998年10月5日我国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沉默权问题开始引起法学界、司法界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以追究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刑事诉讼价值目标,因此,对沉默权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司法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洁 《大观周刊》2012,(49):47-48
刑事诉讼的起点是侦查程序,侦查阶段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的保护,使律师职能充分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律师在侦查阶段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的刑事诉讼程序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创新性。在主管和管辖上,清代的刑事诉讼机构体现了对满族利益的维护,以及加强了中央对司法的控制;在程序适用上,体现了司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出现了回避、复审等制度。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的刑事诉讼程序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创新性。在主管和管辖上,清代的刑事诉讼机构体现了对满族利益的维护,以及加强了中央对司法的控制;在程序适用上,体现了司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出现了回避、复审等制度。  相似文献   

20.
简论沉默权     
刘海鹏 《大观周刊》2012,(14):38-38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和询问可以拒绝回答的权利,是国际司法准则中最低限度权利保障之一.近些年来.尤其是自从我国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来,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引进沉默权制度的问题.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对沉默权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